一种超高强钢板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97737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6 22:51
一种超高强钢板的生产方法,工艺路线为转炉炼钢→炉外精炼→连铸→加热→轧制→加速冷却→热处理:钢的化学质量百分组成为=0.24~0.26,Si-1.15~1.25,Mn=1.45~1.50,P≤0.015,S≤0.010,Al=0.03~0.06,Nb=0.02~0.03,V=0.055~0.065,Ti=0.035~0.050,Ni=0.25~0.035,Mo=0.55~0.65,B=0.0017~0.002;本发明专利技术简洁的钢种成分设计,降低了钢板的生产成本;采用纯净钢水生产高质量的连铸坯;低温长时间加热板坯获得晶粒细小、成分均匀的奥氏体晶粒;粗轧高温大压下、慢速轧制充分细化铸坯中心组织,精轧累计压下率保证奥氏体有足够的变形带,加速冷却后转变组织晶粒细小、均匀;Q工艺保证钢板淬火后为马氏体及足够的残余奥氏体,P处理后保证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提高了钢板的塑性及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炼钢技术,是。
技术介绍
超高强度钢是指其抗拉强度在IOOOMPa以上,接近或超过2000MPa,总伸长率〉10 %,且价格较廉的结构钢。传统的淬火-回火工艺不能满足高强度钢兼具一定韧性和廉价的要求。目前,一般高强钢基本上都是通过添加合金元素来使钢种性能达标,这样得到的高强钢成本较高,不利于节能降耗。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必须不断对新工艺、新技术进行试验研究。珠光体(非形变态)和贝氏体组织较难使钢的抗拉强度高达2000MPa,马氏体组织当可胜任。为兼具一定韧性,应使钢的组织呈位错条状马氏体组织。半世纪以前已认识到淬火钢中的残余奥氏体能改善钢的塑性和韧性,如条状马氏体被几纳米厚的残余奥氏体 所包围,增加了韧性;利用奥氏体的热稳定化现象,提出工具钢无变形淬火和高速钢工件无变形回火热处理工艺。实验证明,氢脆裂纹受阻于fee奥氏体,经300 1回火含1.3 % Si的300M钢(残余奥氏体约3 %)对比4340钢(残奥〈2 %),同样析出ε碳化物,但应力腐蚀速率慢一个数量级。徐祖耀曾初步阐述低碳钢中残余奥氏体的重要作用。利用Thomas等电镜实验结果,徐祖耀计算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高强钢板的生产方法,工艺路线为转炉炼钢→炉外精炼→连铸→加热→轧制→加速冷却→热处理,其特征在于:钢的化学质量百分组成为=0.24~0.26,Si?1.15~1.25,Mn=1.45~1.50,P≤0.015,S≤0.010,Al=0.03~0.06,Nb=0.02~0.03,V=?0.055~0.065,Ti=0.035~0.050,Ni=?0.25~?0.035,Mo?=0.55~0.65,B=0.0017~0.002;其工艺步骤为:a.转炉炼钢:铁水预处理后铁水硫含量S≤0.010%,温度≥1250℃,铁水入转炉前必须将渣扒干净;转炉终点控制C?T协调出钢,P≤0.012%,S≤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云清曹志强陈卫金杨俊雷辉张青学刘吉文罗登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