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打击一体化液压开口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97558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6 22:36
一种双打击一体化液压开口机,它包括钎具组件,钎具组件外部从前部至后部依次设有前支撑装置、冲击装置和旋转装置,钎具组件后端部设有止退组件,止退组件外端设有旋转接头组件,钎具组件后端部设有止退组件,止退组件外端设有旋转接头组件,所述的钎具组件包括振打杆,振打杆前端连接有钻杆接套;所述的冲击装置包括冲击功能模块和换向控制功能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适应坚硬铁口,逆向冲击输出功率高,不退钻;正向、逆向冲击装置一体化,退钻时仅需台车后退即可逆向冲击,缩短退钻时间,避免误操作;模块化设计,维护性很好,故障率低;防护性能好,设备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效能双打击一体化液压开口机,适用于大中型炼铁高炉的炉前开口、地矿凿岩、冶金料罐清理、抢险破拆等。
技术介绍
目前,高炉冶炼的开铁口操作难度日益增加,其主要原因是高炉铁口烧结强度显著提高,耐火料烧结硬度高,铁口内夹铁,现有高炉设备基础及结构件实际承载偏小,对开口机自重有限制。面对此种工况,现有的开口机暴露出的主要是问题有实际输出冲击功率小,频率低,无法克服退钻阻力。具有两套冲击装置,结构复杂设备故障率高,操作困难。自重大,使选型受限。现有设备结构不合理难于快速维护。防护不足,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坚硬、复杂的铁口及岩体等对象,提供一种双打击一体化液压开口机,同时满足高功率、高频率、结构一体化、高可靠、易操作、易维护的要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双打击一体化液压开口机,它包括钎具组件,钎具组件外部从前部至后部依次设有前支撑装置、冲击装置和旋转装置,钎具组件后端部设有止退组件,止退组件外端设有旋转接头组件,所述的钎具组件包括振打杆,振打杆前端连接有钻杆接套;所述的冲击装置包括冲击功能模块和换向控制功能模块,冲击功能模块包括缸套,缸套内设有活塞,缸套两端设有前、后封套,缸套和活塞之间设有前后导套;换向控制功能模块包括阀座、阀套、阀盖和阀芯,换向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活塞向不同方向运动;所述的活塞和缸套之间设有贯穿润滑气路,所述的活塞的两端液压作用面积不同,从而保证在活塞两端液压强相同情况下具有不同的压力。上述的冲击装置还包括蓄能功能模块,所述的蓄能功能模块包括蓄能器座、蓄能器盖、充氮嘴、和隔膜,蓄能功能模块用于增加冲击能量。上述的蓄能冲击模块设计2个,分布在缸套周围不同的位置。上述的旋转装置包括液压马达,液压马达与马达座的止口定位并固连,花键轴的内花键与液压马达定位并传递扭矩,花键轴的外花键与小齿轮定位并传递扭矩,圆锥滚子轴承的外圆与齿轮箱上的孔定位,圆锥滚子轴承内孔与花键轴外圆定位,齿轮闷盖压紧圆锥滚子轴承,使得小齿轮轴向没有窜动;小齿轮外捏合大齿轮,并与大齿轮轴线平行,花键套、后支撑套、后限位环均与大齿轮同轴安装,花键套外花键与大齿轮的内花健连接传递扭矩,花键套内花键与振打杆外花健连接传递扭矩。上述的大齿轮两侧设有滚针轴承、推力轴承一和推力轴承二,用于减小大齿轮与齿轮箱下孔定位偏差和回转摩擦力,后座从后向前与齿轮箱固连使推力轴承一和推力轴承二适当预紧。上述的圆锥滚子轴承设置两个,分别分布在花键轴的两端;所述的滚针轴承设置两个,分别分布在大齿轮的两端。上述的钎具止退组件包括止退环、吸震环、后盖和滑环。上所述的前支撑装置包括前缓冲套、前限位环、前支座和前支撑套,前支座后部止口与压盖的外圆同轴定位,并通过螺栓与冲击装置连接。上述的换向控制功能模块与左右通用机座的孔同轴定位,并在前后分别用一压盖通过螺栓压紧。上述的钻杆接套内设有插销,便于连接钻杆和向钻杆传递冲击力和扭矩。本专利技术取得了以下的技术效果 本专利技术功率重量比高,冲击频率高,钻进效能高;逆向冲击力大、可用于高炉埋棒开口工艺;卡钻时仅需台车后退即可逆向冲击,缩短退钻时间,避免误操作;各功能为模块结构可维护性很好,故障率低;针对机械冲击和水流的防护性能好,使得设备寿命更长;可用于左右式送进台车,广泛用于该开口机适用于大中型炼铁高炉的炉前开口、地矿凿岩、冶金料罐清理、抢险坡拆。具体表现在 1、分布及安装方式特点是前支撑装置位于本开口机前部,冲击装置位于本开口机中部,旋转装置位于本开口机后部,钎具止退组件、旋转接头组件装在旋转装置后,快装钎具组件安装时从机体后部插入,整机不需调整即可与左、右向的送进台车安装; 2、冲击装置特点是正向、逆向冲击采用一体化方式,液压往复采用后腔回油高频差动,冲击、换向、蓄能均为模块; 3、旋转装置特点是齿轮采用滚动轴承支承,轴向、径向均为滚动支承,运行精度高阻力小,适应冲击载荷和少油环境; 4、防护特点是钎具止退组件克服运行时的不利冲击。旋转接头组件、快装钎具组件可防止水流侵入其他机构、贯穿润滑气路从机体后部向前逐一润滑滑动件并起到冷却、防尘作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 图2是图I在A-A处的剖视 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液压往复示意 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体化冲击示意 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旋转结构示意 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钎具快装和左右通用示意 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水防护、贯穿润滑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7所示一种双打击一体化液压开口机,它包括钎具组件,钎具组件外部从前部至后部依次设有前支撑装置、冲击装置和旋转装置,钎具组件后端部设有止退组件,止退组件外端设有旋转接头组件20,所述的钎具组件包括振打杆3,振打杆前端连接有钻杆接套2 ;所述的冲击装置包括冲击功能模块和换向控制功能模块,冲击功能模块包括缸套33,缸套内设有活塞4,缸套两端设有前、后封套35、31,缸套和活塞之间设有前后导套34、32 ;换向控制功能模块包括阀座44、阀套42、阀盖40、43和阀芯41,换向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活塞向不同方向运动;所述的活塞和缸套之间设有贯穿润滑气路45,所述的活塞的两端液压作用面积不 同,从而保证在活塞两端液压强相同情况下具有不同的压力。所述的冲击装置还包括蓄能功能模块,所述的蓄能功能模块包括蓄能器座7、蓄能器盖8、充氮嘴9、和隔膜10,蓄能功能模块用于增加冲击能量。所述的蓄能冲击模块设计2个,分布在缸套周围不同的位置。所述的旋转装置包括液压马达17,液压马达与马达座16的止口定位并固连,花键轴14的内花键与液压马达定位并传递扭矩,花键轴的外花键与小齿轮15定位并传递扭矩,圆锥滚子轴承13的外圆与齿轮箱11上的孔定位,圆锥滚子轴承内孔与花键轴外圆定位,齿轮闷盖12压紧圆锥滚子轴承,使得小齿轮轴向没有窜动;小齿轮外捏合大齿轮27,并与大齿轮轴线平行,花键套23、后支撑套28、后限位环29均与大齿轮同轴安装,花键套外花键与大齿轮的内花健连接传递扭矩,花键套内花键与振打杆3外花健连接传递扭矩。所述的大齿轮两侧设有滚针轴承25、推力轴承一 26和推力轴承二 30,用于减小大齿轮与齿轮箱11下孔定位偏差和回转摩擦力,后座24从后向前与齿轮箱固连使推力轴承一和推力轴承二适当预紧。所述的圆锥滚子轴承设置两个,分别分布在花键轴的两端;所述的滚针轴承设置两个,分别分布在大齿轮的两端。所述的钎具止退组件包括止退环18、吸震环19、后盖21和滑环22。所述的前支撑装置包括前缓冲套36、前限位环37、前支座38和前支撑套39,前支座后部止口与压盖5的外圆同轴定位,并通过螺栓与冲击装置连接。所述的换向控制功能模块与左右通用机座6的孔同轴定位,并在前后分别用一压盖5通过螺栓压紧。所述的钻杆接套内设有插销1,便于连接钻杆和向钻杆传递冲击力和扭矩。I、本专利技术的液压往复原理为 开口机启动时如果活塞4位于后方位置,缸套33前腔的高压油经孔道进入缸套33的X腔,使阀芯41上行,阀芯41上行到位后使缸套33的后腔与高压油P接通,活塞4向前部位置运动。活塞4向前到位时,缸套33的X腔内的高压油经活塞4的环道流向低压T,使得阀芯41所受合力反向,阀芯41下行。阀芯41下行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打击一体化液压开口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钎具组件,钎具组件外部从前部至后部依次设有前支撑装置、冲击装置和旋转装置,钎具组件后端部设有止退组件,止退组件外端设有旋转接头组件(20),所述的钎具组件包括振打杆(3),振打杆前端连接有钻杆接套(2);所述的冲击装置包括冲击功能模块和换向控制功能模块,冲击功能模块包括缸套(33),缸套内设有活塞(4),缸套两端设有前、后封套(35、31),缸套和活塞之间设有前后导套(34、32);换向控制功能模块包括阀座(44)、阀套(42)、阀盖(40、43)和阀芯(41),换向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活塞向不同方向运动;所述的活塞和缸套之间设有贯穿润滑气路(45),所述的活塞的两端液压作用面积不同,从而保证在活塞两端液压强相同情况下具有不同的压力。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燕相彪杨骏邓攀胡华平杨华生范杨波胡小龙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市燕狮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