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河海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硅酸根电迁移法制备密实混凝土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96444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6 20: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硅酸根电迁移法制备密实混凝土的方法,它是以SiO32-为原材料,充分考虑混凝土水化后富含Ca(OH)2的特性,电迁移驱动SiO32-与孔溶液中Ca(OH)2反应生成C-S-H凝胶,确保了混凝土材料在处理前后组成与性质的一致性。相对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以硬化的混凝土为致密化处理对象,克服了上述方法在早龄期由于自收缩增大,混凝土易开裂的缺陷,显著地提升了混凝土耐久性。既可用于新拌混凝土,也可用于在役混凝土的耐久性提升,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致密化混凝土的硅酸根电迁移反应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混凝土生产
,尤其涉及高致密化和耐久性的混凝土的生产技术。
技术介绍
水泥混凝土因有原材料丰富、易浇筑成型、价格低廉与力学性能优越等优点,成为当今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建筑材料。但是,在工作环境和材料内部因素作用下,水泥混凝土常会遭受耐久性能的劣化。世界各国每年由于混凝土耐久性不足而用于工程的维修加固与重建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十分惊人的,因此,混凝土耐久性问题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混凝土是一个典型的多孔介质材料。孔隙不仅是混凝土内部缺陷,也是混凝土微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混凝土耐久性劣化的主要根源是孔隙,孔结构(孔隙率、孔径大小及 其分布)则是影响并最终决定混凝土耐久性的关键因素。鉴于孔结构对于混凝土耐久性的决定作用,制备密实的混凝土则成为混凝土耐久性提升的一个重要途径。为此,现今一般采用降低水灰比,掺入足够多的活性掺合料(如硅粉和矿渣微粉等)与高效减水剂的方法配置高性能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高性能混凝土孔隙率低,有害孔数目大幅减少,耐久性也有较大提升。但是,与此同时,也使混凝土的自收缩增大,早期以开裂,从而使得高性能混凝土工程并不如预期的那么耐久。混凝土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硅酸根电迁移法制备密实混凝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将混凝土试件置于电解槽中,并将电解槽分割成阳极池和阴极池,同时在阳极池和阴极池中分别设置阳极和阴极;b、在所述阳极池中注入0.05mol/L~0.5mol/L的硅酸盐溶液,在所述阴极池中注入大于或等于0.01mol/L的钙盐溶液;c、在0~40℃温度下,在阳极和阴极之间施加36V/cm~72V/cm的外加电压进行电迁移反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金霞唐力张长宽蒋林华高国福徐云浦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