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居民小区内的花园式雨水处理回用一体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296293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6 2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居民小区内的花园式雨水处理回用一体化系统。它包括位于居民小区内的低势绿地(1)中的弃流进水渠(2)、折流式控水处理池(3)和过滤蓄水池(4),弃流进水渠(2)围绕在折流式控水处理池(3)和过滤蓄水池(4)的周围,过滤蓄水池(4)的溢流出水边将环形的弃流进水渠(2)隔断,折流式控水处理池(3)与过滤蓄水池(4)紧连,所述折流式控水处理池(3)由内墙分成多个网格块(6),每个网格块(6)留有雨水漫流的豁口,各网格块(6)覆盖有植物,折流式控水处理池(3)的底层有改良土壤层(11)和下层填料层(19)。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雨水处理效果好、能储蓄和回用雨水,充分利用了雨水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境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居民小区内的花园式雨水处理回用一体化系统
技术介绍
在我国城市水循环和区域水循环的组成中,雨水是一个重要的部分。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雨水凸显出了很多的问题,首先,由于城市中混凝土路面、屋面等大面积的不透水面的增加,使城市的地面径流量和峰流量均增加,峰流量提前;其次,我国城市对雨水的处理大多停留在简单的“雨污分流”技术上,而缺少雨水的利用和就地入渗观念,这使得我国大多雨水规划设计仅仅致力于雨水排水,而缺少雨水水质、水量的调节和雨水资源的利用。这不仅浪费资源,而且由此产生了严重的径流污染。城市雨水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加大对雨水的治理和利用将很大程度的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20世纪90年代,美国暴雨管理专家开发了一种模拟自然水文条件原理,基于源头控制的多点微观暴雨控制策略,即低影响开发(LID)。LID注重因地制宜,通过一系列保护性设计,生物滞留、过滤渗透、净径流储存等措施对雨水径流进行生态化处理,做到对城市降雨径流水量和水质的控制。这与我国国内对雨水的处理相比,具有诸多优点减小雨水径流量,控制雨水水质,雨水处理利用,建设费用低,运行管理简单,有很好的景观综合效应坐寸ο近年来,雨水处理技术发展迅速。中国专利文献CN202324061U于2012年7月11日公开了“一种处理城市居民小区收集雨水的折流式持水花园系统”,它包括设在居民小区低势绿地内的折流式持水区,该折流式持水区一边与低势绿地一边齐平并设有溢流出水渠,一环形集水槽围绕在折流式持水区的三个边,在环形集水槽靠近低势绿地边缘的外壁设有多个进水豁口,在环形集水槽靠近折流式持水区下边内壁设有一持水区进水口,在所述折流式持水区的上面覆盖有植物种植区。该专利对折流式持水区进行了网格化,雨水从每格子持水区向下一格漫流跌水,延长了雨水流行时间,它具有雨水水质处理、雨水促渗和延缓暴雨洪峰等功能,但不足之处是在初期雨水弃流、处理池流态优化、雨水储蓄、雨水回用等方面缺失,不能充分利用雨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用于居民小区内的花园式雨水处理回用一体化系统,它能实现雨水处理效果好、雨水储蓄和雨水回用,达到充分利用雨水的目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包括位于居民小区内的低势绿地中的弃流进水渠、折流式控水处理池和过滤蓄水池,弃流进水渠围绕在折流式控水处理池和过滤蓄水池的周围,过滤蓄水池的溢流出水边将环形的弃流进水渠隔断,折流式控水处理池与过滤蓄水池紧连,所述折流式控水处理池由内墙分成多个网格块,每个网格块留有雨水漫流的豁口,各网格块覆盖有植物,折流式控水处理池的底层有改良土壤层和下层填料层。由于本专利技术具有弃流进水渠,实现了雨水初步的净化;本专利技术还具有折流式控水处理池,实现了网格状折流式绕流配水,延长了雨水在折流式控水处理池里的流行时间,促进了折流式控水处理池内雨水截流和下渗,增大了折流式控水处理池的蓄渗能力;同时,折流式控水处理池底层的改良土壤层和下层填料层具有过滤雨水的作用,使渗透进入地下的水为干净水,起到了水处理的功能;本专利技术还设有过滤蓄水池,实现了雨水进行截留、处理和收集,并可将存蓄的水回收利用。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雨水处理效果好、能储蓄和回用雨水,充分利用了雨水资源。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平面布置 图2是图I的1-1剖面 图3是图I的2-2剖面 图4是图I的3-3剖面 图5是图I的4-4剖面 图6是图I的5-5剖面 图7是图I的6-6剖面 图8是图I的7-7剖面图。图中1.低势绿地;2.弃流进水渠;3.折流式控水处理池;4.过滤蓄水池;5.过滤蓄水池进水口 ;6.网格块;7.堰式进水口 ;8.小区雨水管道;9.折流式控水处理池进水口 ;10.雨水篦;11.改良土壤层;12.骨架墙;13.配水墙;14.折流式控水处理池外墙;15.碎石过滤层;16.溢流出水渠;17.溢流出水管;18.弃流进水渠排水口 ; 19.填料层;20.检查井;21.通风管。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I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位于居民小区内的低势绿地I中的弃流进水渠2、折流式控水处理池3和过滤蓄水池4,弃流进水渠25围绕在折流式控水处理池3和过滤蓄水池4的周围,过滤蓄水池4的溢流出水边将环形的弃流进水渠2隔断,折流式控水处理池3与过滤蓄水池4紧连,所述折流式控水处理池3由内墙分成多个网格块6,每个网格块6留有雨水漫流的豁口,各网格块6覆盖有植物,折流式控水处理池3的底层有改良土壤层11和下层填料层19。从小区汇集的雨水先经弃流进水渠2进行初期雨水弃流,再流入折流式控水处理池3,其间雨水径流被滞留下渗、消能和净化,最后进入过滤蓄水池4,经过滤层净化后下渗储水,进而回收利用。 如图I、图2、图3和图4所示,弃流进水渠2紧靠低势绿地I 一侧的渠堤上开有多个堰式进水口 7,在弃流进水渠2中段内壁上开有折流式控水处理池进水口 9,在折流式控水处理池3与过滤蓄水池4相邻的内壁上设有蓄水池进水口 5。所述折流式控水处理池进水口 9就是弃流进水渠出水口 ;所述蓄水池进水口 5就是折流式控水处理池出水口。如图2和图6所示,在弃流进水渠2内,距离渠底面一定高度位置设有与折流式控水处理池进水口 9等高的雨水篦10 ;如图I和图3所示,弃流进水渠2渠堤的底部安装有小区雨水管道8;如图I和图4所示,弃 流进水渠2的渠底低势处设进水渠排水口 18。通过低势绿地I收集的小区雨水从堰式进水口 7进入,由雨水箅10过滤污物,再进入弃流进水渠2的底部;小区收集的雨水从弃流进水渠2渠堤下边的小区雨水管道8接入;弃流进水渠排水口 18的作用是排除渠底积留的污水,并排放初期雨水,这样能为折流式控水处理池3提供较干净的流水。如图I和图7所示,所述折流式控水处理池包括外墙14和内墙,其中内墙包括骨架墙12和配水墙13,外墙高14于骨架墙12,骨架墙12高于配水墙13,配水墙13高于蓄水池进水口 5 ;如图7和图8所示,配水墙13开有让雨水流出的豁口。折流式控水处理池由骨架墙和配水墙依序排列构成网格,雨水流的路径为多级蛇形折流式廊道,骨架墙起导流和支撑的作用,留有豁口的配水墙起持水和泄流的作用。墙体均采用透水混凝土制成。弃流进水渠2内的雨水箅10可以与配水墙13等高,这样保证雨水箅10下方的过滤水进入到折流式控水处理池3中。如图I所示,由骨架墙12和配水墙13依序排列构成的网格块6为矩形,每个网格块6中的两个豁口按对角位置设置(即两豁口以最远距离布置)。这样可以避免形成短流,增大水流绕行时间和过水面积,具有消能、滞留和促渗的作用。雨水从弃流进水渠出水口 9进入折流式控水处理池3,通过配水墙13的豁口从每网格块6向下一网格块绕流配水,形成了推流流态的处理池,避免了前部分网格块6的负荷过大,可使整个折流式控水处理池3中的植物层生长均匀。当水量超过设计值时就会漫流跌水,形成了介于推流与多级完全混合流之间流态的处理池,延长了雨水在折流式控水处理池里的流行时间,促进了折流式控水处理池内雨水截流和下渗,增大了折流式控水处理池的蓄渗能力,同时降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居民小区内的花园式雨水处理回用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居民小区内的低势绿地(1)中的弃流进水渠(2)、折流式控水处理池(3)和过滤蓄水池(4),弃流进水渠(2)围绕在折流式控水处理池(3)和过滤蓄水池(4)的周围,过滤蓄水池(4)的溢流出水边将环形的弃流进水渠(2)隔断,折流式控水处理池(3)与过滤蓄水池(4)紧连,所述折流式控水处理池(3)由内墙分成多个网格块(6),每个网格块(6)留有雨水漫流的豁口,各网格块(6)覆盖有植物,折流式控水处理池(3)的底层有改良土壤层(11)和下层填料层(1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宏祥龚浩申随兵李珅邹博宇李丽敏胡学斌何强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