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处理高含盐量难降解废水的装置及处理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96286 阅读:3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6 2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处理高含盐量难降解废水的装置,包括盐度均质池和厌氧装置,厌氧装置内由下至上设置多个悬浮填料层和多段折流板,并在悬浮填料层上附着嗜盐微生物,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高含盐量难降解废水的处理方法,包括嗜盐微生物群落驯化、预处理和生物处理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盐度均质池控制进水盐度的范围,在厌氧装置中设置多个悬浮填料层和多段折流板,令不同等级的嗜盐微生物群落附着在填料上,使得厌氧装置和本处理方法能够适应含盐量呈梯度变化的废水,降低了含盐量变化对于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同时也提高了厌氧装置内的污泥浓度,从而提高有机物的降解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盐度适应性强,适应范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处理领域,特别是。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多的高含盐量难降解废水,如医药废水、石油开采废水、化工及印染废水等,这些废水中既含大量的盐分(Cl—、Ca2+、Na+等离子),又含高浓度有机污染物,是废水处理领域中的技术难题。此类废水通常采用物化法、生物法处理,由于采用物化法处理,投资大,运行费用高,且难以达到预期的净化效果,因此,生物法仍是此类废水处理技术研究的重点。高含盐 量有机废水所含盐类物质多为Cr、S042_、Na+、Ca2+等物质,若这些离子浓度过高,会对微生物产生抑制和毒害作用,并且高浓度的盐会导致污水密度增加,活性污泥易上浮流失,从而严重影响生物处理系统的净化效果。因此,常规的生物法很难有效地处理该类废水。对于高盐难降解有机物废水的生物处理技术研究,目前多集中于厌氧生物技术方面,主要包括ABR技术、ASBBR技术、UASB技术等。但是,上述的几种技术存在以下缺点 盐度适应性差。将污泥驯化后可提高高盐难降解有机物废水的处理效率,但当高盐环境变化为淡水环境时,污泥的适应性很快消失,处理效率明显降低,严重影响废水的处理效果。并且盐度在O. 5-2%之间的变化通常会对处理系统产生严重的干扰。降解速率慢。随着盐度的升高,有机物的降解速率逐渐下降。污泥流失严重。盐度改变了污泥中微生物的组成,改变了污泥的沉淀性和出水SS,导致污泥流失严重,影响生化效果,并造成出水水质恶化。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高含盐量难降解废水利用经驯化后的污泥进行生化处理是可行的,要提闻其处理效率,必须进一步提闻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的抗盐度冲击能力,提闻反应器的容积负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处理高含盐量难降解废水的装置和一种高含盐量难降解废水的处理方法。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处理高含盐量难降解废水的装置,包括盐度均质池和由盐度均质池进水的厌氧装置,所述厌氧装置包括底部的进水区、中部的反应区和顶部的出水区,所述进水区设有与盐度均质池连通的进水总管,所述反应区由下至上设有多个悬浮填料层,每个悬浮填料层均对应设有一段折流板,所述折流板交错的定位于厌氧装置内壁,所述悬浮填料层附着有嗜盐微生物群落,所述出水区设有出水堰、与出水堰连通的出水管和三相分离器。所述盐度均质池设有测量池内废水的盐度检测仪,盐度均质池池内设有废水提升装置,所述废水提升装置与进水总管连接,所述盐度均质池内一相对的角上设有搅拌装置。所述进水总管连接有若干进水支管,所述各进水支管呈“米”形均匀布置在厌氧装置底部。所述悬浮填料层包括大量悬浮填料,所述悬浮填料呈六边形,具有多孔结构,孔隙率为 80%-90%。所述悬浮填料层有四个。所述三相分离器包括等间距布置的多层斜板,每层斜板上连接有与斜板垂直的支板,所述支板与斜板形成气室,所述支板上装有气体导出支管,所述气体导出支管连接有与外界连通的气体导出管,所述斜板包括下方的反射面和上方的沉淀面。所述厌氧装置底部设有连通厌氧装置内部的污泥回流管。一种处理高含盐量难降解废水的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a.用多份嗜盐微生物在盐度不同的含盐环境中驯化出不同等级的嗜盐微生物群落,并使每组嗜盐微生物群落附着在一个悬浮填料层中,把悬浮填料层装入到厌氧装置中,并按驯化期间含盐环境的盐度由高至低的顺序从下至上布置; b.废水进入盐度均质池,把含盐度控制在3%_5%,通过进水总管提升至厌氧装置; c.废水从厌氧装置底部进入后与厌氧装置中的污泥接触、混合,由厌氧污泥去除部分难降解有机物,废水由下向上流动并通过多个悬浮填料层和多段折流板,由附着在悬浮填料层上的嗜盐微生物群落大量去除难降解有机物,将其转化为沼气,由折流板增加水力停留时间;沼气与经过处理的泥水混合物进入三相分离器后进行三相分离,絮凝后的污泥重新进入厌氧装置中,处理后的水从出水管排出,沼气排出厌氧装置。所述嗜盐微生物群落驯化中,取多份含有耐盐菌的上清液接种到盐度分别为3%、6%、9%、12%的固定培养基上,直到长出耐盐菌落;然后取耐盐菌落接种移入装有相同盐度的对应液体培养基中,于30°C下进行富集;富集完成后将液体培养基中的菌液加入到自配盐度为3%、6%、9%、12%的对应废水中进行驯化培养,形成嗜盐微生物群落,并在所配废水中加入悬浮泡沫填料作为载体,使嗜盐微生物群落附着其上。所述废水在盐度均质池中由盐度检测仪检测盐度,由搅拌装置进行搅拌混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盐度均质池控制进水盐度的范围,在厌氧装置中设置多个悬浮填料层和多段折流板,令不同等级的嗜盐微生物群落附着在填料上,使得厌氧装置和本处理方法能够适应含盐量呈梯度变化的废水,降低了含盐量变化对于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同时也提高了厌氧装置内的污泥浓度,从而提高有机物的降解率。本专利技术的盐度适应性强,适应范围广。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装置的结构示意 图2是本专利技术盐度均质池内搅拌装置的安装示意 图3是本专利技术悬浮填料的示意 图4是本专利技术三相分离器的示意 图5是本专利技术装置内的工艺流向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I所示,一种用于处理高含盐量难降解废水的装置,包括盐度均质池I和由盐度均质池I进水的厌氧装置2,厌氧装置2包括底部的进水区、中部的反应区和顶部的出水区,进水区设有与盐度均质池I连通的进水总管3,反应区由下至上设有多个悬浮填料层4,每个悬浮填料4均对应设有一段折流板5,悬浮填料层4附着有嗜盐微生物群落,出水区设有出水堰6、与出水堰6连通的出水管7和三相分离器8。每段折流板5都向上翘起交错的定位于厌氧装置2内壁,与厌氧装置2的内壁成45度,折流板5水平方向的长度为厌氧装置2水平方向长的1/4。通过上述交错设置的折流板5,废水从下至上通过悬浮填料层4期间的停留时间得到了增强。如图I和图2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盐度均质池I设有盐度检测仪11,该检测仪用于测量池内废水的盐度,当池内盐度过高时,可以加入清水进行稀释,保持废水的盐度在合适的范围。盐度均质池I池底设有废水提升装置12,废水提升装置12与进水总管3连 接,将池内的废水输送至厌氧装置2内。盐度均质池I内还装有两台搅拌装置13,这两台搅拌装置13相对设置,并且在池底的两个角上,通过搅拌防止池内盐度的不均衡。作为优选实施例,进水总管3连接有若干进水支管31,各进水支管31呈“米”形均匀布置在厌氧装置2底部,进水支管31的布水孔散布在厌氧装置2底部的四周,保证了进水的均匀性。如图3所示,作为优选实施例,悬浮填料层4由大量悬浮填料组成,该悬浮填料是一种高亲和性的悬浮泡沫填料,采用复合聚氨酯材质制成,密度I. 2 I. 3g/cm3,它具有多孔结构,孔隙率高达80% 90%,规格为l*l*lcm,呈正六边形。由于这种填料具有很大的孔隙率,活性污泥及微生物很好的附在填料的空隙,具有高亲和性,使得反应更加充分。作为优选实施例,悬浮填料层4有四个,每个悬浮填料层4均附着有嗜盐微生物群落。因此,悬浮填料层4所在的区域为本专利技术的主反应区。如图4所示,作为优选实施例,三相分离器8包括等间距布置的多层斜板81,每层斜板81上连接有与斜板81垂直的支板82,该支板82斜向下倾,支板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处理高含盐量难降解废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盐度均质池(1)和由盐度均质池(1)进水的厌氧装置(2),所述厌氧装置(2)包括底部的进水区、中部的反应区和顶部的出水区,所述进水区设有与盐度均质池(1)连通的进水总管(3),所述反应区由下至上设有多个悬浮填料层(4),每个悬浮填料层(4)均对应设有一段折流板(5),所述折流板(5)交错的定位于厌氧装置(2)内壁,所述悬浮填料层(4)附着有嗜盐微生物群落,所述出水区设有出水堰(6)、与出水堰(6)连通的出水管(7)和三相分离器(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姝文肖晶黄德智吴早春桂琪张海霞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