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振利专利>正文

具阻挡雨水喷溅之屋顶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674977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3 0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阻挡雨水喷溅之屋顶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将透光材质运用于第一泄水顶之导水顶板,使散热装置也可兼具有透光采光之功能;并且,利用导水顶板、引水导板、导水板、挡水板、挡水管等结构之设计,透过趋近于水平的导板让重力加速度的雨水化为无形,并混合扰流及分流,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达到有效减缓排水流速之效果。一方面,于日照时可有效利用日光进行自然室内采光,节省室内采光用电;另一方面,亦可于暴雨时有效疏导水流,防止雨水喷溅入室内。

Roof heat sink with blocked rain splash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oof rainwater splashing out barrier heat dissipating device, the heat dissipating device will be used first transparent material discharge water top of the roof, the heat sink also has the function of light and lighting; and use water diversion plate, roof, water, water retaining plate, retaining plate the design of pipe structure, through the guide tends to make the level of acceleration of gravity rainwater into the invisible, and mixed flow perturbation and shunt, the utility model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flow rate to achieve the effect of drainage. On the one hand, sunlight can effectively utilize daylight for natural indoor lighting while saving indoor lighting and electricity; on the other hand, the utility model can effectively dredge water flow during rainstorm and prevent rainwater from splashing into the ho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阻挡雨水喷溅之屋顶散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将复合材质结合于结构中以达成采光效果,并通过多重结构改良,达到有效减缓排水流速,达到疏导水流之效果的、具阻挡雨水喷溅之屋顶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散热装置常见于铁皮屋顶之建筑物上,其利用屋顶浪板开设之出风口,让室内的空气能过管道与室外空气进行对流,以调节建筑物内之温度。现有技术的散热装置,由于结构设计方面的缺陷,常会有雨水喷溅入室之问题,以下列举数个散热装置,以说明其结构缺失:1.如图1A所示为散热装置排水问题示意图,此设计为本案专利技术人的专利技术专利CN201110223707.5,经过多年使用反应非常好;其不足是:图中的习用之散热装置1A’在风雨超大时,曾因冲刷的力道太强,产生雨水由习用之第一泄水顶11’与习用之第二泄水顶12’间的外出风口、沿习用之第一泄水顶11’泼洒进散热装置的内部空间,再反弹经出风口20喷溅入室的情形。2.如图1B所示为散热装置排水问题示意图,此设计亦为本案专利技术人核准的专利CN201320298799.8和CN201320298822.3,于此案例的壁挂型习用之散热装置1B’中,雨水也有可能会由习用之第一泄水顶11’与习用之第二泄水顶12’间的外出风口、沿习用之第一泄水顶11’泼洒进散热装置的内部空间,并在风雨较大时,因雨水冲刷的力道太强,产生雨水反弹经出风口20喷溅入室的问题。3.如图1C所示为散热装置排水问题示意图,装设于屋脊处的习用之散热装置1C’虽设计有导水板13,并利用屋顶浪板2端处的防溅挡墙15,可防止雨水从习用之第一泄水顶11’与习用之第二泄水顶12’间的空隙喷溅入室,不足是,该设计经常必须沿着整个屋顶浪板2的屋顶长度L进行装设,造成相当大的不便。4.而至于现行的采光装置,则如图1D所示,目前市面上有一款习用之采光装置1D’,系利用折曲型的筒状结构,于两端装设有凸透镜,并将凸透镜分别装设于屋顶与室内之天花板,让光线能经由凸透镜于筒状结构内的折射进入室内,达到采光的效果;惟此类采光装置无法同时兼顾散热通风之效果,且筒状的结构体积大,占空间,成本也高昂,不甚理想。据此,本技术人遂依其多年从事相关领域之研发经验,针对前述之缺失进行深入探讨,并依前述需求积极寻求解决之道,历经长时间的努力研究与多次测试,终于完成此创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的散热装置会造成雨水喷溅入室;同时,也无法解决透光采光的问题;从而设计一种具有阻挡雨水喷溅之屋顶散热装置。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之具有阻挡雨水喷溅之屋顶散热装置,其包含有第一泄水顶、第二泄水顶、两侧之封板、导水板、挡水板、防溅挡墙及遮水板;所述散热装置系为一四面为第一泄水顶、封板、第二泄水顶及封板、底部镂空、顶部局部开放的半封闭立方体;所述第一泄水顶于立面之顶部,向封闭之内部延伸一导水顶板一,所述导水顶板一位于屋顶浪板之出风口上方;所述第二泄水顶于立面之顶部亦向封闭之内部延伸一导水顶板二,并且该导水顶板二之尾端与屋顶浪板开设的出风口下缘防溅挡墙之联线,与第一泄水顶之导水顶板一相交。功能特征叙述如下:1.第一泄水顶:利用透光材质的导水顶板负责采光与承接雨水,引导水流初步流向屋檐的方向或屋脊的方向,并且于导水顶板之尾端作一个上扬的引水导板设计,让水流可以逆地心引力向上冲流再落下,达到水流减缓的效果;2.第二泄水顶:利用导水顶板使水流流向第一泄水顶的导水顶板产生逆冲水流以扰流缓减排水流速的效果,必要时可于导水顶板之尾端装设悬挂部与挡水管,用以缓解水流之流量;导水顶板向封闭之内部,朝水平面下的角度延伸;3.导水板:系装设于引水导板下方偏第二泄水顶的立面部分,用以引导由引水导板流下的水流可由屋檐处流出,防止大量积水流入室内;4.挡水板:系装设于第二泄水顶之外侧,其装设于屋顶浪板之浪峰上,因此于浪谷处会形成缝隙使由上而下的水流流出,同时挡水板利用L型的设计,让逆吹的风雨在浪谷时小面积的高流速可利用空间突然膨胀扩散为大面积的细小流速,进而阻止雨水逆吹喷溅入室的情形;5.防溅挡墙:装设于屋顶浪板出风口下缘的防溅挡墙为一立面挡墙,用以物理性阻隔雨水积水后流入或强力喷溅入室的情形;6.遮水板:系装设于散热装置立面的内侧底部,用以防止雨水从泄水顶及封板的底部渗水入室。本技术在结构上有两个显著特征:其一为第二泄水顶的导水顶板二尾端与屋顶浪板出风口下缘装设的防溅挡墙,其联线必须与第一泄水顶之导水顶板一相交,亦即,第一泄水顶末端之引水导板必须深入上述联线内部一定的突出距离,才能达到疏导水流防止雨水直接倒灌入散热装置之情形;其二为第一泄水顶导水顶板一位于屋顶浪板出风口上方,方得使光线照射入室达到采光的效果。本技术有益效果:本技术运用角度及结构之设计,透过趋近于水平的导板让重力加速度的雨水化为无形,并混合扰流及分流,在雨天时可有效减缓雨水的流量及流速并疏导水流,防止雨水堆积并喷溅入室;在晴天时,由于第一泄水顶采用的透光材质可达到有效利用日照的采光效果,节约室内采光用电。附图说明图1A是习用之散热装置排水问题示意图;图1B是习用之散热装置排水问题示意图;图1C是习用之散热装置结构问题示意图;图1D是习用之采光装置结构型态示意图;图2A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之采光型态示意图;图2B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之排水型态示意图;图3A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之采光型态示意图;图3B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之排水型态示意图;图4A是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之采光型态示意图;图4B是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之排水型态示意图;图5A是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之采光型态示意图;图5B是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之排水型态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挡水管减缓水流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遮水板防止渗水示意图(一);图8是本技术的遮水板防止渗水示意图(二)。附图标记说明:1A’、习用之散热装置,1B’、习用之散热装置,1C’、习用之散热装置,1D’、习用之采光装置,11’、习用之第一泄水顶,12’、习用之第二泄水顶;1A、排水采光散热装置,1B、排水采光散热装置,1C、排水采光散热装置,1D、排水采光散热装置,11、第一泄水顶,111、导水顶板一,112、引水导板,12、第二泄水顶,121、导水顶板二,122、悬挂部,123、挡水管,13、导水板,14、挡水板,15、防溅挡墙,16、遮水板,17、封板,2、屋顶浪板,20、出风口;L、屋顶长度,X、突出长度,α、水平面下倾斜角,β、水平面上倾斜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本技术之实施例依序以1.第一泄水顶之导水顶板向水平线下倾斜的第一实施例;2.第一泄水顶之导水顶板向水平线上爬升的第二实施例;3.第一泄水顶之导水顶板向水平线下倾斜后折曲的第三实施例;4.第一泄水顶经折曲后之导水顶板向水平线上爬升的第四实施例;配合图式顺序说明。首先,有关第一实施例的结构说明如图2A与图2B所示,其中图2A为第一实施例于日照时的采光型态示意图,图2B为有风雨时的排水型态示意图。由图2A可知,本技术所述之排水采光散热装置1A在日照时,由于第一泄水顶的导水顶板一111在出风口20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具阻挡雨水喷溅之屋顶散热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阻挡雨水喷溅之屋顶散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散热装置系为一四面为第一泄水顶、封板、第二泄水顶及封板、底部镂空、顶部局部开放的半封闭立方体;所述第一泄水顶于立面之顶部,向封闭之内部延伸一导水顶板一,所述导水顶板一位于屋顶浪板之出风口上方;所述第二泄水顶于立面之顶部亦向封闭之内部延伸一导水顶板二,并且该导水顶板二之尾端与屋顶浪板开设的出风口下缘防溅挡墙之联线,与第一泄水顶之导水顶板一相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阻挡雨水喷溅之屋顶散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散热装置系为一四面为第一泄水顶、封板、第二泄水顶及封板、底部镂空、顶部局部开放的半封闭立方体;所述第一泄水顶于立面之顶部,向封闭之内部延伸一导水顶板一,所述导水顶板一位于屋顶浪板之出风口上方;所述第二泄水顶于立面之顶部亦向封闭之内部延伸一导水顶板二,并且该导水顶板二之尾端与屋顶浪板开设的出风口下缘防溅挡墙之联线,与第一泄水顶之导水顶板一相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阻挡雨水喷溅之屋顶散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泄水顶之导水顶板一延伸至内部之尾端设置有一引水导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阻挡雨水喷溅之屋顶散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泄水顶的导水顶板二延伸至内部之尾端,设置有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振利
申请(专利权)人:黄振利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