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材料领域,涉及一种石墨烯/碲化铅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将含铅的无机物和含碲的化合物加入盛有去离子水的反应器中,再加入碱,持续搅拌直到溶液变为透明澄清,加入氧化石墨,使其充分溶解继续搅拌得到混合溶胶,然后加入还原剂,充分溶解;将得到的混合物恒温反应,得到石墨烯/碲化铅纳米复合粉末沉淀物;洗涤、离心分离,洗涤过滤;将粉末真空干燥,得到产品。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大大降低复合材料的制造成本,工艺简单,容易实现规模化生产,避免反应中使用大量有机溶剂,有利于环保。合成的石墨烯/碲化铅纳米复合材料可广泛用于太阳能电池、热电器件、红外光学元件、红外薄膜器件和半导体探测器等,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材料领域,涉及一种石墨烯/碲化铅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自2004年,S. Novoselov和A. K. Geim发现炭的一种新的同素异形体-石墨烯以来,石墨烯以其独特的性能引起广泛的关注。石墨烯由单层碳原子组成两维蜂窝状结构,在许多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如能量存储、传感器、生物技术等。S. Novoselov和A. K. Geim用机械剥离法制得石墨烯,但产率很低。目前通常用化学还原或热还原氧化石墨烯的方法来大量制备石墨烯。碲化铅具有非常优良的热电特性、光电特性和红外光学特性,广泛应用于热电器件、红外光学元件、半导体探测器等。当碲化铅晶粒尺寸达到纳米尺度后,会产生量子尺寸效应,引起材料性能突变,因此,碲化铅的纳米结构受到更为广泛的重视。 由于石墨烯和碲化铅纳米颗粒均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若分别制得石墨烯和碲化铅纳米颗粒再进行复合,会产生较严重的聚集分相,难以得到纳米尺度均匀分散的纳米复合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石墨烯/碲化铅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以氧化石墨、含铅的无机盐、二氧化碲或亚碲酸盐为原料,以硼氢化钾或硼氢化钠为还原剂,在碱性水溶液中同步合成石墨烯/碲化铅纳米复合材料。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石墨烯/碲化铅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I)将含铅的无机物和含碲的化合物加入盛有去离子水的反应器中,再加入碱,持续搅拌直到溶液变为透明澄清,加入氧化石墨,超声分散使其充分溶解继续搅拌得到混合溶胶,然后加入还原剂,充分溶解后停止搅拌;(2)将步骤(I)得到的混合物放入保温设备中恒温反应,反应结束后,在反应器底部得到石墨烯/碲化铅纳米复合粉末沉淀物;(3)将步骤(2)得到的石墨烯/碲化铅纳米复合粉末沉淀物洗涤、离心分离,洗涤过滤;(4)将过滤得到的粉末真空干燥,得到石墨烯/碲化铅纳米粉体。所述的步骤(I)中加入含铅的无机物和含碲的化合物后Pb元素的浓度为0. 01 0. lmolL'Te 元素的浓度为 0.01 0. Imol L—1,原子比 Pb = Te=I: I。所述的步骤(I)中含铅的无机盐选自硝酸铅或醋酸铅。所述的步骤(I)中含碲的化合物选自二氧化碲、亚碲酸钠或亚碲酸钾。所述的步骤(I)中的碱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铷,其中加入碱后溶液中碱的浓度为0. I 0.5mol/L。所述的步骤(I)中超声分散时间为I 2小时。所述的步骤(I)中溶液中氧化石墨的浓度为O. Γ1. 5gL'所述的还原剂选自硼氢化钾或硼氢化钠,其中摩尔比n(BH4_) :n(Pb2+) =12 16。所述的步骤(2)中保温设备为能控温的水浴锅或油浴锅,恒温反应的温度为室温至80°C,恒温反应时间为12 24小时。所述的步骤(3)中洗涤纳米粉体是用去离子水清洗,采用离心机沉淀或抽滤设备进行过滤,过滤产物重新在去离子水中分散,反复过滤直到滤液pH值为7,最后用无水乙醇洗涤以方便干燥,其中离心沉降转速为2000 4000转/分钟。所述的步骤(4)中粉体在真空干燥箱中干燥,真空度<133Pa,温度为50 80°C, 时间8 20小时。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可大大降低复合材料的制造成本,工艺简单,容易实现规模化生产,同时反应过程中避免使用大量有机溶剂,有利于环保。合成的石墨烯/碲化铅纳米复合材料可广泛用于太阳能电池、热电器件、红外光学元件、半导体探测器等,应用前景广阔。附图说明图I中曲线(a)是原料氧化石墨的X-射线衍射图谱,在10. 6°的衍射峰表明C (002)晶面层间距为O. 82纳米;曲线(b)是单独还原氧化石墨得到石墨烯的X-射线衍射图谱;衍射峰位置24°,对应间距约O. 37纳米,C(002)晶面层显著减小说明氧化石墨被还原得到石墨烯;曲线(c)是室温下单独合成碲化铅纳米颗粒的X-射线衍射图谱;曲线(d)是采用本专利技术室温下合成石墨烯/碲化铅纳米复合材料(实施例I)的X-射线衍射图谱。。图2采用本专利技术室温下合成石墨烯/碲化铅纳米复合材料(实施例I)的透射电镜照片。照片显示20 60纳米的PbTe颗粒均匀附着在石墨烯上。图3采用本专利技术80°C下合成石墨烯/碲化铅纳米复合材料(实施例3)的透射电镜照片。照片显示PbTe纳米颗粒附着在石墨烯上,但出现部分团聚。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室温合成石墨烯/碲化铅纳米复合材料( I)配料(a)在装有IOOml去离子水的烧杯中放入搅拌磁子搅拌,称取2mmol三水合醋酸铅,2mmol 二氧化碲和O. 04mol氢氧化钾加入烧杯中,持续搅拌直到溶液变为透明澄清,溶液中Pb元素浓度为O. 02mmolL_1 ;Te元素浓度为O. 02mmolL_1 ;碱的浓度为O. 4mol L—1 ;(b)加入IOmg氧化石墨(浓度为O. IgI/1),超声分散I. 5小时后继续搅拌,得到黑灰色溶胶。(c)称取30mmol硼氢化钾缓慢加入混合液中,加入过程中持续搅拌(溶胶中n (BH4) : n (Pb2+) =15)。(d)待所加全部硼氢化钾溶解后,取出搅拌磁子。(2)恒温反应将步骤(I)得到的混合物用保鲜膜封住烧杯口防止灰尘进入,室温下静置24小时,反应结束后,在反应器底部得到石墨烯/碲化铅纳米复合粉末沉淀物;(3)洗涤将步骤(2)得到的沉淀物用去离子水洗涤后采用离心分离,离心沉淀物重新在去离子水中分散,再次离心分离直到滤液PH值为7,最后用无水乙醇洗涤。离心沉降转速为3000转/分钟。(4)干燥将过滤得到的粉末放在70°C真空烘箱(真空度<133Pa)中干燥12小时,得到石墨烯/締化铅纳米粉体。图I中,曲线(a)为原料氧化石墨的X-射线衍射图谱,在10.6°的衍射峰表明C (002)晶面层间距为O. 82纳米;曲线(b)为单独还原氧化石墨得到石墨烯的X-射线衍射 图谱;衍射峰位置24°,对应间距约O. 37纳米,C(002)晶面层显著减小说明氧化石墨被还原得到石墨烯;曲线(c)为室温下单独合成碲化铅纳米颗粒的X-射线衍射图谱;曲线(d)为实施例I中采用本专利技术室温下合成石墨烯/碲化铅纳米复合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衍射图谱显示实施例I合成的粉体含有碲化铅和石墨烯两种成分。图2实施例I中合成石墨烯/碲化铅纳米复合材料的透射电镜照片。照片显示20 60纳米的PbTe颗粒均匀附着在石墨烯上。实施例2重复实施例1,但改变步骤(2)中的合成温度,在50°C条件下得到石墨烯/碲化铅纳米粉体,经X-射线衍射图谱和透射电镜确认其结构。实施例3重复实施例I,但改变步骤(2)中的合成温度,在80°C条件下得到石墨烯/碲化铅纳米粉体。图3是实施例3在80°C下合成石墨烯/碲化铅纳米复合材料的透射电镜照片。照片显示PbTe纳米颗粒附着在石墨烯上,但出现部分团聚。实施例4重复实施例1,改变溶液中三水合醋酸铅、二氧化碲、氢氧化钾、氧化石墨以及硼氢化钾的用量(使溶液中Pb元素浓度为O. Olmmoir1 ;Te元素浓度为O. OImmoIL-1 ;碱的浓度为O. Imol Γ1 ;氧化石墨浓度为O. 4gL^ ;n(BH4_) :n(Pb2+) =12。),得到石墨烯/碲化铅纳米粉体,经X-射线衍射图谱和透射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石墨烯/碲化铅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1)将含铅的无机物和含碲的化合物加入盛有去离子水的反应器中,再加入碱,持续搅拌直到溶液变为透明澄清,加入氧化石墨,超声分散使其充分溶解继续搅拌得到混合溶胶,然后加入还原剂,充分溶解后停止搅拌;(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放入保温设备中恒温反应,反应结束后,在反应器底部得到石墨烯/碲化铅纳米复合粉末沉淀物;(3)将步骤(2)得到的石墨烯/碲化铅纳米复合粉末沉淀物洗涤、离心分离,洗涤过滤;(4)将过滤得到的粉末真空干燥,得到石墨烯/碲化铅纳米粉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克峰,汪元元,姚熹,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