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单次模压连续印刷工艺及装置。该工艺包括:在两个以上的版内辊外套上无缝柔性环形金属软带,版内辊将无缝柔性环形金属软带撑开并撑紧,通过版内辊与对压辊的对压将版内辊外的无缝柔性环形金属软带上的图案压印并通过加热或冷却后将图案显影到薄膜基材上(一般以PET、PVC、BOPP等薄膜作为基材,在基材表面涂布一层显影涂料)。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版缝印刷,并能实现生产量的成倍增长,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工艺步骤和结构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压工艺及装置,具体地,涉及对涂有显影涂料的薄膜基材进行模压并连续印刷的工艺及装置。
技术介绍
在激光彩虹膜、激光全息防伪商标、防伪用真空镀铝纸等行业生产环节中,模压是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核心环节。随着烟草、酒、食品、医药、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生活用品、化妆品、各类证照卡片等行业中的产品大量使用激光全息防伪膜,激光全息防伪膜的市场需求成倍增长。激光全息防伪膜的生产一般以PET、PVC、B0PP等薄膜作为基材,在基材表面涂布一层显影涂料,通过辊将表面有浮雕激光全息图案的镍版加热到一定温度,以一定的压力将镍板图案在薄膜基材上压印(模压),以此将激光全息镍版上的精细浮雕干涉条纹转印到薄膜基材表面(有显影涂料的一面)。经冷却定型和分离之后,薄膜基材表面就形成 与全息镍版完全相同的条纹。前述模压工艺目前有两种,一种是单次压印方式,其生产工艺是根据防伪产品幅度裁剪固定大小的激光全息镍版,包覆在辊体表面上进行压印,该工艺的工作示意图如图I所示。该工艺存在如下缺点1、镍板在辊体表面包覆时会有缝隙,压印时在成品膜上同样也会出现缝隙(版缝)。该种工艺所得到的成品膜的展开示意图如图2所示。这不仅造成薄膜的浪费,而且得到的最终产品不具有连续性,不能进行任意长度的裁剪;2、不同薄膜的宽幅不同,需裁剪不同尺寸的激光全息镍版,为避免薄膜浪费,在压印时需配套使用不同规格的辊,由此造成辊体的大量备货,有些辊体可能在使用一次之后就再也用不到了。另外一种模压工艺是双次压印方式。该工艺使用两根辊(分别称为一版辊和二版辊)先后两次对薄膜基材进行压印,该工艺的工作示意图如图3所示。与第一种工艺相同,在每根辊的表面包覆相同图案的激光全息镍版,与第一种工艺不同之处在于每根辊上均设置可调节温度的区域,分为高温区(100°C 200°C)、过渡区(100°C 140°C)、低温区(10°C 100°C,又称为“白区”)。辊面展开示意图如图4所示。根据薄膜基材上涂层的特性,二版辊的高温区覆盖一版辊的白区,二版辊的白区不会覆盖一版辊的高温区。当经过二次压印后,一版辊高温区的图案色彩和亮度经二版辊的过渡区压印后将会变淡。用肉眼看上去,成品膜面上有色彩相对较淡的两条缝。该工艺所得到的成品膜的展开示意图如图5所示。与单次压印方式相比,双次压印工艺的优点在于,可以减弱单次压印工艺出现的明显版缝。但该种工艺仍存在如下缺点1、辊体结构相对复杂,生产工艺参数调节要求较高,在更换新图案及薄膜时,调试较困难;2、辊体内部同时存在加热与冷却区域,辊体因为存在较大温差容易产生形变,不仅影响辊体使用寿命更会影响产品质量;3、为保证工艺所需要的辊体温差,需对低温区进行强制循环冷却,能耗较高,相对单次压印工艺的耗电量在2-3倍以上;4、不能从根本上避免压印形成的版缝,版缝只是变淡,并未从根本上消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次模压连续印刷工艺及装置,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模压工艺所形成的版缝,同时有效提高生产效率。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单次模压连续印刷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收拢至少两个版内辊,在所述至少两个版内辊的外侧套上无缝柔性环形金属软带,分离所述至少两个版内辊以便将所述无缝柔性环形金属软带绷紧;驱动至少一个版内辊以带动所述无缝柔性环形金属软带的转动;将所述无缝柔性环形金属软带之外的至少一个对压辊分别向对应的版内辊移动,与对应的版内辊靠拢;将待压印的薄膜基材分别经对应放卷机构放卷后传送到对应的对压辊与版内辊外的无缝柔性环形金属软带之间;通过对应版内辊和对压辊的对压将套在版内辊外的无缝柔性环形金属软带上的图案压印到所述薄膜基材上;通过版内辊的加热或冷却使得压印后的图案显影在薄膜基材上;将压印并显影后的薄膜基材经对应的收卷机构收卷。 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单次模压连续印刷工艺还包括如下步骤使待压印的薄膜基材通过预热辊预热,并传送到对应的对压辊与版内辊外的无缝柔性环形金属软带之间;通过版内辊的冷却将图案显影在薄膜基材上。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单次模压连续印刷装置,包括无缝柔性环形金属软带;至少一个放卷机构;至少一个收卷机构;至少一个对压辊;以及套在无缝柔性环形金属软带内的至少两个版内辊;其中,放卷机构、收卷机构、对压辊的数量相等并构成至少一个压印组,用于对通过压印组的薄膜基材进行压印。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压印组的每一个还包括预热辊,所述预热辊设置在放卷机构和对压辊之间。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压印组的每一个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预热辊前和/或后的导棍。优选地,所述版内辊中的至少一个是加热辊。优选地,所述版内辊中的至少一个是冷却辊。优选地,所述版内辊中的至少一个是加热冷却辊。优选地,所述无缝柔性环形金属软带为无缝柔性镍版环形软带。优选地,所述无缝柔性环形金属软带的带体外表层雕刻有激光图文。优选地,所述无缝柔性环形金属软带的带体内侧面为光滑面或粗糙面。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对压辊连有一伸缩式气缸。优选地,所述加热辊和/或预热辊采用电磁感应加热辊。藉由上述技术特征,本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单次模压连续印刷且能得到表面没有任何缝隙的成品膜。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有效效果I、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版缝模压。2、可以实现生产率的成倍增长,并且,根据工艺要求灵活调整生产量。耗能少,产量高。3、结构简单,工艺调节方便。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I是现有技术中单次压印方式的工作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单次压印方式所得到的成品膜的展开示意图。图3是现有技术中双次压印方式的工作示意图。图4是现有技术中双次压印方式辊面展开示意图。图5是现有技术中双次压印方式所得到的成品膜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单次模压连续印刷工艺的流程简图。·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单次模压连续印刷装置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单次模压连续印刷装置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单次模压连续印刷装置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简图。本专利技术在两个以上的版内辊外套上无缝柔性环形金属软带并将无缝柔性环形金属软带绷紧(简称为“装版”),需要压印的薄膜基材经放卷到版内辊与版内辊外的无缝柔性环形金属软带之间,通过版内辊与对压辊的对压将版内辊外的无缝柔性环形金属软带上的图案压印并显影到薄膜基材上(一般以PET、PVC、BOPP等薄膜作为基材,在基材表面涂布一层显影涂料),压印后的薄膜基材收卷。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单次模压连续印刷装置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版内辊设置两个,分别是版内辊4和版内辊5。与版内辊4对应的是对压辊2、放卷机构I和收卷机构3。与版内辊5对应的是对压辊8、放卷机构7和收卷机构9。版内辊4或版内辊5通过外部机械装置(图中未示出)实现辊的前后左右移动。并且,版内辊4或版内辊5至少一个具有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至少一个版内辊被驱动机构驱动并进行转动。当然,两个版内辊也可以都具有驱动机构,同时被驱动,只要能实现版内辊的同步同向转动。本实施例的具体工艺步骤如下工作时,版内辊4和版内辊5经由外部机械装置带动相互移动收拢,无缝柔性环形金属软带6套在版内辊4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次模压连续印刷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a1.收拢至少两个版内辊,在所述至少两个版内辊的外侧套上无缝柔性环形金属软带,分离所述至少两个版内辊以便将所述无缝柔性环形金属软带绷紧;a2.驱动至少一个版内辊以带动所述无缝柔性环形金属软带的转动;a3.将所述无缝柔性环形金属软带之外的至少一个对压辊分别向对应的版内辊移动,与对应的版内辊靠拢;a4.将待压印的薄膜基材分别经对应放卷机构放卷后传送到对应的对压辊与版内辊外的无缝柔性环形金属软带之间;a5.通过对应版内辊和对压辊的对压将套在版内辊外的无缝柔性环形金属软带上的图案压印到所述薄膜基材上;a6.通过版内辊的加热或冷却使得压印后的图案显影在薄膜基材上;a7.将压印并显影后的薄膜基材经对应的收卷机构收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元庆,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联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