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铰接式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95357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6 19: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机械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热压密封圈的铰接式模具。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至少两层且彼此层叠布置的模板;至少一层模板的一侧板面处布置有凸模单元,且与之相邻模板处对应布置有与之配合构成模具型腔的凹模单元,至少一对相邻模板的一侧边沿处铰接设置且其铰接配合点可沿垂直或相交模板板面的方向作往复滑移动作,所述铰接配合点的铰接摆动路径所构成的平面垂直模板板面设置。通过采用上述铰接式结构,不但避免了传统结构所导致的上模放置乃至掉落问题;同时工作效率极高;此外,通过使其铰接配合点的滑移动作,从而使上层模板在合模时产生自动避让动作,其结构简单实用,省时省力,极大的降低了现场工作人员实际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热压密封圈的铰接式模具
技术介绍
密封圈,特别是橡胶密封圈,因其良好的密封性和低廉的成本而得到广泛使用。现有橡胶密封圈的制作,通常为首先制作粗坯再通过后续手段制成成品,更具体则为首先以橡胶原料获得粗坯,之后通过将粗坯放入热压模具的下模中并合拢上模,并将其整体放入热压机中进行加热施压;由于热压模具的上下模合模后构成的型腔即为成品轮廓,粗坯在热压模具内加热并挤压后,多余材质通过模具缝隙被挤出模具型腔并构成毛边,之后取出经挤压加热后的密封圈粗坯,再依靠后续的刮除毛边等工序最终获得成品。目前,热压模具的制作及使用,仍然秉承传统的凹凸模设计,也即如图1-2所示,在热压模具制作时在其下 模上布置凸模,其上模上亦相应布置凹模;使用时,则首先向其下模模腔内依次填设密封圈粗坯,待全部填置完毕后,扣合上下模并送入热压机内进行热压处理。上述结构存在的问题有首先,工作程序繁琐而效率低,在实际填设完密封圈粗坯前,工作人员必须首先掀开热压模具上模并将其上模反扣在工作台上,在其填设完密封圈粗坯后也即合模时,又必须将上模定位孔再与下模定位柱间进行准确插接以实现其定位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铰接式模具,包括至少两层且彼此层叠布置的模板;所述至少一层模板的一侧板面处布置有凸模单元,且与之相邻模板处对应布置有与之配合构成模具型腔的凹模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对相邻模板的一侧边沿处铰接设置且其铰接配合点可沿垂直或相交模板板面的方向作往复滑移动作,所述铰接配合点的铰接摆动路径所构成的平面垂直模板板面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尚彪
申请(专利权)人:黄山市尚义橡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