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多孔纳米纤维管状支架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93714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6 16: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孔纳米纤维管状支架的制备方法,包括:(1)将左旋聚乳酸PLLA与其他聚合物溶解于溶剂中,得到聚合物溶液;(2)将上述聚合物溶液注入到管状模具中,迅速置于低温下使其发生相分离;然后取出,并退去管状模具外壳,将相分离后的聚合物凝胶与芯部模具一起浸泡于冰水中,再取出芯部模具,并把继续将聚合物凝胶浸泡于去离子冰水中交换溶剂,得到管状支架;(3)最后将得到的管状支架冷冻干燥48-120小时,即得。本发明专利技术操作简单、不需外加致孔剂、可大批量生产、制备成本较低;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管状支架具有类似于人体组织细胞外基质的纳米纤维结构,还具有孔径和孔隙率可调的多孔结构,有利于细胞的长入和新生组织的重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管状组织工程支架的制备领域,特别涉及。
技术介绍
人体中含有很多管腔状组织,如心血管、外周血管、神经导管、食道、肠道、胆管、尿道和骨等,修复这些组织的缺损经常要用到管状的组织支架。在这些管状组织的病变中,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对缺损和严重病变的血管通常需施行移植手术。目前,临床上常用自体血管如大隐、乳内动脉作为移植物。但自体血管来源有限,且自体移植易对人体造成二次损伤。使用异体移植的支架易引起免疫排斥反应。目前比较成熟的方法是应用人工合成的血管假体如膨化聚四氟乙烯(ePTFE)和涤纶(Dacron)作为动脉替代物重建动脉。这些人造血管用于大、中动脉的替代效果令人满意,但是在用于小口径 (<6mm)血管替代时,由于人工血管管壁缺少内皮细胞,小口径血流速度缓慢导致移植早期急性血栓形成,移植后期吻合口内膜增生引起管腔狭窄直至闭塞,通畅率很难达到要求。基于组织工程技术构建的细胞_生物材料复合物,经体外构建后植入体内,与宿主血管组织融合和组织的重塑,恢复血管连续性和血液通畅,被认为是理想的血管替代物。血管组织工程包括三维支架、种子细胞、必要的生长因子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孔纳米纤维管状支架的制备方法,包括:(1)将左旋聚乳酸PLLA与聚合物于50?70℃溶解于溶剂中,得到均一的聚合物溶液;(2)将上述聚合物溶液注入到管状模具中,迅速置于?4℃至?196℃下使其发生相分离;然后取出,并退去管状模具外壳,将相分离后的聚合物凝胶与芯部模具一起浸泡于去离子冰水中10?30分钟,再取出芯部模具,并把继续将聚合物凝胶浸泡于去离子冰水中交换溶剂48?96小时,每天换2?5次去离子冰水,得到管状支架;(3)最后将得到的管状支架冷冻干燥48?120小时,即得到具有多孔结构的纳米纤维管状支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孔纳米纤维管状支架的制备方法,包括(1)将左旋聚乳酸PLLA与聚合物于50-70°C溶解于溶剂中,得到均一的聚合物溶液;(2)将上述聚合物溶液注入到管状模具中,迅速置于-4°C至-196°C下使其发生相分离;然后取出,并退去管状模具外壳,将相分离后的聚合物凝胶与芯部模具一起浸泡于去离子冰水中10-30分钟,再取出芯部模具,并把继续将聚合物凝胶浸泡于去离子冰水中交换溶剂48-96小时,每天换2-5次去离子冰水,得到管状支架;(3)最后将得到的管状支架冷冻干燥48-120小时,即得到具有多孔结构的纳米纤维管状支架。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多孔纳米纤维管状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I)中所述的聚合物为聚ε-己内酯、聚羟基乙酸、聚-β-羟丁酸、聚羟基烷基酸酯、聚癸二酸丙三醇酯、聚己内酯-左旋聚乳酸共聚物、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聚氨酯,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聚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创龙胡金伟程晓王伟忠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