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志跃专利>正文

三维复合仿生神经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95806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11:54
三维复合仿生神经导管,提供了一种采用PLGA等高分子材料制作的用于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内固定材料,包括一组导管,导管有大有小,分别为一条导管外管和若干条导管内管,导管内管设置在导管外管内,在导管内管的内外壁和导管外管的内壁上,分布有微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力学性能佳、生物相容性好、无生物毒性、可自然降解、固定简便牢固、减少神经修复后所致运动、感觉异位的发生率、并可持续提供神经营养,加快了神经缺损的修复,提升神经修复的预后效果,比既往的缝合、移植等方法操作更为简便,减少了手术时间及创伤。(*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为ー种采用PLGA等高分子材料制作的用于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内固定材料。
技术介绍
周围神经损伤是ー种较常见的病症,是指周围神经干或其分支受到外界直接或间接力量作用而发生的损伤,严重时可致神经缺损。损伤后的典型表现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常见的周围神经损伤有臂丛神经损伤、尺神经损伤、桡神经损伤、正中神经损伤、胫神经损伤、腓总神经损伤等。神经损伤的修复与多种因素有关,但从目前医学界的研究来看,神经损伤的修复是一个较棘手的问题,存在着时间长、预后差等多种问题,甚至部分周围神经损伤、断裂、缺损根本无法修复。·神经缺损的修复方法目前主要为原位缝合(修复效果差)、自体神经移植(取材难,且会造成取材部位神经缺损)、神经替代物移植(经研究表明效果不佳)等几种方法,以上几种方法均存在各种利弊,目前国际上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利用神经导管来替代自体神经移植,利用神经的趋化性、神经束特异性,用导管协助神经断端生长,但是在国内外还没有近似的行之有效的技术公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三维复合仿生神经导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缺点。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三维复合仿生神经导管,包括ー组导管,导管有大有小,分别为一条导管外管和若干条导管内管,导管内管设置在导管外管内,在导管内管的内外壁和导管外管的内壁上,分布有微囊,其中,导管的材质为PLGA(聚乳酸-轻基こ酸共聚物、poly (lactic-co-glycolicacid )),微囊的材质为PLGA,内设有B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phicfactor)和 NT-3 (神经生长因子-3、Neurotrophic-3)。所述导管外管和导管内管的走形排列与生物神经束三维走形一致,避免了既往神经修复中神经束管不能准确对接所致的运动、感觉异位,可有效保证神经束管的端-端原位吻合。所述导管的管壁上设有小孔隙,允许神经束生长需要的物质通过,同时管壁上还分布有神经生长因子(NGF)和雪旺细胞,雪旺细胞是由骨髓基质干细胞诱导培养所得。在本技术中,所述导管的规格尺寸可根据实际神经及神经束直径调整,使之能够与缺损神经断端紧密贴合。有益效果本技术力学性能佳、生物相容性好、无生物毒性、可自然降解、固定简便牢固、減少神经修复后所致运动、感觉异位的发生率、并可持续提供神经营养,加快了神经缺损的修复,提升神经修复的预后效果,比既往的缝合、移植等方法操作更为简便,减少了手术时间及创伤。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ー步阐述本技术。參见图I的三维复合仿生神经导管,包括一条导管外管和九条导管内管,导管内管设置在导管外管内,导管外管和导管内管的排布走形基本按照生物神经内神经束管三维走行排列。 本技术所述的三维复合仿生神经导管可通过金属模具来批量生产。本技术力学结构稳定,无外力施加下可保持自有形状,无论管径大小均可保证均匀的形态,保持管道的通畅可见。本技术纵切打开后可见内管道固定牢固无松动,内部无干扰,可有效减少神经束管的粘连。在本技术制造过程中,通过特殊エ艺的处理,使管壁存在一定的孔隙(0. 20-0. 35mm),可使外界的氧气、营养物质进入,加快神经生长,且可避免神经束生长时穿出导管。本技术中添加了神经生长因子、含神经生长因子的可控缓释微囊(图2所示)、体外培育的雪旺细胞分布在神经导管的管壁上,加快神经再生速度并为神经修复提供了持续营养。使用本技术时,先将本技术存放于室温下真空灭菌容器内,根据神经缺损部位不同,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切开皮肤,分离组织、肌肉等,显露出受损神经,将受损神经断端稍作修剪,选择合适型号的三维复合仿生神经导管,将神经近端断端接入三维复合仿生神经导管ー侧,将远端断端接入三维复合仿生神经导管另ー侧,确认贴合紧密无缝隙后(必要时可使用生物粘合剂、加压、縫合等方法协助固定)清洗切ロ,复位、縫合肌肉、软组织等,最后缝合皮肤,完成手木。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o权利要求1.三维复合仿生神经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ー组导管,导管有大有小,分别为一条导管外管和若干条导管内管,导管内管设置在导管外管内,在导管内管的内外壁和导管外管的内壁上,分布有微囊,其中,导管的材质为PLGA,微囊的材质为PLGA,内设有BDNF和NT-3,所述导管外管和导管内管的走形排列与生物神经束三维走形一致。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三维复合仿生神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的管壁上设有小孔隙,管壁上还分布有神经生长因子和雪旺细胞。专利摘要三维复合仿生神经导管,提供了一种采用PLGA等高分子材料制作的用于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内固定材料,包括一组导管,导管有大有小,分别为一条导管外管和若干条导管内管,导管内管设置在导管外管内,在导管内管的内外壁和导管外管的内壁上,分布有微囊。本技术力学性能佳、生物相容性好、无生物毒性、可自然降解、固定简便牢固、减少神经修复后所致运动、感觉异位的发生率、并可持续提供神经营养,加快了神经缺损的修复,提升神经修复的预后效果,比既往的缝合、移植等方法操作更为简便,减少了手术时间及创伤。文档编号A61L27/18GK202654265SQ20122035951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4日专利技术者李志跃 申请人:李志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三维复合仿生神经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组导管,导管有大有小,分别为一条导管外管和若干条导管内管,导管内管设置在导管外管内,在导管内管的内外壁和导管外管的内壁上,分布有微囊,其中,导管的材质为PLGA,微囊的材质为PLGA,内设有BDNF和NT?3,所述导管外管和导管内管的走形排列与生物神经束三维走形一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跃
申请(专利权)人:李志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