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线圈加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91750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1 0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感应线圈加热器,其包括由一导电材料通过连续折弯制成的线圈,所述线圈两端设置有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包括两相互平行的端面和两个连接两所述端面的连接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感应线圈加热器通过半剖结构的线圈取代原有的移动扫描式的单线圈,其有效确保了深度层的热处理效果,并且不需要更换线圈,缩短了加热时间,同时也确保了工件整体各处温度均匀,降低了内外应力造成的开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感应线圈加热器具有结构简单,效率高、加工质量好等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感应线圈加热器
技术介绍
感应线圈加热器是一种电感线圈,它能通过交流电产生交变磁场,从而在工件上产生高温,以实现对工件进行热处理。感应线圈加热器是实现各类感应加热工艺的关键部件,它的性能直接关系到加热工艺的优良。目前,针对柱形的工件进行热处理时一般通过单线圈通过移动扫描的方式加热,其线圈结构虽然简单,但是整体结构复杂,且加热时间长,深度层(加热区和未加热区之间的过渡区间)加热时间得不到保证,过渡不均匀,易发生断裂。在对有台阶的工件进行热处理时,还需要根据工件加热部分的直径,调换线圈,严重降低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高效、高质量的感应线圈加热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感应线圈加热器,其包括由一导电材料制成的线圈,所述线圈两端设置有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包括两相互平行的端面和两个连接两所述端面的连接部。优选的,所述连接部与待加工的工件外表面形配合。优选的,两所述端面均为半圆弧形。优选的,两所述端面均为圆形。本技术的感应线圈加热器通过半剖结构的线圈取代原有的移动扫描式的单线圈,其有效确保了深度层的热处理效果,并且不需要更换线圈,缩短了加热时间,同时也确保了工件整体各处温度均匀,降低了内外应力造成的开裂。本技术的感应线圈加热器具有结构简单,效率高、加工质量好等优点。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感应线圈加热器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感应线圈加热器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如图I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感应线圈10加热器是由一导电材料制成的线圈10,这种导电材料采用目前常用的材料,如铜、紫铜等。线圈10两端设置有电极12,用于连接交流电源。线圈10包括两相互平行的端面14和两个连接两端面14的连接部16。连接部16与待加工的工件(未图示)外表面形配合,即和待加工工件的外形结构相同,从而保持连接部16到工件各部分表面的距离都相同,从而使得工件各部分都获得相同的加热效果。两端面14可以是如图I所示的半圆弧形,也可以是如图2所示的圆形。本技术的一种感应线圈10加热器在使用时,把待加热的工件放置在线圈10两端面14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并匀速旋转工件。使得工件各部分、包括深度层在线圈10之间同时且均匀受热,避免了更换线圈10,提高了其工作效率,也提高了深度层的加热效果。而且不需要使用驱动单线圈10来回扫描的动作部件,进一步节约了成本。以上实施例仅为本技术其中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 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感应线圈加热器,其包括由一导电材料制成的线圈,所述线圈两端设置有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包括两相互平行的端面和两个连接两所述端面的连接部。

【技术特征摘要】
1.感应线圈加热器,其包括由一导电材料制成的线圈,所述线圈两端设置有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包括两相互平行的端面和两个连接两所述端面的连接部。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感应线圈加热器,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良
申请(专利权)人:鑫光热处理工业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