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PTC电热元件,包括PTC加热组件,设于PTC加热组件两侧的第一、第二电极组件,以及设于第一、第二电极组件外侧的绝缘层;所述第一、第二电极组件包括固定电极,所述第一电极组件和/或第二电极组件的固定电极为梯形电极,所述梯形电极朝向PTC加热组件的内侧面为竖直面,朝向绝缘层的外侧面为斜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采用这种PTC电热元件的电加热装置和电动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PTC电热元件的至少一个固定电极为梯形电极,使得所述PTC电热元件不需要借助固定件即可稳固地安装于导热槽中,PTC电热元件产生的热量均可直接通过导热槽传递到循环腔中的介质,热量损失较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加热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动车的PTC电热元件以及电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燃油汽车的空调供暖系统通常以尾气余热或发动机冷却循环水的余热作为热源并引入热交换器,将送风机送来的空气与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加热后的空气送入车内,达到供暖、除雾、除霜以及为其他需要热源的部件加热的目的。然而,随着纯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的应用,特别是对于纯电动车来说,其工作时没有足够的余热供汽车内部采暖,此夕卜,冬天极冷的环境下,汽车启动前需要除霜以及除雾同样需要热源,因此需在电动压缩机制冷的基础上增加电辅助加热装置。现有的电加热装置包括壳体、以及放置于所述壳体中的数个PTC电热元件,PTC(正温度系数)电热元件的特点是,其电阻率在某个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时基部保持不变,而当温度达到PTC元件的居里温度附近时,其电阻率会在较窄的温度范围内迅速增大,接近绝缘体。目前PTC元件分为陶瓷PTC和聚合物PTC,通常使用陶瓷PTC作为加热元件,其具有自控温发热、安全无明火,不易燃烧,无安全隐患等特点,并且在环境温度提高后可自动降低发热功率,达到自动节能的效果,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电加热材料。CN100567843C公开了一种电热装置,所述电热装置具有壳体,其中电热装置的至少一个电热元件牢固地保持在该壳体中并通过分隔壁与保持在循环腔中的介质完全隔开,该分隔壁将壳体分成为加热室和循环腔。循环腔具有分别用于引入和排出介质的进口和出口。电热元件优选为PTC电热元件并通过夹紧力被保持在分隔壁形成的凹部中;参阅该公开文献的附图3及图4,在这种电热装置的具体实施例中,利用同样布置在凹部中的压力元件以良好接触的方式将电热元件压在凹部的相对侧部件上,压力元件以梯形形状形成,压力元件将电热元件紧紧的楔入凹部中并确保U形凹部的长侧部、电热元件与梯形件之间的全表面接触。为了保证对电热元件两侧的良好热传导,以便传热到循环腔内中的介质,通过使电热元件靠在一个侧部件上,并且压力元件由良好导热材料制成且优选整个表面靠在电热元件上来实现。然而,上述方案通过压力元件使PTC电热元件得到良好的固定,但是同时,由于PTC电热元件传热时,其一侧面上产生的热量需要通过压力元件再传到U形凹部的侧部件,再通过U形凹部传热到循环腔内中的介质,即使压力元件由良好导热材料制成,也会对PTC电热元件的传热效果造成影响,导致电热装置的热效率较低;另外,设置压力元件对PTC电热元件进行固定,也使得电热装置的结构复杂,安装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的电加热装置的PTC电热元件通过同样布置在凹部中的压力元件将电热元件压在凹部的相对侧部件上,设置压力元件对PTC电热元件的传热效果会造成影响,使得介质不能较好的吸热,导致电热装置的热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PTC电热元件,包括PTC加热组件,设于PTC加热组件两侧的第一、第二电极组件,以及设于电极组件外侧的绝缘层;所述第一、第二电极组件包括固定电极,所述第一电极组件和/或第二电极组件的固定电极为梯形电极,所述梯形电极朝向PTC加热组件的内侧面为竖直面,朝向绝缘层的外侧面为斜面。在所述的PTC电热元件中,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相同,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的固定电极均为梯形电极。在所述的PTC电热元件中,优选地,所述第一、第二电极组件还包括接触电极,所述接触电极与PTC加热组件相接触,所述固定电极位于接触电极和绝缘层之间。在所述的PTC电热元件中,优选地,所述绝缘层为绝缘导热膜,所述绝缘导热膜包覆于所述第一、第二电极组件的外侧面和底面。在所述的PTC电热元件中,优选地,所述PTC电热元件还包括滑膜,所述滑膜包覆于绝缘导热膜的外表面。 在所述的PTC电热元件中,优选地,所述电极板的侧面积大于PTC加热组件的侧面积,并延伸形成延伸部;所述两个电极板的延伸部之间填充有导热灌封胶块。在所述的PTC电热元件中,优选地,所述PTC加热组件包括绝缘固定框架以及数个PTC元件,所述绝缘固定框架形成有数个固定单元,所述数个PTC元件分别固定于所述数个固定单元中。在所述的PTC电热元件中,优选地,所述绝缘固定框架包括数条第一分隔条和数条第二分隔条,所述数条第一分隔条平行间隔设置,所述数条第二分隔条平行间隔设置,并且所述第一分隔条与所述第二分隔条垂直交叉设置;所述PTC加热组件包括数个PTC元件,所述数个固定单元由所述数条第一分隔条和数条第二分隔条分隔形成。在所述的PTC电热元件中,优选地,相邻的两个PTC元件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分隔条或者第二分隔条隔开。在所述的PTC电热元件中,优选地,所述数条第一分隔条沿PTC元件的宽度方向设置,相邻的两条第一分隔条之间的间距等于PTC元件的宽度;所述数条第二分隔条沿PTC元件的长度方向设置,相邻的两条第二分隔条之间的间距等于PTC元件的长度;所述数条第一分隔条和/或数条第二分隔条的厚度等于PTC元件的厚度。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加热装置,包括壳体及数个PTC电热元件,所述壳体形成有数个导热槽、用于容纳介质并供介质流通的循环腔、以及与循环腔连通的用于将介质供给到所述循环腔内的进口以及用于将介质引导到所述循环腔外的出口,所述循环腔相对于所述导热槽密封设置;其中,所述PTC电热元件为如上所述的PTC电热元件,所述导热槽为梯形槽,其至少一侧面为斜面,所述PTC电热元件安装在所述梯形槽中并与所述梯形槽相适配。在所述的电加热装置中,优选地,所述导热槽的两侧面为斜面;所述固定电极的外侧面与所述导热槽的侧面相适配。在所述的电加热装置中,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安装于第一壳体上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所述数个导热槽,所述数个导热槽伸入到所述第一壳体中,所述数个导热槽与第一壳体之间形成循环腔,所述进口和出口设于第一壳体上。在所述的电加热装置中,优选地,所述第二壳体包括连接壁和分隔壁,所述分隔壁分隔形成所述数个导热槽,所述数个导热槽的开口端与所述连接壁相连接;所述循环腔包括数个循环单元,所述数个循环单元形成于分隔壁与第一壳体之间;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数个导热槽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或第二侧壁之间形成有通道,所述数个循环单元通过所述通道相连通。在所述的电加热装置中,优选地,所述数个导热槽包括数个第一导热槽和数个第二导热槽,所述数个第一导热槽和数个第二导热槽交替设置,其中,第一导热槽与第一侧壁相连接,并与第二侧壁之间形成有通道,第二导热槽与第二侧壁相连接,并与第一侧壁之间形成有通道。 本技术进一步提供了一种电动车,包括空调供暖系统,所述空调供暖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电加热装置。本技术的电加热装置的PTC电热元件的至少一个固定电极为梯形电极,所述导热槽为梯形槽,其至少一侧面为斜面,所述PTC电热元件安装在所述梯形槽中并与所述梯形槽相适配;使得所述PTC电热元件不需要借助固定件即可稳固地安装于导热槽中,PTC电热元件产生的热量均可直接通过导热槽传递到循环腔中的介质,热量损失较小,使得采用这种PTC电热元件的电加热装置的热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能够较好地用于为电动车供暖、除霜、除雾以及为其他需要热源的部件加热。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PTC电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PTC电热元件包括PTC加热组件,设于PTC加热组件两侧的第一、第二电极组件,以及设于第一、第二电极组件外侧的绝缘层;所述第一、第二电极组件包括固定电极,所述第一电极组件和/或第二电极组件的固定电极为梯形电极,所述梯形电极朝向PTC加热组件的内侧面为竖直面,朝向绝缘层的外侧面为斜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TC电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PTC电热元件包括PTC加热组件,设于PTC加热组件两侧的第一、第二电极组件,以及设于第一、第二电极组件外侧的绝缘层;所述第一、第二电极组件包括固定电极,所述第一电极组件和/或第二电极组件的固定电极为梯形电极,所述梯形电极朝向PTC加热组件的内侧面为竖直面,朝向绝缘层的外侧面为斜面。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PTC电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相同,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的固定电极均为梯形电极。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PTC电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电极组件还包括接触电极,所述接触电极与PTC加热组件相接触,所述固定电极位于接触电极和绝缘层之间。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PTC电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为绝缘导热膜,所述绝缘导热膜包覆于所述第一、第二电极组件的外侧面和底面。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PTC电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PTC电热元件还包括滑膜,所述滑膜包覆于绝缘导热膜的外表面。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PTC电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板的侧面积大于PTC加热组件的侧面积,并延伸形成延伸部;所述两个电极板的延伸部之间填充有导热灌封胶块。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PTC电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PTC加热组件包括绝缘固定框架以及数个PTC元件,所述绝缘固定框架形成有数个固定单元,所述数个PTC元件分别固定于所述数个固定单元中。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PTC电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固定框架包括数条第一分隔条和数条第二分隔条,所述数条第一分隔条平行间隔设置,所述数条第二分隔条平行间隔设置,并且所述第一分隔条与所述第二分隔条垂直交叉设置;所述PTC加热组件包括数个PTC元件,所述数个固定单元由所述数条第一分隔条和数条第二分隔条分隔形成。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PTC电热元件,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PTC元件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分隔条或者第二分隔条隔开。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PTC电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条第一分隔条沿PTC元件的宽度方向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猛祥,任茂林,邓天有,王书敏,李晓芳,邱红梅,林信平,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