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下线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90892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1 04: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线缆下线工装,采用移动式的水平托盘,托盘可自行转动并可控制减速、停转,既方便下线与线缆导开,同时体现操作、移动灵活的特点,适用于多种规格尺寸的电缆盘。工装包括有至少一层框架,在框架底部安装有脚轮;在每一层框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水平的线缆托盘,在线缆托盘的中心设置一垂向的轴心杆,轴心杆的底端通过轴承转动地连接于底部框架。电缆盘可直接水平地套装于线缆托盘的轴心杆,转动电缆盘至需要的电缆长度,由于线缆托盘受力点是轴承结构,线缆托盘可自由地旋转,因此无需由操作人员施加太大的托拽力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气系统线缆布线过程中用到的下线工装,属于机械制造与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电气系统布线通常会用到专门的工装设备,以辅助实现线缆的导开与下线。例如有的采用电缆盘将线缆直接缠绕在盘上,由操作人员绕着电缆盘走动才能将线缆取下并切断,较为费时费力;若线缆直径较粗,则需多人配合才可完成。还有的采用水平放置的长杆以将电缆穿入其中,此类方式仅适用于放置体积小的电缆盘,对于体积大的电缆盘来说将需体积更为庞大的支架,且容易倾覆,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另外,电缆盘中间的通孔必须与支架的杆径相匹配,若孔太大则会出现不同心现象而 导致托拽阻力增大的问题,不便操作。另有一种通过两个滚动的金属杆将线缆固定其间,下线时拖动电缆使其转动,但电缆盘容易从工装上滑落,亦存在安全隐患,且容易划伤电缆和磨伤线缆。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述的线缆下线工装,其设计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而采用移动式的水平托盘,托盘可自行转动并可控制减速、停转,既方便下线与线缆导开,同时体现操作、移动灵活的特点,适用于多种规格尺寸的电缆盘。为实现上述设计目的,所述的线缆下线工装包括有至少一层框架,在框架底部安装有脚轮;在每一层框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水平的线缆托盘,在线缆托盘的中心设置一垂向的轴心杆,轴心杆的底端通过轴承转动地连接于底部框架。如上述基本方案特征,电缆盘可直接水平地套装于线缆托盘的轴心杆,转动电缆盘至需要的电缆长度,由于线缆托盘受力点是轴承结构,线缆托盘可自由地旋转,因此无需由操作人员施加太大的托拽力量。通过脚轮而可推动线缆下线工装到使用区域,因此可适用于较大线径、较重电缆盘的现场施工。对于较大的电缆盘来说,在下线过程中其转动的惯性较大,若操作人员用手控制其停转,较易造成身体伤害,对此可采取如下改进方案在线缆托盘一侧设置有制动杆,制动杆的一端连接一垂向的顶杆,顶杆的上端面贴近于线缆托盘。采用上述制动杆设计,当需控制电缆盘减速或停转时,只需按下制动杆端部,通过制动杆撬起顶杆,顶杆与线缆托盘发生接触摩擦,则可制动线缆托盘。框架安装脚轮是为了便于移动工装整体,当现场下线操作时需要固定工装,对此可在框架上螺接套设有至少一个垂向的固定支撑。当固定支撑旋下而与地面接触后,可增加摩擦阻力,即使推动工装也不会发生移动。为便于在狭小空间内移动工装或将工装提升至较高平台上,可在框架上安装有吊运钩,使用天车方便地将工装连同电缆盘一起进行吊运。为辅助提高固定工装时的稳定性,可在脚轮侧部安装有脚踏式的刹车片,由操作人员踩下刹车片以充分地制动车轮,可靠地保证其不发生移动。如上内容,本技术线缆下线工装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I、工装能高效地利用厂房空间,适用于各种规格尺寸的电缆盘下线操作,且操作使用灵活;2、水平地摆放电缆盘,利用轴承结构灵活地转动托盘,操作安全系数较高;3、具有多种固定支撑结构以稳固工装,对于电缆盘的强度要求较低;4、可对较大的电缆盘实施惯性制动,实现安全、省力地制动操作;5、可应用于狭小空间,移动工装及电缆方便灵活,亦可使用天车方便地进行吊运。附图说明现结合以下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地说明。图I是所述线缆下线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侧向示意图;如图I和图2所示,框架1,线缆托盘2,轴心杆3,制动杆4,顶杆5,固定支撑6,脚轮7,刹车片8。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I、图2所示,所述的线缆下线工装主要包括有2层并列的钢质结构的框架1,在框架I底部的四个端角处安装有脚轮7,脚轮可采用万向轮结构,在脚轮7侧部安装有脚踏式的刹车片8。在框架I上螺接套设有2个垂向的固定支撑6。在框架I的4个端角上可安装有吊运钩(图中未示出)。 在每一层框架I上设置有一个水平的线缆托盘2,在线缆托盘2的中心设置一垂向的轴心杆3,轴心杆3的底端通过轴承转动地连接于框架I。将电缆盘的通孔套在轴心杆以平放在线缆托盘2上,可稳固地固定电缆盘,使之不产生晃动,且水平放置导致电缆盘与线缆托盘2的接触面较大,稳定性好。在线缆托盘2 —侧设置有制动杆4,制动杆4的一端连接一垂向的顶杆5,顶杆5的上端面贴近于线缆托盘2。如上所述,结合附图所给出的方案内容,可以衍生出类似的技术方案。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线缆下线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至少一层框架(I),在框架(I)底部安装有脚轮(7); 在每一层框架(I)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水平的线缆托盘(2 ),在线缆托盘(2 )的中心设置一垂向的轴心杆(3 ),轴心杆(3 )的底端通过轴承转动地连接于框架(I)。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线缆下线工装,其特征在于在线缆托盘(2)—侧设置有制动杆(4),制动杆(4)的一端连接一垂向的顶杆(5),顶杆(5)的上端面贴近于线缆托盘(2)。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线缆下线工装,其特征在于在框架(I)上螺接套设有至少一个垂向的固定支撑(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下线工装,其特征在于在框架(I)上安装有吊运钩。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下线工装,其特征在于在脚轮(7)侧部安装有脚踏式的刹车片(8)。专利摘要本技术所述的线缆下线工装,采用移动式的水平托盘,托盘可自行转动并可控制减速、停转,既方便下线与线缆导开,同时体现操作、移动灵活的特点,适用于多种规格尺寸的电缆盘。工装包括有至少一层框架,在框架底部安装有脚轮;在每一层框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水平的线缆托盘,在线缆托盘的中心设置一垂向的轴心杆,轴心杆的底端通过轴承转动地连接于底部框架。电缆盘可直接水平地套装于线缆托盘的轴心杆,转动电缆盘至需要的电缆长度,由于线缆托盘受力点是轴承结构,线缆托盘可自由地旋转,因此无需由操作人员施加太大的托拽力量。文档编号H02G11/02GK202712805SQ20122031956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4日专利技术者陆瑜, 袁勇, 王方荣 申请人:青岛四方庞巴迪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缆下线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至少一层框架(1),在框架(1)底部安装有脚轮(7);在每一层框架(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水平的线缆托盘(2),在线缆托盘(2)的中心设置一垂向的轴心杆(3),轴心杆(3)的底端通过轴承转动地连接于框架(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瑜袁勇王方荣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四方庞巴迪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