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锭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8815 阅读:2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引锭帽,它包括引锭杆(6),其特征在于钢板(1)的上端设置有若干个钢条(2),钢板(1)的下端连接有带孔的钢柱(3),另一根钢柱(3)′穿在钢柱(3)的孔中与其形成交叉,在引锭杆(6)与钢板(1)之间安放石棉(4)。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引锭帽的上端安置有钢条,增加了引锭杆与钢坯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其连接牢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装简单,操作方便,当引锭杆下滑时,石棉不会与引锭杆头部分离,可以防止漏钢的发生。(*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金属铸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金属连续铸造中的引锭装置。炼钢的钢坯是通过连铸机将钢水经冷却浇铸成固态,同时通过引锭杆与铸坯连接,在外力的作用下拉出连铸机进行切割而形成的。其中液态钢水的开始凝固并与引锭杆的连接是在结晶器中进行的,由于外力拉钢坯的拉力大,使钢坯与引锭杆的连接尤其重要。通常钢坯与引锭杆的连接,采用是将引锭杆头部设置为弯钩状,钢板安放在其弯钩的顶部,在引锭杆与结晶器之间填充石棉,当钢水在结晶器中凝固后,与引锭杆上的弯钩扣在一起,使钢坯与引锭杆连接将钢坯拉出。这种方法有以下缺点(1).由于引锭杆与钢坯的连接比较脆弱,容易使钢坯与引锭杆在弯钩处脱落,发生漏钢而中断生产;(2).在钢水注入结晶器前,当引锭杆下滑时石棉与引锭杆头部分离,使引锭杆与结晶器之间形成间隙,当钢水注入时发生漏钢;(3).引锭杆与结晶器之间填充石棉精度要求高,操作困难。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引锭帽。它有引锭杆与钢坯的连接牢固,当引锭杆下滑时,石棉与引锭杆不分离,可以防止漏钢的特点。本技术还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包括引锭杆,其特征在于钢板的上端设置有若干个钢条,钢板的下端连接有带孔的钢柱,另一根钢柱穿在钢柱的孔中与其形成交叉,在引锭杆与钢板之间安放石棉。引锭杆头部设置有横竖交叉的沟槽。两根钢柱形成的交叉与引锭杆头部横竖交叉的沟槽相对应。钢条为直条形状或弯钩形状或直条和弯钩形状。本技术由于在引锭帽的上端安置有钢条和下端钢柱的交叉连接,因此增加了引锭杆与钢坯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其连接牢固。由于石棉直接安放在引锭杆与钢板之间,因此安装简单,操作方便,并且当引锭杆下滑时,石棉不会与引锭杆头部分离,可以防止钢水的渗漏,防止漏钢的发生。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简图。参见图1。在钢板1的上端焊接若干根钢条2,钢条2可以为直条形状或弯钩形状或直条和弯钩形状。钢板1的下端连接有带孔的钢柱3,另一根钢柱3′穿在钢柱的孔中与其形成交叉,在引锭杆6与钢板1之间安放石棉4。石棉4安放时应略宽于钢板1,可以使引锭杆6在下行时石棉会自然填充结晶器5与引锭杆6之间的缝隙,防止钢水渗透其中。在引锭杆6的头部设置横竖交叉的沟槽。两根钢柱3形成的交叉,应与引锭杆6头部横竖交叉槽的沟槽相对应。将钢板1的上端朝结晶器的上方放置,下端两根钢柱3形成的交叉嵌在引锭杆6头部横竖交叉的沟槽中。当连铸机开始工作时,拉动引锭杆6,与引锭杆6紧密连接的引锭帽即带动铸坯拉出结晶器,以完成引锭的作用。钢板1的下端连接的两根交叉的钢柱3最好为“十”字形交叉,使引锭帽与引锭杆6的连接更加牢固。权利要求1.一种引锭帽,包括引锭杆(6),其特征在于钢板(1)的上端设置有若干个钢条(2),钢板(1)的下端连接有带孔的钢柱(3),另一根钢柱(3)′穿在钢柱(3)的孔中与其形成交叉,在引锭杆(6)与钢板(1)之间安放石棉(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锭帽,其特征在于引锭杆(6)头部设置有横竖交叉的沟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锭帽,其特征在于钢柱(3)与(3)形成的交叉与引锭杆(6)头部横竖交叉的沟槽相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锭帽,其特征在于钢条(2)为直条形状或弯钩形状或直条和弯钩形状。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引锭帽,它包括引锭杆(6),其特征在于钢板(1)的上端设置有若干个钢条(2),钢板(1)的下端连接有带孔的钢柱(3),另一根钢柱(3)′穿在钢柱(3)的孔中与其形成交叉,在引锭杆(6)与钢板(1)之间安放石棉(4)。本技术在引锭帽的上端安置有钢条,增加了引锭杆与钢坯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其连接牢固。本技术安装简单,操作方便,当引锭杆下滑时,石棉不会与引锭杆头部分离,可以防止漏钢的发生。文档编号B22D11/08GK2412682SQ00222590公开日2001年1月3日 申请日期2000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2000年3月23日专利技术者曾令文, 周万强 申请人: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引锭帽,包括引锭杆(6),其特征在于钢板(1)的上端设置有若干个钢条(2),钢板(1)的下端连接有带孔的钢柱(3),另一根钢柱(3)′穿在钢柱(3)的孔中与其形成交叉,在引锭杆(6)与钢板(1)之间安放石棉(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令文周万强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