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式蒸发空冷器,包括设于底部的水箱、位于水箱上方的壳体、设于壳体上的空气入口、设于壳体内且位于空气入口上方的换热装置、设于换热装置上方的喷淋装置、通过喷淋上水管与喷淋装置连接的循环水泵、设于喷淋装置上方的收水器、设于收水器上方的冷却装置,所述喷淋装置包括复数根喷淋支管,每根喷淋支管上设有复数个布水器,所述换热装置及喷淋装置之间还设有具有冷却效果填料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具有冷却效果的填料层,水在喷洒到换热管(板)束上之前,先经过填料层冷却,带走了水所具有的部分热量,在其掉落至换热管(板)束上后,需要蒸发的热量需求增多,从换热管(板)束上带走的热量也相应增多,冷却效果明显提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冶金、电力、石化等行业所用的冷却装置,具体的说是指一种复合式蒸发空冷器。
技术介绍
在冶金、电力、石化、轻工等行业中,有许多工艺热介质需要冷却、冷凝,传统上采用水作为冷却介质,通过热交换器、泵站及冷却塔来完成冷却、冷凝。热工艺介质通过热交换器把热量传给水,受热的水再通过泵站输送到冷却塔上,通过空气把水温降下来,再把水送回热交换器。不过该装置传热效率低、占地面积大,需要大量的水,运行成本高。目前如专利号为02255480. 7的一种蒸发式冷却器,通过将水箱中的水抽到喷淋 装置上,并将水喷洒于换热管束上,通过换热管束表面水的蒸发,进而达到热传递的效果,和以往冷却装置相比,该冷却器具有占地小、传输效率高、投资成本低、循环冷却用水少的优点,不过由于该冷却器的外壳为固定的,外壳上没有可开启的门,因此,随着冷却器的不断使用,换热管束表面容易形成水垢,无法及时清洗,影响热传递的效率,同时该冷却器只通过一条喷淋上水管与所有的喷淋支管连接,在使用过程中,随着季节的不同,冷却所用的水量一般都是不同的,而喷水管喷出的水量通常都是固定,容易造成冷却水的浪费。本申请人根据上述的缺点进行了改进并申请了相应的专利,专利号为20112027700. 5公开了一种板式蒸发冷却器,将循环水泵设置为两个,其中一个循环水泵通过一喷淋上水管与其中一部分喷淋支管连接,另一个循环水泵通过另一喷淋上水管与另一部分喷淋支管连接,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可根据实际的需要,打开其中一个水泵或者同时打开两个水泵,调节冷却水的大小,和以往冷却装置相比,不仅提高了热传递效率,也更加节约水资源;同时在使用过程中,水泵间可相互作为备用水泵,在其中一个水泵损坏无法工作时,另一个水泵可作为备用,使用方便。不过本申请人在实际的生产运营中发现,这种板式蒸发冷却器虽然较为之前的冷却器有了较大的改进,但离理想中的冷却效果还有一段距离,该板式蒸发冷将水循环使用,虽通过在收水器的上方装设有冷却装置,但在设备正常运行过程中,设备本身具有很高的热量,即使经过冷却的水,循环过程中仍然会吸收大量来自设备上的热量,在其喷洒到换热管束上后蒸发,所能带走的热量减少,影响热传递效率,定期进行换水又浪费水资源,如不定期换水,久而久之会造成设备的损坏,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的是一种复合式蒸发空冷器,其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复合式蒸发空冷器,包括设于底部的水箱、位于水箱上方的壳体、设于壳体上的空气入口、设于壳体内且位于空气入口上方的换热装置、设于换热装置上方的喷淋装置、通过喷淋上水管与喷淋装置连接的循环水泵、设于喷淋装置上方的收水器、设于收水器上方的冷却装置,所述喷淋装置包括复数根喷淋支管,每根喷淋支管上设有复数个布水器,所述换热装置及喷淋装置之间还设有具有冷却效果填料层。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填料层为改性PVC层。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换热装置为复数块换热板压制形成的换热板束。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改进,所述换热装置为复数根换热管组成的换热管束。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喷淋上水管包括两根,所述循环水泵包括 两个,其中一个循环水泵通过一喷淋上水管与其中一部分喷淋支管连接,另一个循环水泵通过另一喷淋上水管与另一部分喷淋支管连接。由上述对本技术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一,本技术采用具有冷却效果的填料层,水在喷洒到换热管(板)束上之前,先经过填料层冷却,带走了水所具有的部分热量,在其掉落至换热管束上后,需要蒸发的热量需求增多,从换热管(板)束上带走的热量也相应增多,冷却效果明显提高;并且该设备不需要定期换水,更进一步的节约了水资源,减少成本,保证了冷却工作的有序进行,间接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二,本技术具有之前由本人申请专利号为20112027700. 5 一种板式蒸发冷却器所具有的优点,循环水泵设置有两个,可根据实际的需要,打开其中一个水泵或者同时打开两个水泵,调节冷却水的大小,提高了热传递效率,也更加节约水资源;同时在使用过程中,水泵间可相互作为备用水泵,在其中一个水泵损坏无法工作时,另一个水泵可作为备用,使用方便。三,本技术设计独特,构思新颖,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因此本技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沿着图I中A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I中B方向的喷淋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是部分换热板沿着图I中C-C方向的部分放大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参考图I、图2、图3、图4,一种复合式蒸发空冷器,包括设于底部的水箱I、位于水箱I上方壳体2、设于壳体2上的空气入口 21、设于壳体2内且位于空气入口 21上方的换热装置、设于换热装置上方的喷淋装置4、通过喷淋上水管51与喷淋装置4连接的循环水泵61、设于喷淋装置上方51的收水器7、设于收水器7上方的冷却装置8,空气入口 21为设于壳体2上的百叶窗,喷淋装置4包括复数根喷淋支管41,每根喷淋支管41上设有复数个布水器,即喷头411,换热装置及喷淋装置4之间还设有具有冷却效果填料层9,该填料层9为改性PVC层,PVC中文名是聚氯乙烯,分子式是(C2H3cl)n,改性PVC具体的成分为PVC中加入添加剂,达到改性的目的,使其具有冷却效果。换热装置为复数块换热板31压制形成的换热板束3。换热板31间形成可供热工艺介质通过的通道32,换热板束3的两端设有与上述通道32连通的热工艺介质进口 33及出口 34,壳体2上设有可供使用者进出的检修门22,该检修门22可供使用者进出,在该冷却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可进入冷却器内,对换热装置表面的水垢进行清洁,更好地保证了热传递效率。 参考图I、图2、图3,喷淋上水管51包括两根,喷淋装置4包括六根喷淋支管41,每根喷淋支管41上设有复数个喷头411,循环水泵61包括两个,其中一个循环水泵61通过一喷淋上水管51与其中其中三根喷淋支管41连接,另一个循环水泵61通过另一喷淋上水管51与另外三根喷淋支管41连接。参考图I、图2、图3,冷却装置8包括风机81、设于风机81内的风机叶轮82及带动风机叶轮82转动的电机83,该风机81的风筒由钢板制成。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大致相同,其区别在于,如图5所示,换热装置为复数根换热管35组成的换热管束3。换热管束3两侧设有管箱36、37,管箱32上设有热工艺介质进口321、管箱33上设有热工艺介质出口 331。换热管束3、喷淋装置4、收水器7对应的壳体2的围壁由可开启的面板23组成,该面板23的作用与检修门22作用一致,该冷却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可将面板23开启,对换热管束3表面的水垢进行清洁,更好地保证了热传递效率。本技术采用具有冷却效果的填料层9,水在喷洒到换热管束3上之前,先经过填料层9冷却,带走了水所具有的部分热量,在其掉落至换热管束3上后,需要蒸发的热量需求增多,从换热管束3上带走的热量也相应增多,冷却效果明显提高;并且该设备不需要定期换水,更进一步的节约了水资源,减少成本,保证了冷却工作的有序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式蒸发空冷器,包括设于底部的水箱、位于水箱上方的壳体、设于壳体上的空气入口、设于壳体内且位于空气入口上方的换热装置、设于换热装置上方的喷淋装置、通过喷淋上水管与喷淋装置连接的循环水泵、设于喷淋装置上方的收水器、设于收水器上方的冷却装置,所述喷淋装置包括复数根喷淋支管,每根喷淋支管上设有复数个布水器,其特征是:所述换热装置及喷淋装置之间还设有具有冷却效果填料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强,胡腾庆,付明会,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立信换热设备制造股份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