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流干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287762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1 0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流干燥系统,包括通过管路依次相连的干燥管、旋风分离器以及风机,所述干燥管与旋风分离器之间还设置有旋风干燥器。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的气流干燥系统,在干燥管与旋风分离器之间设置旋风干燥器,使物料在干燥管内进行一级干燥完毕后,进入旋风干燥器进行二级干燥,由于旋风干燥器为低气速运行的干燥器,因此能够保证粒径较小的物料能够在旋风干燥器内充分进行气固并流流动,从而进一步降低物料的含水量,达到较好的干燥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工业领域的干燥器设备,尤其是一种用于干燥器的搅拌釜。
技术介绍
气流干燥是指将散粒状固体物料分散悬浮在高速热气流中,在气力输送下进行干燥的一种方法。气体相对于物料颗粒的高速流动,气固相间接触面积很大,体积传热系数也相当大。气流干燥系统主要包括干燥管、旋风分离器和风机等部分组成。湿物料经加料器连续加至干燥管下部,被高速热气流分散,在气固并流流动的过程中,进行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使物料得以干燥。干燥了的固体物料随气流进入旋风分离器,分离后收集起来,废气经风机排出。气流干燥适合于处理粒径小、干燥过程主要由表面气化控制的物料。对于粒径较 小的物料,不论初始含水量如何,一般都能将含水量降至很低。但由于物料在干燥管内的停 留时间很短,一般只有几秒,不易得到含水量更低的干燥产品,因此有必要在后续工序中增加其他干燥设备对物料进行二级干燥处理,以得到含水量更低的干燥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较好的干燥效果,可获得相对于现有技术含水量更低的干燥产品的气流干燥系统。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一种气流干燥系统,包括通过管路依次相连的干燥管、旋风分离器以及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管与旋风分离器之间还设置有旋风干燥器,该旋风干燥器包括竖直设置的罐体,在罐体的上部切向设置有进风口,进风口通过管路与干燥管相连;出风管的一端与旋风分离器相连,另一端在罐体顶端竖直插入罐体内并延伸至罐体下部;所述出风管的底端安装有吸风斗。所述气流干燥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旋风分离器与风机之间的布袋除尘器。所述干燥管的底端设置有搅拌釜,该搅拌釜包括支架以及位于支架上端的搅拌腔体,该搅拌腔体与干燥管相连通;所述支架内竖直设置有延伸至搅拌腔体顶部的旋转轴,该旋转轴下端与驱动电机相连,上端固定安装有搅拌翅片;在所述搅拌翅片下方设置有进风管,该进风管一端连接有送风装置,另一端进入搅拌空腔内部;在所述干燥管的管壁上开设有进料口。所述旋风干燥器,其吸风斗底端到罐体底部的距离罐体底部内径罐体高度=1 I. 5 10 25o所述旋风干燥器,罐体上还设置有围绕罐体外壁,并且呈螺旋状的管线,所述管线与罐体外部的加热装置相通。采用本技术结构的气流干燥系统,在干燥管与旋风分离器之间设置旋风干燥器,使物料在干燥管内进行一级干燥完毕后,进入旋风干燥器进行二级干燥,由于旋风干燥器为低气速运行的干燥器,因此能够保证粒径较小的物料能够在旋风干燥器内充分进行气固并流流动,从而进一步降低物料的含水量,达到较好的干燥效果。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气流干燥系统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气流干燥系统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气流干燥系统中旋风分离器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气流干燥系统中搅拌釜与干燥管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I至5所示,本技术的气流干燥系统,包括通过管路依次相连的干燥管I、旋风干燥器2、旋风分离器3、布袋除尘器4以及风机(图中未示出)。所述旋风干燥器2位于干燥管I与旋风分离器3之间,该旋风干燥器2包括竖直设置的罐体201,在罐体201的上部切向设置有进风口 202,进风口 202通过管路与干燥管I相连;出风管203的一端与旋风分离器3相连,另一端在罐体201顶端竖直插入罐体201内并延伸至罐体201下部;所述出风管203的底端安装有吸风斗204。吸风斗204位于靠近罐体201底端的位置,旋风干燥器2能够基本上实现其干燥效果,然而吸风斗204底端到罐体201底部的距离对旋风干燥器2的使用效果有着显著的影响,当该距离过小或过大时,空气的流通量较少并且空气流通所需风压较大,从而增加了能耗,降低了工作效率。因此,所述吸风斗204底端到罐体201底部的距离Hl :罐体201底部内径H2 :罐体201 高度 H3 = I I. 5 10 :25。经过测试表明,只有在上述尺寸关系范围内,吸风斗204底端到罐体201底部的距离才较为合理,从而能够在较小的风压下保持较大的空气流通量,进而降低了旋风干燥器2作业过程中的整体能耗,提高工作效率。所述罐体201上还设置有围绕罐体201外壁,并且呈螺旋状的管线205,所述管线205与罐体201外部的加热装置(图中未示出)相通。当处于工作状态时,罐体201内部为负压,悬浮有物料的空气在进风口 202被吸入罐体内,由于进风口 202切向设置在罐体201的上部,因此空气进入罐体201后在罐体201内旋转并且向下沉降,当下沉至罐体201底部时,由于罐体201上还设置有围绕罐体201外壁,并且呈螺旋状的加热管线205,因此能够对罐体201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再从吸风斗204处进入到出风管203后被抽出,从而达到更好的干燥效果,并且提高作业效率。由于气流干燥适合于处理粒径小、干燥过程主要由表面气化控制的物料。对于粒径较大或者呈块状的物料,则不能直接使用气流干燥器进行干燥处理。而在进行干燥工艺之前,必须预先经过物料的粉碎步骤,再将粉碎后的小颗粒或粉末运至气流干燥器处进行干燥,从而延长了工时,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时粉碎过程还需要专门的作业人员进行处理,增加了人力成本。因此,在所述干燥管I的底端设置有搅拌釜5,该搅拌釜5包括支架501以及位于支架501上端的搅拌腔体502,该搅拌腔体502与干燥管I相连通;所述支架501内竖直设置有延伸至搅拌腔体502顶部的旋转轴503,该旋转轴503下端与驱动电机(图中未示出)相连,上端固定安装有搅拌翅片504 ;在所述搅拌翅片504下方设置有进风管505,该进风管505 一端连接有送风装置(图中未示出),另一端进入搅拌空腔502内部;在所述干燥管I的管壁上开设有进料口 101。在使用时,首先开动驱动电机,使搅拌翅片504在搅拌腔体502内旋转,同时送风装置通过进风管505向搅拌腔体502内送入高速的热气流;然后在干燥管I上的进料口 101向干燥管I内进料,块状物料进入干燥管I后下落至搅拌翅片504处,被高速旋转的搅拌翅片504割碎成为粒径较小的颗粒或粉末状,被高速热气流分散,在气固并流流动的过程中,进行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使物料得以干燥。 采用本技术结构的气流干燥系统,在干燥管I与旋风分离器3之间设置旋风干燥器2,使物料在干燥管I内进行一级干燥完毕后,进入旋风干燥器2进行二级干燥,由于旋风干燥器2为低气速运行的干燥器,因此能够保证粒径较小的物料能够在旋风干燥器2内充分进行气固并流流动,从而进一步降低物料的含水量,达到较好的干燥效果。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气流干燥系统,包括通过管路依次相连的干燥管、旋风分离器以及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管与旋风分离器之间还设置有旋风干燥器,该旋风干燥器包括竖直设置的罐体,在罐体的上部切向设置有进风口,进风口通过管路与干燥管相连;出风管的一端与旋风分离器相连,另一端在罐体顶端竖直插入罐体内并延伸至罐体下部;所述出风管的底端安装有吸风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流干燥系统,包括通过管路依次相连的干燥管、旋风分离器以及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管与旋风分离器之间还设置有旋风干燥器,该旋风干燥器包括竖直设置的罐体,在罐体的上部切向设置有进风口,进风口通过管路与干燥管相连;出风管的一端与旋风分离器相连,另一端在罐体顶端竖直插入罐体内并延伸至罐体下部;所述出风管的底端安装有吸风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荣民谢志远李博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宝月钢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