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向阳专利>正文

蒸发制冷供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87430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1 01: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暖通空调技术领域,是一种蒸发制冷供冷装置,包括间接蒸发冷水机、循环水泵、室内显冷末端、空气处理机的表面式换热器,其间接蒸发冷水机下部水槽的出水管串接循环水泵后与室内显冷末端的进水管相连通,室内显冷末端的出水管与间接蒸发冷水机的表面式换热器和空气处理机的表面式换热器串接后或并接后再与间接蒸发冷水机的喷淋布水器的进口相连通。其技术效果为:按照不同的用户负荷特性及水温要求利用能量,同时给室内显冷末端、新风机组和间接蒸发冷水机自身表面式换热器都提供了冷量,实现了“低对低,高对高”的能量利用形式,使能量利用更加合理,并且减少间接蒸发冷水量的供给,因而大幅度的降低了设备投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暖通空调
,是一种蒸发制冷供冷装置
技术介绍
干空气能蒸发制冷技术就是利用干空气能来获得空调所需制冷量,在不同类型的蒸发制冷装置中,利用水和干空气的热湿交换获得低温的冷风或(和)冷水的一种制冷技术。干空气能蒸发制冷技术由于其绿色、健康、节能、环保、经济等独特的优点,在干热地区尤其是新疆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公开号为CN1435625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间接蒸发式供冷的方法及其装置,公开号为CN101191646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蒸发制冷冷水机组,这两篇中国专利文献分别提出了一种利用干空气能制冷,输出的载冷介质为冷水的一种蒸发制冷设备,·作为系统冷源提供给各类建筑空调、通风或工艺冷水使用。但只是作为一种方法和装置,并未综合考虑空调系统不同用户的负荷特性及水温、水量的匹配使用等因素。授权公告号为CN 100417864C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基于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的空调系统,但在空调水系统流程上,以及在间接蒸发新风机组中,传统的间接蒸发冷却段作为必备设置并非在所有的蒸发制冷适用区域是一种合理配置。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I、没有考虑空调系统末端的负荷特性及相应的匹配问题;2、在实践应用中,原专利流程的冷量不能充分和有效的释放;3、系统水力特性,包括不同用户水量、水压的平衡及匹配的问题;4、水系统管路布置在应用中存在一定的问题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蒸发制冷供冷装置,其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按照不同的用户负荷特性及水温要求利用能量,同时给室内显冷末端、新风机组和间接蒸发冷水机自身表面式换热器都提供了冷量,实现了“低对低,高对高”的能量利用形式,使能量利用更加合理。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根据上述的蒸发制冷供冷装置,包括间接蒸发冷水机、循环水泵、室内显冷末端、空气处理机,间接蒸发冷水机包括下部的水槽、上部的喷淋布水器、间接蒸发冷水机的表面式换热器,空气处理机包括空气处理机的表面式换热器,其间接蒸发冷水机下部水槽的出水管串接循环水泵后与室内显冷末端的进水管相连通,室内显冷末端的出水管与间接蒸发冷水机的表面式换热器和空气处理机的表面式换热器串接后或并接后再与间接蒸发冷水机的喷淋布水器的进口相连通。下面是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选择上述室内显冷末端的出水管与间接蒸发冷水机的表面式换热器的进水管相接通,间接蒸发冷水机的表面式换热器的出水管与空气处理机的表面式换热器的进水管相接通,空气处理机的表面式换热器的出水管与间接蒸发冷水机的喷淋布水器的进口相接通。上述室内显冷末端的出水管与间接蒸发冷水机的表面式换热器的进水管和空气处理机的表面式换热器的进水管都相接通,间接蒸发冷水机的表面式换热器的出水管与间接蒸发冷水机的喷淋布水器的进口相接通,空气处理机的表面式换热器的出水管与间接蒸发冷水机的喷淋布水器的进口相接通。上述喷淋布水器包括第一喷淋布水器和第二喷淋布水器,间接蒸发冷水机的表面式换热器的出水管与间接蒸发冷水机上部第一喷淋布水器的进口相接通,空气处理机的表面式换热器的出水管与间接蒸发冷水机上部第二喷淋布水器的进口相接通。上述第一喷淋布水器和第二喷淋布水器是相互上下放置的或相互水平布置的。上述空气处理机的出水口之后串接有传统机械制冷机组,空气处理机出水口与传统机械制冷机组的冷却进水口连通,传统机械制冷的冷却出水口与间接蒸发冷水机的喷淋布水器的进水口连通。上述空气处理机与传统机械制冷机组集成在一起。本技术的技术效果为按照不同的用户负荷特性及水温要求,按照能量梯级利用的原理利用能量,同时给室内显冷末端、新风机组和间接蒸发冷水机自身表面式换热器都提供了冷量,为蒸发制冷空调系统的使用又增加了一种应用形式。间接蒸发冷水机的所有出水量先全部给了室内显冷末端,用全部的低温的水处理室内较低的空气,用全部的高温水处理室外较高的空气,实现了“低对低,高对高”的能量利用形式,从能量梯级利用的角度来看也更加合理,从系统投资上来看,间接蒸发冷水机的出水量全部都给了室内末端,从而减少间接蒸发冷水量的供给,同时也大幅度的降低了设备投资。附图说明附图I为本技术的实施例I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附图5为本技术的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附图6为本技术的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室内显冷末端,2为间接蒸发冷水机的表面式换热器,3为空气处理机的表面式换热器,4为循环水泵,5为传统机械制冷机组,6为直接蒸发制冷段,7为间接蒸发冷水机。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上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如附图I至3所示,该蒸发制冷供冷装置包括间接蒸发冷水机7、循环水泵4、室内显冷末端I、空气处理机,间接蒸发冷水机7包括下部的水槽、上部的喷淋布水器、间接蒸发冷水机7的表面式换热器2,空气处理机包括空气处理机的表面式换热器3,其间接蒸发冷水机7下部水槽的出水管串接循环水泵4后与室内显冷末端I的进水管相连通,室内显冷末端I的出水管与间接蒸发冷水机的表面式换热器2和空气处理机的表面式换热器3串接后或并接后再与间接蒸发冷水机7的喷淋布水器的进口相连通。如附图I至3所示,该蒸发制冷供冷装置按下述步骤进行工作间接蒸发冷水机的出水先输送到室内显冷末端1,消除室内部分显热负荷后,室内末端I的全部出水接着串接或并接间接蒸发冷水机的表面式换热器2和空气处理机的表面式换热器3后回到间接蒸发冷水机即通入间接蒸发冷水机7的喷淋布水器的进口。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论述实施例I :如附图I所示,实施例I的蒸发制冷供冷装置包括间接蒸发冷水机7、循环水泵4、室内显冷末端I、空气处理机,间接蒸发冷水机7包括下部的水槽、上部的喷淋布水器、间接 蒸发冷水机7的表面式换热器2,空气处理机包括空气处理机的表面式换热器3,其间接蒸发冷水机7下部水槽的出水管串接循环水泵4后与室内显冷末端I的进水管相连通,室内显冷末端I的出水管与间接蒸发冷水机的表面式换热器2的进水管相接通,间接蒸发冷水机的表面式换热器2的出水管与空气处理机的表面式换热器3的进水管相接通,空气处理机的表面式换热器3的出水管与间接蒸发冷水机7的喷淋布水器的进口相接通。实施例I的蒸发制冷供冷装置按下述步骤进行工作间接蒸发冷水机的出水先输送到室内显冷末端1,消除室内部分显热负荷后,室内末端I的全部出水又输送到间接蒸发冷水机的表面式换热器2中,然后再串接空气处理机的表面式换热器3后,回到间接蒸发冷水机即通入间接蒸发冷水机7的喷淋布水器的进口,这样就构成了循环工作过程。实施例I按照不同用户水量和水温的分配和利用为完全的串联流程,适用于气象条件较好的干热地区。按照不同用户所用水温的不同,间接蒸发冷水机的出水在适合的干热地区,采用串联流程,冷水机出水冷量依次释放,能量的利用更加合理,解决了之前流程冷量释放不充分的问题。实施例2 如附图2所示,实施例2的蒸发制冷供冷装置的室内显冷末端I的出水管与间接蒸发冷水机的表面式换热器2的进水管和空气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蒸发制冷供冷装置,包括间接蒸发冷水机、循环水泵、室内显冷末端、空气处理机,间接蒸发冷水机包括下部的水槽、上部的喷淋布水器、间接蒸发冷水机的表面式换热器,空气处理机包括空气处理机的表面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间接蒸发冷水机下部水槽的出水管串接循环水泵后与室内显冷末端的进水管相连通,室内显冷末端的出水管与间接蒸发冷水机的表面式换热器和空气处理机的表面式换热器串接后或并接后再与间接蒸发冷水机的喷淋布水器的进口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向阳
申请(专利权)人:于向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