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增程式电动汽车的辅助消音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85282 阅读:3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1 0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增程式电动汽车的辅助消音器。消音器壳体内的前隔板和后隔板将壳体内分割为前腔、中间腔和后腔;进气导流管和出气导流管均位于壳体内,且两管的一端口均分别伸至前端盖外,进气导流管穿过前隔板另一端口位于后隔板上;出气导流管穿过前隔板另一端口伸至后腔内;进气导流管的管壁上和出气导流管的管壁上均布设有小气孔;壳体的中间腔内填充有消音纤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内装式赫尔姆兹消音器、三管迷路消音器、穿孔消音器以及阻性消音器组成一个混合型辅助消音器,可作用于高、中、低频的排气噪音;进气和排气设计在同一侧,消音器的体积较小,适用于增程式电动汽车的布置空间和使用工况。(*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保护点】
用于增程式电动汽车的辅助消音器,包括椭圆柱状的壳体(8)、进气导流管(2)和出气导流管(3),壳体(8)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前端盖(1)和后端盖(7),其特征在于:壳体(8)内分别均布设有前隔板(4)和后隔板(6),前隔板(4)和后隔板(6)将壳体(8)内分割为前腔、中间腔和后腔;进气导流管(2)和出气导流管(3)均位于壳体(8)内,进气导流管(2)的一端口和出气导流管(3)的一端口均分别伸至前端盖(1)外,进气导流管(2)穿过前隔板(4)另一端口位于后隔板(6)上;出气导流管(3)穿过前隔板(4)另一端口伸至后腔内;进气导流管(2)的管壁上和出气导流管(3)的管壁上均布设有小气孔;所述壳体(8)的中间腔内填充有消音纤维(5);位于前腔和中间腔内的出气导流管(3)上套设有套管(9);其中进气导流管(2)、壳体(8)、前端盖(1)和前隔板(4)形成一个近似的三管迷路消音器,所述进气导流管(2)、后隔板(6)、壳体(8)、后端盖(7)、出气导流管(3)形成了一个内装式赫尔姆兹消音器;所述前隔板(4)和后隔板(6)之间的进气导流管(2)和出气导流管(3)构成一个近似的三管迷路消音器;所述前隔板(4)和后隔板(6)之间的消音纤维(5)形成一个阻性消音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松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