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锚具,尤其涉及一种高强度低回缩锚具。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的大跨度预应力连接梁纵向张拉多采用公称直径为Φ15. 2mm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作为预应力筋;竖向预应力主要采用精轧螺纹钢锚固体系,主要规格有Φ25和Φ32两种,极限载荷分别为530KN和868. 5KN。但是精轧螺纹钢锚具存在以下缺点1)预应力施工过程中,精轧螺纹钢螺母仅依靠人工操作旋紧,给锚固带来不确定性,如果操作不当,预应力损失非常严重,且根据国内相关单位在一些桥梁上的测试结果,多数精轧螺纹钢的预应力低于设计要求,有的甚至为零;2)螺纹钢筋时刚性的,安装时与锚垫板不可能完全垂直,会产生过大的锚固变形损失;3)螺纹钢精度差,强度低,回缩量部稳定;4)螺纹钢 尺寸偏差大,与锚具的配合间隙部稳定,间隙小,锚具无法安装在精轧螺纹钢上,给安装施工带来麻烦;间隙大,又存在锚具脱落的风险,给工人的安全性带来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高强度低回缩锚具,其强度可达1860Mpa,不仅可以达到桥梁设计的高强度要求,并且通过锚环与螺母配合使用,使锚具回缩量控制在Imm以内,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强度低回缩锚具,包括有高强度夹持体、内承载体、外承载体、承载体垫板、螺旋筋、预应力钢绞线、波纹管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波纹管的一端与承载体垫板配合,且整体通过螺旋筋固定锁紧,所述预应力钢绞线穿过波纹管、承载体垫板构成的通道,所述预应力钢绞线位于承载体垫板的一端安装有内承载体、外承载体、高强度夹持体,所述内承载体与外承载体之间采用螺纹配合,所述高强度夹持体采用两片式结构,其两片组合后与内承载体锥孔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先俊,张忠良,高会洋,陈宜强,孙伟国,朱徐平,许浩,宋亚莉,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金星预应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