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回缩锚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45076 阅读:3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8 1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回缩锚具,包括锚板和支撑螺母;所述锚板呈圆柱形,所述圆柱形锚板的圆柱面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支撑螺母与所述锚板通过螺纹进行连接;所述支撑螺母的外圆弧面上设置有方槽,所述方槽在靠近锚板的一端为通槽,所述方槽在远离锚板的一端为盲槽;所述方槽沿着支撑螺母的圆周分布有六个,所述六个方槽包括第一方槽组中的四个以90°为间距均匀分布的A方槽、B方槽、C方槽和D方槽,还包括第二方槽组中的E方槽和F方槽,所述E方槽、F方槽和第一方槽组中的B方槽沿着所述支撑螺母的圆周分别以120°为间距均匀分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使锚具在锚固作业中操作简单有效,而且稳定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锚固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低回缩锚具
技术介绍
随着桥梁技术的进步,大跨度混凝土的应用使得桥体跨度越来越大,这其中得益于混凝土强度的提高,即通过在混凝土中穿设预应力钢束对混凝土施加压力,抵消了混凝土的部分拉伸工作载荷,使混凝土的强度提高了数倍。但是早期修建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中已经出现很多梁体开裂、下扰等不良现象,其导致因素之一是预应力损失较大,这对桥梁的安全运用带来了危险。预应力钢束是预应力桥梁结构中的关键受力构件,预应力损失严重影响桥梁的使用安全,所以钢束预应力的保持极为重要,所以低回缩锚具的价值得以体现。但是现在作业现场使用的低回缩锚具,大都在作业过程中操作不便,且结构稳定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低回缩锚具,能够使锚具在锚固作业中减少预应力钢束的回缩值,而且这种锚具操作简单有效,稳定性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低回缩锚具,包括锚板和支撑螺母;所述锚板呈圆柱形,所述圆柱形锚板的圆柱面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支撑螺母与所述锚板通过螺纹进行连接;所述锚板上设置有穿钢束用的锚孔,所述锚孔远离所述支撑螺母的一端设置为锥孔段,所述锚孔中与所述锥孔段相连的剩余部分设置为直孔段,所述直孔段的外侧端部设置有倒角;所述支撑螺母的外圆弧面上设置有方槽,所述方槽在靠近锚板的一端为通槽,所述方槽在远离锚板的一端为盲槽;所述方槽沿着支撑螺母的圆周分布有六个,所述六个方槽包括第一方槽组中的四个以90°为间距均匀分布的A方槽、B方槽、C方槽和D方槽,还包括第二方槽组中的E方槽和F方槽,所述E方槽、F方槽和第一方槽组中的B方槽沿着所述支撑螺母的圆周分别以120°为间距均匀分布。作为优选,所述方槽的槽深为3-8mm,所述方槽的长度为8_15mm,所述方槽的宽度为 7_13mm。作为优选,在第一方槽组中的方槽旁边分别设置有一个用来快速识别的标记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支撑螺母上设置第一方槽组和第二方槽组,使得施工时工具与支撑螺母的对准可以根据工具上凸抓的类型采取三点或四点配合,方便灵活,且由于方槽对称分布,支撑螺母旋转时工作稳定。本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低回缩锚具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中支撑螺母的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低回缩锚具的主视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低回缩锚具的左视剖面图。图中:1-锚板、2-支撑螺母、3-锚孔、4-方槽、5-标记孔、31-锥孔段、32-直孔段、33-倒角、41-第一方槽组、42-第二方槽组、411-A方槽、412-B方槽、413-C方槽、414-D方槽、421-E方槽、422-F方槽。【【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本技术,包括锚板I和支撑螺母2 ;所述锚板I呈圆柱形,所述圆柱形锚板I的圆柱面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支撑螺母2与所述锚板I通过螺纹进行连接;所述锚板I上设置有穿钢束用的锚孔3,所述锚孔3远离所述支撑螺母2的一端设置为锥孔段31,所述锚孔3中与所述锥孔段31相连的剩余部分设置为直孔段32,所述直孔段32的外侧端部设置有倒角33 ;所述支撑螺母2的外圆弧面上设置有方槽4,所述方槽4在靠近锚板2的一端为通槽,所述方槽4在远离锚板2的一端为盲槽;所述方槽4沿着支撑螺母2的圆周分布有六个,所述六个方槽4包括第一方槽组41中的四个以90°为间距均匀分布的A方槽411、B方槽412、C方槽413和D方槽414,还包括第二方槽组42中的E方槽421和F方槽422,所述E方槽421、F方槽422和第一方槽组中的B方槽412沿着所述支撑螺母2的圆周分别以120°为间距均匀分布。所述方槽4的槽深为3-8mm,所述方槽4的长度为8-15_,所述方槽4的宽度为7-13_。在第一方槽组41中的方槽旁边分别设置有一个用来快速识别的标记孔5。本技术工作过程:本技术一种低回缩锚具在工作过程中,当锚板I对钢束进行张拉结束后,支撑螺母2上的方槽4与施工工具上的凸抓进行配合,凸抓若为四个时,使凸抓对准带有标记孔5的第一方槽组41,凸抓若为三个时,使凸抓对准不带标记孔5的第二方槽组42,此时三个凸抓中的一个会自动对正第一方槽组41中的B方槽412,这两种配合方式均可以使支撑螺母2平稳的旋转下移,直到与混凝土接触紧固,此时锚板I便不会回缩。本技术,通过在支撑螺母上设置第一方槽组和第二方槽组,使得施工时工具与支撑螺母的对准可以根据工具上凸抓的类型采取三点或四点配合,由于四点配合时设置的标记孔方便找正,所以装夹方便灵活,且由于方槽对称分布,支撑螺母旋转时工作稳定。上述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说明,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定,任何对本技术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低回缩锚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锚板(I)和支撑螺母(2);所述锚板(I)呈圆柱形,所述圆柱形锚板(I)的圆柱面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支撑螺母(2)与所述锚板(I)通过螺纹进行连接;所述锚板(I)上设置有穿钢束用的锚孔(3),所述锚孔(3)远离所述支撑螺母(2)的一端设置为锥孔段(31),所述锚孔(3)中与所述锥孔段(31)相连的剩余部分设置为直孔段(32),所述直孔段(32)的外侧端部设置有倒角(33);所述支撑螺母(2)的外圆弧面上设置有方槽(4),所述方槽(4)在靠近锚板(2)的一端为通槽,所述方槽(4)在远离锚板(2)的一端为盲槽;所述方槽(4)沿着支撑螺母(2)的圆周分布有六个,所述六个方槽(4)包括第一方槽组(41)中的四个以90 °为间距均匀分布的A方槽(411)、B方槽(412 )、C方槽(413)和D方槽(414),还包括第二方槽组(42)中的E方槽(421)和F方槽(422),所述E方槽(421)、F方槽(422)和第一方槽组中的B方槽(412)沿着所述支撑螺母(2)的圆周分别以120°为间距均匀分布。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回缩锚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槽(4)的槽深为3-8mm,所述方槽(4)的长度为8-15mm,所述方槽(4)的宽度为7_13mm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回缩锚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槽组(41)中的方槽旁边分别设置有一个用来快速识别的标记孔(5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低回缩锚具,包括锚板和支撑螺母;所述锚板呈圆柱形,所述圆柱形锚板的圆柱面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支撑螺母与所述锚板通过螺纹进行连接;所述支撑螺母的外圆弧面上设置有方槽,所述方槽在靠近锚板的一端为通槽,所述方槽在远离锚板的一端为盲槽;所述方槽沿着支撑螺母的圆周分布有六个,所述六个方槽包括第一方槽组中的四个以90°为间距均匀分布的A方槽、B方槽、C方槽和D方槽,还包括第二方槽组中的E方槽和F方槽,所述E方槽、F方槽和第一方槽组中的B方槽沿着所述支撑螺母的圆周分别以120°为间距均匀分布。本技术能够使锚具在锚固作业中操作简单有效,而且稳定性高。【IPC分类】E01D101-28, E04C5-12, E01D21-00【公开号】CN204475185【申请号】CN201520075355【专利技术人】董江云 【申请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回缩锚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锚板(1)和支撑螺母(2);所述锚板(1)呈圆柱形,所述圆柱形锚板(1)的圆柱面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支撑螺母(2)与所述锚板(1)通过螺纹进行连接;所述锚板(1)上设置有穿钢束用的锚孔(3),所述锚孔(3)远离所述支撑螺母(2)的一端设置为锥孔段(31),所述锚孔(3)中与所述锥孔段(31)相连的剩余部分设置为直孔段(32),所述直孔段(32)的外侧端部设置有倒角(33);所述支撑螺母(2)的外圆弧面上设置有方槽(4),所述方槽(4)在靠近锚板(2)的一端为通槽,所述方槽(4)在远离锚板(2)的一端为盲槽;所述方槽(4)沿着支撑螺母(2)的圆周分布有六个,所述六个方槽(4)包括第一方槽组(41)中的四个以90°为间距均匀分布的A方槽(411)、B方槽(412)、C方槽(413)和D方槽(414),还包括第二方槽组(42)中的E方槽(421)和F方槽(422),所述E方槽(421)、F方槽(422)和第一方槽组中的B方槽(412)沿着所述支撑螺母(2)的圆周分别以120°为间距均匀分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江云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富锚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