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回缩量钢铰线锚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3144 阅读:3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回缩量钢铰线锚具,它包括锚垫板(10)、锚杯(11)和夹片(12),所述锚杯(11)与锚垫板(10)之间设置有轴向移动锁紧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常规锚具结构相比,大幅度地降低了钢铰线的放张后的回缩量,有效地减少其预应力损失,使腹板受力状态得到明显的改善。(*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钢铰线锚具,特别涉及一种具有低回缩量的钢铰线锚具。
技术介绍
在已建的大跨预应力混凝土梁式桥梁中,很多箱梁腹板出现了裂紋,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腹板中采用精轧螺紋钢筋提供竖向预应力是原因之一。采用精轧螺紋钢筋提供竖向预应力存在以下问题强度低,有效应力 只有钢绞线的一半;因刚性大,对垫板与预留孔的垂直度要求高,否则锚 具锚固变形大;轧制的螺紋精度差;规格单一,预应力束布置不灵活;张 拉锚固力控制受人为因素影响大。因这些原因造成设计竖向预应力度部分甚至完全消失,大大降低了箱梁腹板抗剪能力,是导致腹板开裂的主要原 因之一。根据调查研究分析,腹板如采用竖向预应力钢绞线,则具有强度 高而用量少、锚固后混凝土收缩与徐变等引起的回缩应力损失相对较小等 优点,而且采购方便。常规锚具在结构上主要由锚垫板、锚杯、夹片等构成,锚垫板预埋或 固定安装在钢筋混凝土构件内,锚杯上开设有多个供钢绞线穿过的轴向通 孔。张拉时采用限位板,当千斤顶张拉钢绞线时,夹片从锚板的轴向通孔 中后退使得钢绞线能自由伸长,限位板限制夹片的退出距离(+>开程度)。 张拉到设计应力后放张锚固。放张时,钢绞线后缩并带动夹片进到锚杯锥 孔内,最终夹片完全锚固住钢绞线。在整个张拉锚固过程中,锚杯的后端 面始终与锚垫板贴合,为支承受力面。常规锚具存在放张锚固过程中钢绞 线的回缩量较大的不足,钢绞线的回缩量一般达5 6mm,施加的预应力 损失约25%,这会对腹板受力状态形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必须对常规 锚具进行改进,使其锚固钢绞线时的回缩量较低且稳定,以有效地改善腹 板受力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低回缩量钢铰线锚具, 可有效地减少钢铰线的放张后的预应力损失。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的低回 缩量钢铰线锚具,包括锚垫板、锚杯和夹片、其特征是所述锚杯与锚垫 板之间设置有轴向移动锁紧构件。在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后,放张钢铰线前,通过调整轴向移动锁紧构件 与锚垫板、锚杯之间的相对位置,使其后端与锚垫板支承受力面贴合,锁 紧后再放张钢铰线,使钢绞线的回缩量大为减少。为最大程度地简化锚具结构和锚固操作步骤,所述轴向移动锁紧构件 优选地采用与锚杯螺紋连接的锁紧螺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常规锚具结构相比,大幅度地降低了钢 铰线的放张后的回缩量,有效地减少其预应力损失,使腹板受力状态得到 明显的改善。附图说明本说明书包括如下三幅附图图1是本技术低回缩量钢铰线锚具的轴向剖视图2是本技术低回缩量钢铰线锚具的结构左视图3是本技术低回缩量钢铰线锚具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中零部件、部位及所对应的标记锚垫泽反io、锚杯11、夹片12、锁紧螺母13、钢铰线20、千斤顶30、撑脚31、支撑螺母32、限位板33、工具锚34。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参照图1 ,本技术的低回缩量钢铰线锚具,包括锚垫板10、锚杯 11和夹片12,为减小钢铰线20放张后的回缩量,在锚杯11与锚垫板10 之间设置有轴向移动锁紧构件。放张钢铰线20前,通过调整轴向移动锁紧构件与锚杯11与锚垫板10之间的相对位置,使其后端与锚垫板10支承 受力面贴合,锁紧后再放张钢铰线20,可有效地将钢绞线20的回缩量控 制在约lmm,钢绞线20预应力损失控制在3%左右,可提高腹板预应力度 30%。参照图1,为最大程度地简化锚具结构和锚固操作步骤,所述轴向移动锁紧构件可优选地釆用与锚杯11螺紋连接的锁紧螺母13,该实施例可 作为本技术低回缩量钢铰线锚具结构优化的实施例,在结构上除了增加锁紧螺母13和在锚杯11外圓开螺紋外,其余部件则可与常规锚具相同。本技术的低回缩量钢铰线锚具宜采用由图3示出的带有撑脚31的千斤顶30进行张拉操作,撑脚31内设置有支撑螺母32和限位板33。使用该种改进后的千斤顶30进行张拉与补张拉,其间不必更换千斤顶。张4立过程具体如下① 预紧安装好锚垫板10、夹片12后按常规方法预紧每根钢绞线至5%-10°/。标准强度。② 张拉与补张拉带有撑脚31的千斤顶30,并将锁紧螺母13先旋 至锚杯11中间位置。张拉前上好工具锚34稍加点力使撑脚31支承到锚 垫板10端面,之后旋动锁紧螺母13使之顶紧限位板33至锚杯11端面。 开始张拉到控制应力(如0.75fptk)后放张时,钢4交线20正常回缩,回缩 量约5mm。补张拉时先向后旋动支撑螺母32使之离开限位板33约10 ~ 20mm,然后重新张拉至控制力(如0.75fptk),此时锚杯11会离开锚垫板 10端面约几毫米的距离,此时可旋紧锁紧螺母13至锚垫板10端面。保压 后放张,钢铰线20回缩约lmm。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技术低回缩量钢铰线锚具的 一些原 理,并非是要将本技术低回缩量钢铰线锚具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 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 于本技术所申请的专利范围。权利要求1.低回缩量钢铰线锚具,包括锚垫板(10)、锚杯(11)和夹片(12),其特征是所述锚杯(11)与锚垫板(10)之间设置有轴向移动锁紧构件。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回缩量钢铰线锚具,其特征是所述轴向 移动锁紧构件为与锚杯(11 )螺紋连接的锁紧螺母(13)。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低回缩量钢铰线锚具,它包括锚垫板(10)、锚杯(11)和夹片(12),所述锚杯(11)与锚垫板(10)之间设置有轴向移动锁紧构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常规锚具结构相比,大幅度地降低了钢铰线的放张后的回缩量,有效地减少其预应力损失,使腹板受力状态得到明显的改善。文档编号E04C5/12GK201184016SQ20082006260公开日2009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21日专利技术者庄卫林, 朱万旭, 欧昌伟, 牟廷敏, 范碧琨, 钟川剑, 黄道全 申请人:四川省交通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低回缩量钢铰线锚具,包括锚垫板(10)、锚杯(11)和夹片(12),其特征是:所述锚杯(11)与锚垫板(10)之间设置有轴向移动锁紧构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牟廷敏钟川剑庄卫林朱万旭范碧琨欧昌伟黄道全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交通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