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核糖提取纯化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83360 阅读:2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2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发酵液提取工艺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D-核糖提取纯化生产线。生产线包括若干个储料装置和过滤装置,以及连通各个储料装置和过滤装置的管道,管道上安装有阀门和泵,所述储料装置包括物料储罐、超滤前储罐、纳滤前储罐、纳滤后储罐和反渗透储罐,过滤装置包括预过滤器、超滤膜设备、纳滤膜设备和反渗透设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上述设备通过管道连接串联,并形成超滤循环系统、纳滤循环系统、反渗透循环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各系统之间相互连通连续循环工作,各设备均可循环利用,能实现长周期运行,减少劳动强度,减少环境污染,节约了生产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发酵液提取工艺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D-核糖发酵液的提取生产线。
技术介绍
以往D-核糖的生产和制备是用酶法水解酵母RNA和化学合成法,但由于这两种方法成本高,收率低,污染环境等因素,不适合工业大规模生产。随着代谢控制发酵理论的成熟,建立了用转酮酶缺陷型菌株以葡萄糖为原料发酵生产D-核糖的方法。现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D-核糖得到广泛利用,实现了 D-核糖的规模化生产。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D-核糖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发酵,一是提取纯化。提取纯化工艺决定了最终产品的收率、纯度、品质、生产成本以及将来的应用范围。因此,加强D-核糖提取纯化的工艺研究和开发,对D-核糖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工业价值。目前工业上从D-核糖发酵液中提取纯化D-核糖的方法主要是离心或加絮凝剂絮凝的方法去除发酵液中的菌体,活性炭脱色,然后直接进离子交换柱脱阴阳离子,进入浓缩工序。但是因工业生产D-核糖的发酵液量很大,较小离心机不能满足工业要求,大型离心机要满足离心力等性能需要较高,离心除菌体的方法步骤繁杂,不易操作;絮凝除菌体的方法不仅需加入大量絮凝齐U,而且还需大量酸、碱、吸附剂,这些物质的回收较难,另外对絮凝物的分离也需要大量工作。用活性炭脱色步骤不仅活性炭用量大,废弃的活性炭易造成环境污染。经过上述步骤,发酵液里还存在大量杂质,直接进离胶柱易造成离胶柱污染,增加运行成本。综上,现有技术中D-核糖提取纯化设备工作效率低、产品收率低,产品品质不能保证,易造成环境污染、生产成本高。基于以上理由,需要设计一套新型的D-核糖提取纯化设备组成新的生产线,提高产品的收率、纯度、品质,并且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而提供一种D-核糖提取纯化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D-核糖提取纯化生产线,生产线包括若干个储料装置和过滤装置,以及连通各个储料装置和过滤装置的管道,管道上安装有阀门和泵,所述储料装置包括物料储罐、超滤前储罐、纳滤前储罐、纳滤后储罐和反渗透储罐,过滤装置包括预过滤器、超滤膜设备、纳滤膜设备和反渗透设备;所述物料储罐通过管道与预过滤器入口相连接,预过滤器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到超滤前储罐入口,超滤前储罐出口通过管道与超滤膜设备入口连通,超滤膜设备截留液出口通过管道接回超滤前储罐内;超滤膜设备与超滤前储罐形成一个小的回路,组成超滤循环系统;超滤膜设备滤液出口通过管道与纳滤前储罐入口连通,纳滤前储罐出口通过管道与纳滤膜设备入口连通,纳滤膜设备截留液出口通过管道接回纳滤前储罐;纳滤前储罐和纳滤膜设备之间形成一个回路,组成纳滤循环系统;所述纳滤膜设备滤液出口通过管道与纳滤后储罐入口相连,纳滤后储罐出口连接有离子交换柱,离子交换柱出口与反渗透储罐入口连通;反渗透储罐出口连通反渗透设备入口,反渗透设备出口接回反渗透储罐,连接成一个小回路,组成反渗透循环系统;反渗透储罐出口管同时连接出料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D-核糖提取纯化生产线结合微滤、超滤、纳滤设备的特点,充分利用各设备的优势,选择性好,且各设备均可循环利用,能实现长周期运行,减少劳动强度,减少环境污染,节约了生产成本。由此可得出,本技术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和实用性,有很大的推广使用价值。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设备连接示意图;其中,I.物料储罐,2.预过滤器,3.超滤前储罐,4.超滤膜设备,5.纳滤前储罐,6.纳滤膜设备,7.纳滤后储罐,8.离子交换柱,9.反渗透储罐,10.反渗透设备,11出料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解释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一种新型的D-核糖提取纯化生产线,生产线包括若干个储料装置和过滤装置,以及连通各个储料装置和过滤装置的管道,管道上安装有阀门和泵,所述储料装置包括物料储罐I、超滤前储罐3、纳滤前储罐5、纳滤后储罐7和反渗透储罐9,过滤装置包括预过滤器2、超滤膜设备4、纳滤膜设备6和反渗透设备10。物料储罐I通过管道与预过滤器2入口相连接,预过滤器2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到超滤前储罐3入口。超滤前储罐3出口通过管道与超滤膜设备4入口连通,超滤膜设备4截留液出口接回超滤前储罐3,超滤膜设备4与超滤前储罐3形成一个小的回路,组成超滤循环系统。超滤膜设备4滤液出口通过管道与纳滤前储罐5入口连通,纳滤前储罐5出口通过管道与纳滤膜设备6入口连通,纳滤膜设备6截留液出口通过管道接回纳滤前储罐5,纳滤前储罐5和纳滤膜设备6形成一个回路,组成纳滤循环系统。纳滤膜设备6滤液出口通过管道与纳滤后储罐7入口相连,纳滤后储罐7出口与离子交换柱8入口相连,离子交换柱8为阳离子交换柱与阴离子交换柱的串联结构,三组并联设置,滤液经过离子交换柱去除滤液中的阴阳离子。离子交换柱8出口与反渗透储罐9入口连通。反渗透储罐9出口连通反渗透设备10入口,反渗透设备10出口接回反渗透储罐9,连接成一个小回路,组成反渗透循环系统。经过反渗透后的料液已是纯净的D-核糖溶液,可通过出料管11输出,进入下一浓缩工序。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及应用生产过程为发酵液自物料储罐I通过泵经过预过滤器2打入超滤前储罐3,预过滤器2为80目滤网,主要去除发酵液中的较大杂质。发酵液从超滤前储罐3泵入超滤膜设备4,过滤发酵液,主要是除菌、除杂(如蛋白质、果胶、淀粉等可能引起后浑浊的大分子物质),使滤液清澈透亮,同时基本保证物料中的主要有效成分透过。截留分子量在100K 300K道尔顿,过滤面积为66 m2,工作温度范围是15 50°C,工作压力范围是O. 2 O. 4Mpa,工作pH范围为3 10。过滤时发酵液从超滤前储罐3中由泵输送到超滤膜设备4,由于膜的内外存在压差,溶解性的物质或粒径小于膜孔径的物质(或溶剂)透过膜进入到渗透侧。大分子物质(或固体)被膜截留并被带出膜组件回流到超滤前储罐3。这样不断的循环工作,随着滤液不断流出,截留物的含量便越来越高,最终达到分离、浓缩、纯化的目的。在工作结束后,通过采取合适的清洗方法可使膜通量完全恢复,实现长周期运行。超滤后的滤液储存在纳滤前储罐5,滤液由纳滤前储罐5经加压泵加压后,送入纳滤膜设备6,纳滤膜对于溶液中的分子量为150 1000道尔顿有机小分子具有分尚性能,膜的操作模式采用错流过滤,故工作的同时自行清理了膜孔表面滞留的截留物,从而实现阶段性连续作业,直至达到预定的纯化分离的目的。物料经纳滤膜过滤后分成滤过液和截留液,滤过液进纳滤后储罐7,截留液从纳滤膜设备6流出后回到纳滤前储罐5,如此不断循环实现料液的浓缩和分离。滤液由纳滤后储罐7经加压泵加压后,送入离子交换柱8,离子交换柱8为阳离子交换柱与阴离子交换柱的串联结构,三组并联设置,滤液经过离子交换柱去除滤液中的阴阳离子。滤过液进反渗透储罐9,并由加压泵泵入反渗透设备10,该反渗透设备10的膜元件是水平安装在设备之上,与物料的流向一致,在物料浓缩过程中,物料在泵的压力下进入反渗透膜元件系统,在给料泵的作用下,物料不断的进行高速连续流动,将浓缩物料输出,进入反渗透储罐9,进行循环浓缩,在分离过程中,是纯物理过程,产品无相变,有效成分和风味保留完全,由于膜的操作模式采用错流过滤,两者互相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D?核糖提取纯化生产线,生产线包括若干个储料装置和过滤装置,以及连通各个储料装置和过滤装置的管道,管道上安装有阀门和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装置包括物料储罐、超滤前储罐、纳滤前储罐、纳滤后储罐和反渗透储罐,过滤装置包括预过滤器、超滤膜设备、纳滤膜设备和反渗透设备;所述物料储罐通过管道与预过滤器入口相连接,预过滤器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到超滤前储罐入口,超滤前储罐出口通过管道与超滤膜设备入口连通,超滤膜设备截留液出口通过管道接回超滤前储罐内;超滤膜设备与超滤前储罐形成一个小的回路,组成超滤循环系统;超滤膜设备滤液出口通过管道与纳滤前储罐入口连通,纳滤前储罐出口通过管道与纳滤膜设备入口连通,纳滤膜设备截留液出口通过管道接回纳滤前储罐;纳滤前储罐和纳滤膜设备之间形成一个回路,组成纳滤循环系统;所述纳滤膜设备滤液出口通过管道与纳滤后储罐入口相连,纳滤后储罐出口连接有离子交换柱,离子交换柱出口与反渗透储罐入口连通;反渗透储罐出口连通反渗透设备入口,反渗透设备出口接回反渗透储罐,连接成一个小回路,组成反渗透循环系统;反渗透储罐出口管同时连接出料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会英李永昌孙建林尹娟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邦奥创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