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覆结构水处理用复合纤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83203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2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覆结构水处理用复合纤维。目前在水处理中使用的合成聚合物均为颗粒状,处理效率低、可控性差、难以回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包覆结构,包括芯层和包覆层。其中芯层为异形纤维,采用支撑材料;包覆层包覆在芯层外,采用碳源材料。该复合纤维可以织成织物,或者以该复合纤维构成无纺布或毡,作为水处理用的复合材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碳源材料为反硝化菌提供有机碳源和菌膜载体,支撑材料在水处理过程中不发生生物降解,保持复合材料形态的完整性,具有良好的可回收性,可随时方便地投放和回收,不仅降低成本,而且有效避免二次污染。(*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覆结构水处理用复合纤维
技术介绍
随着工农业发展,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水体都受到硝酸盐污染,导致“致癌、致变、致畸”等潜在危险。我国主要水系、湖泊和地下水的污染指标中均含有总氮,而且硝酸盐作为其中的重要指标,连年持续升高。由于地表水或地下水中的有机碳含量较低,不能满足生物反硝化脱氮对碳源的需求,为此必须添加额外的碳源。 当前已报道的液体或固体碳源,如甲醇、乙醇、纤维素等,均存在投放量不可控、反硝化效率低、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近年来利用合成聚合物作为固体碳源,取得了一定进展。如公开号为CN101456623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利用聚乳酸(PLA)作为碳源和生物膜载体的脱氮方法。文献(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 2003;61:103-109)报道,聚羟基链烷酸酯(PHA)均聚物或共聚物可通过为水中的反硝化菌提供有机碳源而起到脱氮作用。但目前在水处理中使用的合成聚合物(PLA、PHA等)均为颗粒状,尽管能在其表面形成菌膜,但颗粒的比表面积小,处理效率低,可控性差,难以回收,也不适宜于在大面积水体中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包覆结构水处理用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纤维为包覆结构,包括芯层和包覆层;所述的芯层为异形纤维,采用支撑材料;所述的包覆层包覆在芯层外,采用碳源材料;所述的支撑材料为聚乙烯、聚丙烯、聚酰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中的一种;所述的碳源材料为具有如下结构通式的物质:R1为H或甲基CH3或乙基C2H5,R2为H或甲基CH3或乙基C2H5或丙基C3H7,m1为1或2;m2为1或2,x为0或200~25000的任意自然数,y为?0或200~25000的任意自然数,且x、y不同时为0。dest_path_re-dest_path_image002.jpg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鹏陈学军凌东鹰顾群李佳灵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天安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