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冯福贵专利>正文

铝合金旋风炒锅液态模锻锻模及铝合金旋风炒锅制作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7952 阅读:2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铝合金炒锅液态模锻锻模及铝合金炒锅制作工艺,锻模由:料缸座、顶料冲头、料缸、上下模、可移动挂板、挂板销、推料板、上顶缸、顶料杆、导向杆、左右挡板、导柱等组成,工艺为:液态模锻浇铝液→锻造成型→余料头拉断→制件脱模→后续处理,双层结构的层面接触间隙排气系统设置于上下模座之间,顶料冲头的头部为燕尾形结构,可移动挂板为活动式结构,浇口设置于锻模的下部,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浇铸或压铸成型生产工艺中铝合金炒锅中存在微小气泡、产品废品率高的问题,使铝合金炒锅在进行表面喷涂特氟龙涂层时不再起泡,工艺流程合理,模具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显著提高了成品率和降低了生产成本,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和实用性,因而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铝合金炒锅液态模锻锻模及铝合金炒锅制作工艺,属于金 属材料液态模锻锻模及成型工艺

技术介绍
制件铝合金炒锅基本结构形状见图2和图3所示,制件铝合金炒锅可直接 称为铝合金炒锅,也可以简称为制件,该铝合金炒锅最大直径为①330毫米,高105毫米, 壁厚只有3 4毫米,由于铝合金炒锅尺寸较大,壁较薄,因此无论采用浇铸还是压铸都 有一定难度,目前都是采用浇铸成型或压铸成型这两种方法进行生产,浇铸和压铸生产过 程中铝液进入模腔时流量较小,速度很快,腔内气体不能即时排出,腔内气体在铝液的急 速冲击下巻入铝合金炒锅的材料中,造成铝合金炒锅成品中有大量气泡存在,这两种方法 都使铝合金炒锅成品的表面和内部有微小气泡的存在,这些微小气泡缺陷的存在,使制件 铝合金炒锅在进行表面喷涂特氟龙涂层时,涂层表面会起泡,这样产品经受不了在400°C 高温条件下的烧烤使用,影响产品的质量,降低产品使用寿命,同时由于铝合金炒锅表面 和内部有微小气泡的存在等质量缺陷,这样产品废品率也很高,高达50%以上,使生产成 本大幅度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颖的铝合金炒锅液态模锻锻模及铝合金炒锅制作工艺, 采用液态模锻新技术,使用铝合金炒锅液态模锻锻模和大浇口、大流量、低流速、下顶推 加压的液态模锻方法,浇铝液 锻造成型一料头拉断一制件脱模整个过程一次完成,实现 了铝合金炒锅成品的表面和内部没有微小气泡缺陷存在,获得无气泡,结晶细密,性能优 良的铝合金炒锅成品制件的目的,解决了现有浇铸或压铸成型生产工艺中铝合金炒锅材料 中存在微小气泡和产品废品率高达50%、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使制件铝合金炒锅在进行 表面喷涂特氟龙涂层时,涂层表面不再起泡,产品能经受400'C以上高温条件下的烧烤使 用,延长了产品使用寿命,同时由于铝合金炒锅表面和内部没有微小气泡的存在等质量缺 陷,这样产品废品率也大幅度降低,使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铝合金炒锅液态模锻锻模,是由料缸座(1)、顶料冲头(2)、 料缸(3)、下模(4)、上模(5)、可移动挂板(6)、挂板销(7)、左挡板(8)、弹簧(9)、 推料板(10)、上顶缸(11)、顶料杆(12)、导向杆(13)、右挡板(14)、上模座(15)、 下模座(16)、导柱(17)、铝合金炒锅制件(18)、余料头(19)、双层排气间隙板(20) 所组成,料缸座(1)中安装有料缸(3),料缸(3)中安装有顶料冲头(2),料缸座(1) 上部安装有下模(4)和下模座(16),下模(4)安装于下模座(16)中,下模(4)上方安装有上模(5),下模座(16)上部安装有双层排气间隙板(20),双层排气间隙板(20) 上部安装有上模座(15),上模(5)安装于上模座(15)中,上模座(15)上安装有弹簧 (9)、导向杆(13)、左挡板(8)、右挡板(14),弹簧(9)、导向杆(13)上安装有推料 板(10),推料板(10)上安装有上顶缸(11),推料板(10)扣装于右挡板(14)和左挡 板(8)中,顶料杆(12)联接于上模(5)和推料板(10),导柱(17)惯穿于料缸座(1)、 下模座(16)、双层排气间隙板(20)、上模座(15)、右挡板(14)和左挡板(8),铝合 金炒锅制件(18)位于下模(4)、上模(5)之间,余料头(19)位于顶料冲头(2)腔体 中和铝合金炒锅制件(18)相联,锻模的两侧设置有可移动挂板(6)、挂板销(7),可移 动挂板(6)可上下活动联接上模座(15)和下模座(16),双层结构的层面接触间隙排气 系统设置于上模座(15)和下模座(16)之间,顶料冲头(2)的头部为燕尾形结构,可 移动挂板(6)为活动式结构,浇口设置于锻模的下部。设置了双层结构的层面接触间隙排气系统,在上模座(15)和下模座(16)之间设置 有双层排气间隙板(20),双层排气间隙板(20)与上模座(15)、下模座(16)之间形成 双层排气间隙(21),接触间隙排气系统双层排气间隙(21)接触面的粗糙度为Ra6.3 12.5。顶料冲头(2)的头部形状为燕尾形结构,顶料冲头(2)直径为120毫米,燕尾宽70 毫米,高25毫米,燕尾角度为55。,粗糙度为Ral2.5 。在浇铝时可移动挂板(6)将上模座(15)与下模座(16)联结在一起,起模时可移动 挂板(6)将下模座(16)与料缸座(1)联结在一起。锻模浇口位于锻模下部,料缸(3)、浇口与铝合金炒锅制件型腔直接相连,浇口直径 为45毫米。采用大浇口,大流量,低流速,双层接触面排气系统,下顶推加压的液态模锻工艺, 工作步骤为液态模锻浇铝液一锻造成型一余料头拉断一制件脱模一后续处理。双层接触面间隙排气结构, 一层是上模(5)和下模(4)接触面,另外在铝合金炒锅 制件弯曲变化较大处增加了一层接触面,成为双层接触面排气系统的液态锻模。锻模模膛浇入铝液前的预热温度为15(TC。铝液浇入的温度为680 730°C。液态模锻锻模浇入铝液后的保压时间为15秒以上。顶料冲头(2)的顶送速度为50毫米/秒。顶料冲头(2)的作用力是直接作用于铝合金铝液上,通过浇道直接传到铝合金炒锅 制件上,液流方向与液锻力方向一致,使铝合金炒锅制件在凝固过程中能够直接受到顶料 冲头(2)的推力作用而得到充分的挤压,铝合金炒锅制件与余料头(19)直接相连。本专利技术采用液态模锻新技术,就是采用大浇口,大流量,低流速,下顶推加压的液态 模锻工艺方法,与传统的浇铸或压铸方法相比,能获得无气泡,结晶细密,性能优良的铝 合金制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短且合理,工艺参数与性能稳定,模具结 构简单,制造安装和使用容易,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显著提高了铝合金炒锅的质量, 提高了产品成品率和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和实用性,因而市场前景 非常广阔。附图说明图l:是本专利技术铝合金炒锅液态模锻锻模剖视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铝合金炒锅剖视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铝合金炒锅仰视图。 图1中1、料缸座 2、顶料冲头6、可移动挂板 7、挂板销10、推料板 11、上顶缸14、右挡板 15、上模座18、铝合金炒锅制件 20、双层排气间隙板3、料缸 4、 8、左挡板 12、顶料杆 16、下模座 19、余料头 21、双层排气间隙下模 5、上模 9、弹簧 13、导向杆 17、导柱图2、图3中22、锅底外凸筋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图2、图3所示。一、 铝合金炒锅液态模锻锻模结构及铝合金炒锅制作工艺铝合金炒锅液态模锻锻模,是由料缸座(1)、顶料冲头(2)、料缸(3)、下模(4)、 上模(5)、可移动挂板(6)、挂板销(7)、左挡板(8)、弹簧(9)、推料板(10)、上顶 缸(11)、顶料杆(12)、导向杆(13)、右挡板(14)、上模座(15)、下模座(16)、导柱 (17)、铝合金炒锅制件(18)、余料头(19)、双层排气间隙板(20)互相联接所组成。铝合金炒锅制作工艺,其工作步骤为浇铝液一锻造成型一料头拉断一制件脱模一后 续处理。二、 铝合金炒锅液态模锻锻模各主要零部件的结构与作用 1、料缸座(1)的结构与作用料缸座(1)为锻模的基础构件,锻模所有零件以料缸座(1)为基础进行安装,料缸 座(1)为块状结构,其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铝合金炒锅液态模锻锻模,是由:料缸座(1)、顶料冲头(2)、料缸(3)、下模(4)、上模(5)、可移动挂板(6)、挂板销(7)、左挡板(8)、弹簧(9)、推料板(10)、上顶缸(11)、顶料杆(12)、导向杆(13)、右挡板(14)、上模座(15)、下模座(16)、导柱(17)、铝合金炒锅制件(18)、余料头(19)、双层排气间隙板(20)所组成,其特征在于:料缸座(1)中安装有料缸(3),料缸(3)中安装有顶料冲头(2),料缸座(1)上部安装有下模(4)和下模座(16),下模(4)安装于下模座(16)中,下模(4)上方安装有上模(5),下模座(16)上部安装有双层排气间隙板(20),双层排气间隙板(20)上部安装有上模座(15),上模(5)安装于上模座(15)中,上模座(15)上安装有弹簧(9)、导向杆(13)、左挡板(8)、右挡板(14),弹簧(9)、导向杆(13)上安装有推料板(10),推料板(10)上安装有上顶缸(11),推料板(10)扣装于右挡板(14)和左挡板(8)中,顶料杆(12)联接于上模(5)和推料板(10),导柱(17)惯穿于料缸座(1)、下模座(16)、双层排气间隙板(20)、上模座(15)、右挡板(14)和左挡板(8),铝合金炒锅制件(18)位于下模(4)、上模(5)之间,余料头(19)位于顶料冲头(2)腔体中和铝合金炒锅制件(18)相联,锻模的两侧设置有可移动挂板(6)、挂板销(7),可移动挂板(6)可上下活动联接上模座(15)和下模座(16),双层结构的层面接触间隙排气系统设置于上模座(15)和下模座(16)之间,顶料冲头(2)的头部为燕尾形结构,可移动挂板(6)为活动式结构,浇口设置于锻模的下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福贵吴腊生
申请(专利权)人:冯福贵吴腊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