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管整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79301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2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管整形装置,包括基板本体及开设于基板本体的整形槽,所述整形槽包括一体连通设置的凹槽部与通槽部,所述通槽部包括槽体和通槽,槽体和通槽的设置与待整形单管触脚的数目、形状及尺寸相匹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精准的控制单管引脚间的距离,保证单管引脚间距的一致性,保证电气安全。同时,整形辅助部与基板本体为可拆卸的装配机构,便于清洁基板表面的杂物。(*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子产品
,特别涉及变频器中对单管进行整形的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变频器已经越来越多的被运用,而单管引脚间的距离要求比较严格,一旦单管引脚在扩展过程中距离不合适,引脚间间距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引脚损伤或打火,甚至造成炸机现象。现有技术中的单管整形机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单管引脚间距在合适的范围之内,但仍然存在着很大的误差,许多经整形机整形后的单管引脚间距不符合要求。所以,一种能够严格控制单管引脚间距的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单管整形装置,可以有效地控制单管间引脚的距离。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单管整形装置,包括基板本体及开设于基板本体的整形槽,所述整形槽包括一体连通设置的凹槽部与通槽部,所述通槽部包括槽体和通槽,槽体和通槽的设置与待整形单管触脚的数目、形状及尺寸相匹配。优选的,所述通槽部与凹槽部连通的一端的多个中间槽体的端部,还分别设有挡块,所述档块的数目与单管触脚的间隔数目相应。优选的,所述挡块的上表面与基板本体的上表面在同一平面上。优选的,所述通槽部两侧的槽体上还设有与待整形单管触脚弯曲角度及位置一致的切槽,所述切槽位于通槽部与凹槽部连通的一端。优选的,所述整形槽的上部还设有整形辅助部,所述整形辅助部与所述基板本体一体成型或者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整形辅助部与所述基板本体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整形辅助部上设有第一螺孔,所述基板本体上设有与第一螺孔相匹配的第二螺孔,整形辅助部与基板本体通过穿过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的螺钉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整形辅助部的宽度与基板本体的宽度相等。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I、本技术可以精准地控制单管引脚间的距离,保证单管引脚间距的一致性,保证电气安全。2、本技术装置整形辅助部与基板本体为可拆卸的装配结构,便于清洁基板表面杂物。3、本技术装置结构简单,易于装配以及放置,适用于大规模的多样性工业生产。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基板装上整形辅助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整形辅助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整形辅助部;2、基板本体;3、单管;31、触脚;4、凹槽;5、挡块; 6、通槽;7、槽体;8、切槽;9、第一螺孔;10、第二螺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如图I所述,本实施例一种单管整形装置,包括基板本体2及开设于基板本体2的整形槽,所述整形槽包括一体连通设置的凹槽部与通槽部,所述通槽部包括槽体7和通槽6,槽体7和通槽6的设置与待整形单管触脚的数目、形状及尺寸相匹配,所述凹槽部包括凹槽4,本实施例中以3条通槽为例,但其它数量的通槽仍然包含在本技术方案之中。如图I所示,所述通槽部与凹槽部连通的一端的多个中间槽体6的端部,还分别设有挡块5,所述档块5的数目与单管触脚31的间隔数目相应;本实施例中挡块数量选为两块,所述挡块5平行设置,并且挡块5的上表面与基板本体2的上表面在同一平面上,保证了整个基板本体表面的平整度。在基板本体上,两侧的通槽6在与凹槽4连接的方向上各设有一切角,形成一个切槽8,该切槽8的角度及位置与待整形单管触脚需要弯曲的角度及位置一致,这样,不仅保证了每根触脚之间的距离一定,同时也保证了某些需要弯曲一定角度的触脚也符合工艺要求。如图2、图3所示,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实施本技术方案,整形槽的上部还设有整形辅助部1,所述整形辅助部I与所述基板本体2 —体成型或者固定连接;为了方便拆装和清洁该单管整形装置,所述整形辅助部I上设有第一螺孔9,同时所述基板本体2上设有与第一螺孔9相匹配的第二螺孔10,整形辅助部I就通过螺钉与基板本体2固定在一起。进一步的,为了保证整个单管整形装置在外形上的美观以及包装的方便,所述整形辅助部I的宽度与基板本体2的宽度相等。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是,先将整形辅助部I和基板本体2通过螺钉固定,然后将需要整形的单管3沿凹槽插入,即将待整形单管的触脚31沿着通槽插入,从而固定出需要的形状和合适的引脚间距。上述实施例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单管整形装置,包括基板本体及开设于基板本体的整形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形槽包括一体连通设置的凹槽部与通槽部,所述通槽部包括槽体和通槽,槽体和通槽的设置与待整形单管触脚的数目、形状及尺寸相匹配。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单管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部与凹槽部连通的一端的多个中间槽体的端部,还分别设有挡块,所述档块的数目与单管触脚的间隔数目相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管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的上表面与基板本体的上表面在同一平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单管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部两侧的槽体上还设有与待整形单管触脚弯曲角度及位置一致的切槽,所述切槽位于通槽部与凹槽部连通的一端。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单管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形槽的上部还设有整形辅助部,所述整形辅助部与所述基板本体一体成型或者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管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形辅助部与所述基板本体通过螺钉固定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管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形辅助部上设有第一螺孔,所述基板本体上设有与第一螺孔相匹配的第二螺孔,整形辅助部与基板本体通过穿过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的螺钉固定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管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形辅助部的宽度与基板本体的宽度相等。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单管整形装置,包括基板本体及开设于基板本体的整形槽,所述整形槽包括一体连通设置的凹槽部与通槽部,所述通槽部包括槽体和通槽,槽体和通槽的设置与待整形单管触脚的数目、形状及尺寸相匹配。本技术可以精准的控制单管引脚间的距离,保证单管引脚间距的一致性,保证电气安全。同时,整形辅助部与基板本体为可拆卸的装配机构,便于清洁基板表面的杂物。文档编号B21F1/00GK202701213SQ201220378790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31日专利技术者赵霜, 徐丽鸣, 唐晶晶 申请人:广州三晶电气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管整形装置,包括基板本体及开设于基板本体的整形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形槽包括一体连通设置的凹槽部与通槽部,所述通槽部包括槽体和通槽,槽体和通槽的设置与待整形单管触脚的数目、形状及尺寸相匹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霜徐丽鸣唐晶晶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三晶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