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薄板坯连铸中间包控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7260 阅读:2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中间包控流装置,中间包控流装置安装于中间包内钢水罐长水口下方,中间包控流装置的中点对准长水口注流中心线,其特点是,整体为圆柱形的,内腔采用向上渐缩结构,底部为同心圆波纹形状,在中间包出口方向,中间包控流装置腔底一侧设有倾斜向上的3个通孔,使中间包内液面保持稳定,流场流动集中于控流装置上方,有利于夹杂物充分上浮易被液面保护渣吸附,纯净钢水,提高连铸坯质量,中间包壁面受长水口冲刷消除,提高提高使用寿命,采用该中间包控流装置使钢液形成层流,并加快钢液的排放速度,缩短混合段的时间,减少了混钢的数量,提高钢的收得率。腔底倾斜向上通孔结构,可减少死区及包内残钢量。(*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薄板坯连铸连轧
,具体是中薄板坯连铸中间包控流装置。技术背景连铸连轧生产线因其拉速高(平均拉速2.5~2.6m/min,最大拉速3.3m/min)、铸坯薄、浸入式水口内径小、中间包容量小,所以存在钢水易结瘤、结晶器液位波动大等问题,使生产供冷轧钢板表面夹杂问题较严重,对冷轧生产影响很大。目前,连铸中间包多采用附加挡墙、堰等控流方式进行连铸生产,由于钢水罐长水口注流对中间包内侧的剧烈冲刷,增加了钢水中非金属夹杂的数量,对铸坯质量有不利影响,且降低了中间包内衬的使用寿命,为此在原有挡墙和坝的基础上开发新型中间包控流装置,目的是在大包长水口冲击区域限制钢包长水口的高速注流对中间包钢水流动的不利影响,改善中间包钢水的流动特性,减少中间包钢液的湍流程度,促进夹杂物上浮,减轻钢包开浇或更换时由于钢包注流冲击造成的钢水飞溅,减少中间包内衬因钢流冲刷造成的侵蚀,以提高铸坯质量。国内刊物及专利公报都曾公开过有关连铸时采用控流装置的试验报道,但控流装置内腔形状多为矩形、圆柱形。由于各家连铸中间包的形式不同,这些控流装置所安装的位置和形状也不同,因此对改善中间包钢水的流动特性,减少中间包内衬因钢液冲刷造成的侵蚀起到的效果也不相同,矩形控流装置的四个角易形成滞流死区,影响湍流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薄板坯连铸中间包控流装置,使钢水在中间包内停留时间得到延长,从而改善中间包钢水的流动特性,促进夹杂物上浮,提高铸坯质量,同时有助于钢液形成层流,使相邻两罐间钢水混合量减少。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中间包控流装置安装于中间包内钢水罐长水口下方,中间包控流装置的中点对准长水口注流中心线,其特点是,整体为圆柱形的,内腔采用向上渐缩结构,底部为同心圆波纹形状。本技术的具体结构有,在中间包出口方向,中间包控流装置腔底一侧设有倾斜向上的3个通孔,通孔倾斜角度为40°~50°。本技术的优点在于,使中间包内液面保持稳定,流场流动集中于控流装置上方,有利于夹杂物充分上浮易被液面保护渣吸附,纯净钢水,提高连铸坯质量,中间包壁面受长水口冲刷消除,使用寿命延长,采用该中间包控流装置使钢液形成层流,并加快钢液的排放速度,缩短混合段的时间,减少了混钢的数量,提高钢的收得率。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安装位置图;附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附图3为附图2的俯视图。其中1中间包,2长水口注流中心线,3中间包控流装置31上沿,32同心圆波纹,33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如图1、2所示,本技术安装在中间包1内钢水罐长水口下方,中间包控流装置的中点对准长水口注流中心线2,中间包控流装置3整体为圆柱形,内腔采用向上渐缩结构,底部为同心圆波纹32形状,这样钢液在浇铸时钢液冲击到中间包控流装置的底部时,产生反射流线,由于底部是圆形波纹状,并且腔体是渐缩形结构,钢水注流能量相互受到抵消,从而均衡了钢液的返流速度,使钢液中的夹杂物充分上浮易被液面保护渣吸附,净化钢水,提高连铸坯质量,中间包壁面受长水口冲刷因素消除,使用寿命延长,同时改变了钢液的流动性,消除湍流,使相邻钢水罐混合段时间缩短,减少混合重量。以100t钢水罐为例,使用本技术混合段时间平均为4.11min。比使用冲击板混合段时间减少1.25min,相邻两罐钢水混合重量减少2吨。如图2、3所示,在中间包出口方向,中间包控流装置腔底一侧设有倾斜向上的3个通孔33,通孔33倾斜角度为40°~50°,一部分钢液沿通孔流出,减少死区及包内残钢量。如图2所示,中间包控流装置上沿31边沿为圆弧形结构可使钢水注流均匀向上流出。下面介绍一组通过对LF搬出、中间包和铸坯取样化验全氧含量,主要比较本技术和冲击板对钢水中全氧的去除率,对全氧的去除包括游离氧和氧化物夹杂分析。1)、使用本技术的情况,全氧的去除率如下表 2)、使用冲击板的情况,全氧的去除率如下表 使用两种产品对钢水中全氧的去除率来比较,本技术的去除率为24.06%,而冲击板不但没有降低全氧含量还增加了23.23%。所以,本技术控流装置的使用效果要优于冲击板。通过实验,使用本技术后,冷轧表面夹杂废品率由6.1%降到目前的0.17%,低于预定0.2%的目标。通过实验室水模试验,应用新型控流装置与多孔挡墙组合使用,中间包内钢水平均停留时间4.94min、响应时间1.21min,死区体积比9.1%,活塞区体积比37.94%,较使用方形控流装置(钢水平均停留时间4.82min、响应时间1.11min,死区体积比11.63%,活塞区体积比30.18%)有相当的改善。权利要求1.一种中薄板坯连铸中间包控流装置,安装于中间包(1)内钢水罐长水口下方,其特征在于,中间包控流装置(3)整体为圆柱形,内腔采用向上渐缩结构,底部为同心圆波纹(32)形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薄板坯连铸中间包控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中间包出口方向,中间包控流装置(3)腔底一侧设有倾斜向上的3个通孔(33)。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薄板坯连铸中间包控流装置,其特征在于,通孔(33)倾斜角度为40°~50°。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薄板坯连铸中间包控流装置,其特征在于,中间包控流装置上沿(31)边沿为圆弧形结构。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中间包控流装置,中间包控流装置安装于中间包内钢水罐长水口下方,中间包控流装置的中点对准长水口注流中心线,其特点是,整体为圆柱形的,内腔采用向上渐缩结构,底部为同心圆波纹形状,在中间包出口方向,中间包控流装置腔底一侧设有倾斜向上的3个通孔,使中间包内液面保持稳定,流场流动集中于控流装置上方,有利于夹杂物充分上浮易被液面保护渣吸附,纯净钢水,提高连铸坯质量,中间包壁面受长水口冲刷消除,提高提高使用寿命,采用该中间包控流装置使钢液形成层流,并加快钢液的排放速度,缩短混合段的时间,减少了混钢的数量,提高钢的收得率。腔底倾斜向上通孔结构,可减少死区及包内残钢量。文档编号B22D11/11GK2799124SQ20052009127公开日2006年7月26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10日专利技术者黄浩东, 王军, 张洪峰, 沙孝春, 姚伟志, 赵爱英, 张宏亮, 刘振中, 孟献敏, 张晓光 申请人:鞍钢集团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薄板坯连铸中间包控流装置,安装于中间包(1)内钢水罐长水口下方,其特征在于,中间包控流装置(3)整体为圆柱形,内腔采用向上渐缩结构,底部为同心圆波纹(32)形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浩东王军张洪峰沙孝春姚伟志赵爱英张宏亮刘振中孟献敏张晓光
申请(专利权)人:鞍钢集团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