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薄板坯连铸中间包控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7260 阅读:2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中间包控流装置,中间包控流装置安装于中间包内钢水罐长水口下方,中间包控流装置的中点对准长水口注流中心线,其特点是,整体为圆柱形的,内腔采用向上渐缩结构,底部为同心圆波纹形状,在中间包出口方向,中间包控流装置腔底一侧设有倾斜向上的3个通孔,使中间包内液面保持稳定,流场流动集中于控流装置上方,有利于夹杂物充分上浮易被液面保护渣吸附,纯净钢水,提高连铸坯质量,中间包壁面受长水口冲刷消除,提高提高使用寿命,采用该中间包控流装置使钢液形成层流,并加快钢液的排放速度,缩短混合段的时间,减少了混钢的数量,提高钢的收得率。腔底倾斜向上通孔结构,可减少死区及包内残钢量。(*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薄板坯连铸连轧
,具体是中薄板坯连铸中间包控流装置。技术背景连铸连轧生产线因其拉速高(平均拉速2.5~2.6m/min,最大拉速3.3m/min)、铸坯薄、浸入式水口内径小、中间包容量小,所以存在钢水易结瘤、结晶器液位波动大等问题,使生产供冷轧钢板表面夹杂问题较严重,对冷轧生产影响很大。目前,连铸中间包多采用附加挡墙、堰等控流方式进行连铸生产,由于钢水罐长水口注流对中间包内侧的剧烈冲刷,增加了钢水中非金属夹杂的数量,对铸坯质量有不利影响,且降低了中间包内衬的使用寿命,为此在原有挡墙和坝的基础上开发新型中间包控流装置,目的是在大包长水口冲击区域限制钢包长水口的高速注流对中间包钢水流动的不利影响,改善中间包钢水的流动特性,减少中间包钢液的湍流程度,促进夹杂物上浮,减轻钢包开浇或更换时由于钢包注流冲击造成的钢水飞溅,减少中间包内衬因钢流冲刷造成的侵蚀,以提高铸坯质量。国内刊物及专利公报都曾公开过有关连铸时采用控流装置的试验报道,但控流装置内腔形状多为矩形、圆柱形。由于各家连铸中间包的形式不同,这些控流装置所安装的位置和形状也不同,因此对改善中间包钢水的流动特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薄板坯连铸中间包控流装置,安装于中间包(1)内钢水罐长水口下方,其特征在于,中间包控流装置(3)整体为圆柱形,内腔采用向上渐缩结构,底部为同心圆波纹(32)形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浩东王军张洪峰沙孝春姚伟志赵爱英张宏亮刘振中孟献敏张晓光
申请(专利权)人:鞍钢集团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