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光学装置、电光学装置的驱动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例如在半导体基板上集成了像素电路的电光学装置、电气驱动装置的驱动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近年来,人们提出了各种使用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以下,称为“OLED”)元件等发光元件的电光学装置。在该电光学装置中,一般在玻璃基板上布置扫描线和数据线,并且与扫描线和数据线的交叉对应地形成像素电路。在该像素电路中除了包括上述发光元件之外,还包括通过扫描线的选择而导通的开关晶体管、用于使与保持电位对应的电流流过发光元件的驱动晶体管。由于在玻璃基板上形成像素电路,所以开关晶体管、驱动晶体管一般由薄膜晶体管构成。另一方面,近年来,还提出一种不在玻璃基板上而是在硅基板等半导体基板上形成这种电光学装置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7/0236440号说明书;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152113号公报。然而,在半导体基板上形成像素电路时,与在玻璃基板上形成的情况相比较,会产生各种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几个方式的目的之一在于,提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光学装置是在半导体基板上形成了扫描线、数据线以及像素电路的电光学装置,上述像素电路具有:发光元件,其具有第1电极以及第2电极;驱动晶体管,在向上述发光元件供给电流的期间,其与上述发光元件的上述第1电极电连接,并且根据栅极节点的电位来控制上述电流;以及开关晶体管,其被电连接在上述驱动晶体管的上述栅极节点与上述数据线之间,向上述开关晶体管供给第1基板电位,向上述驱动晶体管供给与上述第1基板电位不同的第2基板电位。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7.29 JP 2011-166576;2012.05.01 JP 2012-10481.一种电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光学装置是在半导体基板上形成了扫描线、数据线以及像素电路的电光学装置,上述像素电路具有:发光元件,其具有第1电极以及第2电极;驱动晶体管,在向上述发光元件供给电流的期间,其与上述发光元件的上述第1电极电连接,并且根据栅极节点的电位来控制上述电流;以及开关晶体管,其被电连接在上述驱动晶体管的上述栅极节点与上述数据线之间,向上述开关晶体管供给第1基板电位,向上述驱动晶体管供给与上述第1基板电位不同的第2基板电位,上述开关晶体管是N沟道型晶体管,上述第1基板电位比该开关晶体管的源极电位低。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基板电位比该开关晶体管的源极电位所能够取得的最小值低。3.一种电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光学装置是在半导体基板上形成了扫描线、数据线以及像素电路的电光学装置,上述像素电路具有:发光元件,其具有第1电极以及第2电极;驱动晶体管,在向上述发光元件供给电流的期间,其与上述发光元件的上述第1电极电连接,并且根据栅极节点的电位来控制上述电流;以及开关晶体管,其被电连接在上述驱动晶体管的上述栅极节点与上述数据线之间,向上述开关晶体管供给第1基板电位,向上述驱动晶体管供给与上述第1基板电位不同的第2基板电位,上述开关晶体管是P沟道型晶体管,上述第1基板电位比该开关晶体管的源极电位高。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基板电位比该开关晶体管的源极电位所能够取得的最大值高。5.一种电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光学装置是在半导体基板上形成了扫描线、数据线以及像素电路的电光学装置,上述像素电路具有:发光元件,其具有第1电极以及第2电极;N沟道型驱动晶体管,在向上述发光元件供给电流的期间,其与上述发光元件的上述第1电极电连接,并且根据栅极节点的电位来控制上述电流;以及N沟道型开关晶体管,其被电连接在上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节点与上述数据线之间,向上述开关晶体管供给第1基板电位,向上述驱动晶体管供给与上述第1基板电位不同的第2基板电位,上述第1基板电位是比上述第2基板电位低的电位。6.一种电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光学装置是在半导体基板上形成了扫描线、数据线以及像素电路的电光学装置,上述像素电路具有:发光元件,其具有第1电极以及第2电极;P沟道型驱动晶体管,在向上述发光元件供给电流的期间,其与上述发光元件的上述第1电极电连接,并且根据栅极节点的电位来控制上述电流;以及P沟道型开关晶体管,其被电连接在上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节点与上述数据线之间,向上述开关晶体管供给第1基板电位,向上述...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