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管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69630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0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软管连接装置,用于连接两根软管,软管连接装置包括:硬管和支架组件,硬管置于两根软管之间,且硬管两端分别和两根软管的连接端连接,硬管具有弯曲度,支架组件套接在两根软管中任意一根软管和硬管的连接处,支架组件用于对硬管进行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两根制动软管之间设置一根硬管,用硬管代替制动软管置于需要穿过的空间较小的位置,由于硬管属于刚性件,可以跟随固定支架一致运动,而且硬管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弯曲度,使其能够顺利通过空间较小的位置,同时很好的控制制动软管的走向,从而避免制动软管与周边零部件发生干涉摩擦而造成损坏,减少对驾驶人员造成危害的事故的发生,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安装方便,结构简单,固定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制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软管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制动软管,俗称刹车管,是使用在汽车制动系统中的零部件,其主要作用是在汽车制动中传递制动介质,保证制动力传递到汽车制动蹄或制动钳使其产生制动力,从而使制动随时有效。实际中,需要根据实际需要连接多根汽车用制动软管,目前,每两根制动软管之间一般通过连接装置连接,即将需要连接的两根制动软管的连接端部分别插入橡胶接头的两端,将橡胶接头的卡槽卡接在固定支架上,也有将需要连接的两根制动软管的连接端部分别插入金属接头的两端,再通过保持簧片将金属接头卡接在固定支架上,已达到将两根制 动软管进行连接。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实际应用中,固定支架会带动制动软管根据需要产生适当运动,由于制动软管为柔性件,运动时,制动软管各部分的运动轨迹难以跟随固定支架并保持一致,尤其是当制动软管需要穿过空间较小的位置时,不能较好的控制制动软管各部分的运动走向,很容易导致制动软管与周边零部件发生干涉摩擦,对其造成损坏,从而产生事故,对驾驶人员造成潜在的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不能较好的控制制动软管各部分的运动走向、导致制动软管与周边零部件发生干涉摩擦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软管连接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种软管连接装置,用于连接两根软管,所述软管连接装置包括硬管和支架组件,所述硬管置于所述两根软管之间,且所述硬管两端分别和所述两根软管的连接端连接,所述硬管具有弯曲度,所述支架组件套接在所述两根软管中任意一根软管和所述硬管的连接处,所述支架组件用于对所述硬管进行固定。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硬管的直径小于所述软管的直径。进一步地,所述硬管为金属硬管。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支架组件包括固定法兰、固定支架和紧固件,所述固定法兰和所述固定支架相贴,所述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固定法兰上侧和所述固定支架上侧,所述紧固件用于对所述固定法兰和所述固定支架进行紧固,所述任意一根软管和所述硬管的连接处依次穿过所述固定法兰下侧和所述固定支架下侧。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法兰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上侧穿孔和下侧穿孔,所述固定支架的上下两侧和所述固定法兰对应的设有上侧通孔和下侧通孔,所述上侧穿孔和所述上侧通孔用于容纳所述紧固件,所述下侧穿孔和所述下侧通孔用于容纳所述任意一根软管和所述硬管的连接处。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支架的下侧通孔为开口槽。作为优选,所述紧固件为紧固螺栓。进一步地,所述软管连接装置还包括两个金属套管,所述两个金属套管分别套装在所述两根软管和所述硬管两端的连接处,所述两个金属套管用于对所述两根软管和所述硬管两端的连接处进行压紧固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两根制动软管之间设置一根硬管,用硬管代替制动软管置于需要穿过的空间较小的位置,由于硬管属于刚性件,硬管各部分可以跟随固定支架一致运动,很好的控制制动软管的走向,而且硬管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弯曲度,使其能够顺利通过空间较小的位置,从而避免制动软管与周边零部件发生干涉摩擦而造成损坏,减少对驾驶人员造成危害 事故的发生,另外,本专利技术安装方便,结构简单,固定可靠。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软管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中的固定法兰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I中的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软管,2硬管,31固定法兰,311上侧穿孔,312下侧穿孔,32固定支架,321上侧通孔,322开口槽,33紧固螺栓,4金属套管。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如图I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软管I连接装置,用于连接两根软管I,所述软管I连接装置包括硬管2和支架组件,所述硬管2置于所述两根软管I之间,且所述硬管2两端分别和所述两根软管I的连接端连接,所述硬管2具有弯曲度,所述支架组件套接在所述两根软管I中任意一根软管I和所述硬管2的连接处,所述支架组件用于对所述硬管2进行固定。其中,硬管2的弯曲度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加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在两根软管I之间设置一根硬管2,用硬管2代替软管I置于需要穿过的空间较小的位置,由于硬管2属于刚性件,整个硬管2可以跟随固定支架32 —致运动,而且硬管2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弯曲度,使其能够顺利通过空间较小的位置,同时很好的控制软管I的走向,从而避免软管I与周边零部件发生干涉摩擦而造成损坏,减少对驾驶人员造成危害的事故的发生,另外,本专利技术安装方便,结构简单,固定可靠。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硬管2的直径小于所述软管I的直径。软管I和硬管2连接时,一般是将软管I进行挤压然后塞进硬管2内部,硬管2的直径要小于软管I的直径,是为了使软管I塞入硬管2内部时连接更为紧密,且更为牢固。进一步地,所述硬管2为金属硬管2。如图I所示,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支架组件包括固定法兰31、固定支架32和紧固件,所述固定法兰31和所述固定支架32相贴,所述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固定法兰31上侧和所述固定支架32上侧,所述紧固件用于对所述固定法兰31和所述固定支架32进行紧固,所述任意一根软管I和所述硬管2的连接处依次穿过所述固定法兰31下侧和所述固定支架32下侧。如图2所示,也可参见图3,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法兰31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上侧穿孔311和下侧穿孔312,所述固定支架32的上下两侧和所述固定法兰31对应的设有上侧通孔321和下侧通孔,所述上侧穿孔311和所述上侧通孔321用于容纳所述紧固件,所述下侧穿孔312和所述下侧通孔用于容纳所述任意一根软管I和所述硬管2的连接处。·其中,软管I和硬管2连接,共同从固定法兰31下侧穿孔和固定支架32下侧通孔依次穿过,此时,对固定法兰31和固定支架32施加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且作用力方向与下侧穿孔312、下侧通孔的轴向垂直,如此,固定法兰31下侧穿孔312和固定支架32下侧通孔正好对软管I和硬管2连接处形成夹持,并随着作用力的加大,软管I和硬管2连接处逐渐被夹紧,将穿在固定法兰31上侧穿孔311和固定支架32上侧通孔321里的紧固件拧紧,使固定法兰31固定支架32保持夹紧状态,即软管I和硬管2连接处保持被夹紧状态,使其不能在下侧穿孔312和下侧通孔内随意转动,从而对硬管2起到固定限位的作用,以达到实际工作的需要。如图3所示,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支架32下侧通孔为开口槽322。固定支架32下侧通孔可以设计为四周全封闭的通孔,也可以设计成为侧面有开口的开口槽322,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定,开口槽322的优点在于方便软管I和硬管2直接从开口槽322侧面开口处卡入槽中,操作方便,而且开口槽322也可以达到和下侧通孔同样的夹紧效果,还可以节省材料、减轻重量。如图I所示,作为优选,所述紧固件为紧固螺栓33。如图I所示,进一步地,所述软管I连接装置还包括两个金属套管4,所述两个金属套管4分别套装在所述两根软管I和所述硬管2两端的连接处,所述两个金属套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软管连接装置,用于连接两根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连接装置包括:硬管和支架组件,所述硬管置于所述两根软管之间,且所述硬管两端分别和所述两根软管的连接端连接,所述硬管具有弯曲度,所述支架组件套接在所述两根软管中任意一根软管和所述硬管的连接处,所述支架组件用于对所述硬管进行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艳华胡本波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