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快速接头,包括接头母体和适配的插头,所述接头母体包括与外部硬管连接的中空的阀体主体,所述阀体主体包括通过挡板间隔开的前主体和后主体,所述前主体后端和挡板之间设有与所述前主体内连通的径向的第一通道,所述后主体的前端和挡板之间设有与所述后主体内连通的径向的第二通道;所述阀体主体外设有阀套以及限定所述阀套前端位置的套筒,所述阀套内侧设有至少部分地与所述挡板抵接从而隔断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第一突出部,所述阀套内侧位于所述第一突出部后侧设有长度大于所述挡板厚度的连通槽;所述插头包括与外部软管连接的中空的插头主体。快速接头的装配操作简单、装配效率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工业的接头,尤其是一种快速接头。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供油系统广泛采用价格低、性能优良的软管如尼龙管,以取代传统的金属管道,在制动系统中的管道连接仍然采用传统的金属管道,上述两种管道的连接采用传统的金属管道的连接结构,即卡套式管接头,包括管接头体和具有联管螺母、卡套和衬套的管接头,其密封性是由卡套和管接头体配合的接触面保证,并且由联管螺母锁紧。制动管路和接头必须密封可靠、拆卸方便,一旦管路系统发生泄漏等故障则会酿成安全事故。上述的这种卡套式连接结构,则存在着如下的缺点1.装配空间要求大,联管螺母需要扳手进行操作,由此需要较大的空间,并且有安装角度的限制;2.装配效率低, 不能使用气动扳手,只能由人工扭紧联管螺母,并且需要对每一个螺母进行拧紧力矩检测;3.联管螺母的拧紧力矩决定了管接头处的密封性和可靠性,如果拧紧力矩未达标,则有可能造成密封不严甚至软管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装配操作简单、装配效率高的快速接头。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快速接头,包括接头母体和适配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母体包括与外部硬管连接的中空的阀体主体,所述阀体主体包括通过挡板间隔开的前主体和后主体,所述前主体后端和挡板之间设有与所述前主体内连通的径向的第一通道,所述后主体的前端和挡板之间设有与所述后主体内连通的径向的第二通道;所述阀体主体外设有阀套以及限定所述阀套前端位置的套筒,所述阀套内侧设有至少部分地与所述挡板抵接从而隔断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第一突出部,所述阀套内侧位于所述第一突出部后侧设有长度大于所述挡板厚度的连通槽;所述插头包括与外部软管连接的中空的插头主体;当所述接头母体和所述插头装配时,所述插头主体插入到所述接头母体内锁定,所述套筒能向前侧移动从而使得所述阀套能向前侧移动,直至所述连通槽移动至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外侧,使得所述前主体和后主体导通,此时所述套筒和所述阀套都与所述阀体主体锁定。所述后主体外侧设有第一卡环,当所述连通槽移动至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外侧时限定所述阀套后端的位置,从而阀套不能相对阀体主体移动。插头主体和阀体主体的锁定方式,优选的为,所述前主体的前端插入到接头主体中,所述接头主体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开孔,所述第一开孔内设置有锁球,所述第一开孔内侧设有支撑所述锁球的锁定帽,所述锁定帽固定在能相对所述接头主体前后移动的密封件前端,所述密封件后侧设有能使所述密封件向前侧复位的阀弹簧;所述套筒内侧与所述第一开孔位置相应处设有与所述锁球抵接的套筒内凹部;所述插头主体后端的直径与所述密封件的直径适配,所述插头主体外侧设有与所述锁球配合的插头凹槽;所述插头主体能推动所述密封件向后侧移动离开所述第一开孔直至所述插头凹槽移动到所述第一开孔内侧,所述锁球落入所述插头凹槽内使得所述接头母体和所述插头锁定。插头主体和阀体主体也可以采用其他的锁定方式,如卡扣连接等。套筒和阀体主体的锁定方式,优选的为,所述套筒上设有第二开孔,所述第二开孔内设有联锁球,所述阀套内侧与所述第二开孔位置相应处设有与所述联锁球抵接的阀套内凹部;所述前主体外侧设有与所述联锁球配合的第一凹槽,所述套筒向前侧移动时,所述联锁球落入所述第一凹槽内使得所述前主体和所述套筒锁定。套筒和阀体主体也可以采用其他的锁定方式,如卡扣连接等。 所述套筒外侧设有能使所述套筒向前侧移动的套筒弹簧,当套筒内凹部不再与锁球抵接时,套筒弹簧可以对套筒施加向前侧移动的力,从而使得联锁球移动到第一凹槽的位置锁定。所述前主体的外侧设有外台阶部,所述接头主体的后端与所述外台阶部抵接,所述套筒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套筒的外侧壁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外台阶部抵接,避免接头主体相对阀体主体向后侧移动。所述前主体的内侧设有内台阶部,所述密封件由密封件托架支撑,所述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密封件托架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内台阶部抵接,当装配时,密封件被向后侧移动压缩阀弹簧,当拆卸时,密封件可在阀弹簧的回复力作用下恢复到初始的位置。所述第一突出部为两个,中间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置密封所述阀体主体和所述阀套的密封圈,确保了良好的密封性能。所述后主体外侧设有位于所述阀套后侧限定未装配时所述阀套后端位置的第二卡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接头母体的阀体主体和外侧的阀套的相对移动,使得阀体主体两侧的油路导通,无需借助其他工具,即可完成快速接头的装配,连接方便,快速接头的密封性能好;设置了阀体主体和阀套的锁定部件,以及接头母体和插头的锁定部件,当装配完成时,阀体主体和阀套互相锁定,接头母体和插头互相锁定,使得连接较为可靠。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接头母体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插头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接头母体和插头的装配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I和图2,一种快速接头,包括接头母体和与之适配的插头。其中,接头母体包括阀体主体11,其包括通过挡板111间隔开的前主体112和后主体113,两个主体均呈中空状,前主体112后端和挡板111之间设有径向的第一通道114,后主体113的前端和挡板Ill之间设有径向的第二通道115,第一通道114与前主体112内连通,第二通道115与后主体113内连通。前主体112的前端插入到接头主体12中,接头主体12也为中空状,其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开孔121,其内设置有锁球122。前主体112的外侧设有外台阶部1121,内侧设有内台阶部1122,由此,接头主体12的后端部与外台阶部1121抵接,以避免接头主体12相对前主体112向后侧移动。接头主体12内设有密封件123,密封件123的后端直径减小,并支撑在前主体112内的密封件托架116上,密封件托架116与阀弹簧117的一端抵接,阀弹簧117的另一端与内台阶部1122抵接。接头主体12和前主体112的外侧设有套筒13,套筒13的前端位于第一开孔121处,后端延伸到靠近前主体12后端。前主体112外侧设有第一凹槽1123,第一凹槽1123位于外台阶部1121后侧,套筒13上设有第二开孔131,其内设有联锁球132,第二开孔131位 于第一凹槽1123后侧。套筒13和接头主体11之间设有套筒弹簧133,套筒弹簧133的一端与套筒13的外侧壁抵接,另一端与前主体112的外台阶部1121抵接,未装配时呈压缩状态。套筒13内侧与第一开孔121相应位置处具有套筒内凹部134,锁球122上部与套筒内凹部134抵接,下部由固定在密封件123前端部的锁定帽124支撑,由此可以避免套筒13在套筒弹簧133的作用力下相对接头主体12向前侧移动。阀体主体11外设有阀套14,阀套14的前端位于套筒13外,后端位于后主体113夕卜。阀套14的内侧设有两个第一突出部141,其间形成第二凹槽142,用于容置密封圈143,两个第一突出部141均至少部分地与挡板111抵接,由此,未装配时,第一通道114和第二通道115之间不导通。阀套14内侧设有连通槽144,位于第一突出部141后侧,其长度至少大于挡板111的厚度。阀套14内侧与第二开孔131位置相应处设有阀套内凹部145,联锁球132上部与阀套内凹部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快速接头,包括接头母体和适配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母体包括与外部硬管连接的中空的阀体主体(11),所述阀体主体(11)包括通过挡板(111)间隔开的前主体(112)和后主体(113),所述前主体(112)后端和挡板(111)之间设有与所述前主体(112)内连通的径向的第一通道(114),所述后主体(113)的前端和挡板(111)之间设有与所述后主体(113)内连通的径向的第二通道(115);所述阀体主体(11)外设有阀套(14)以及限定所述阀套(14)前端位置的套筒(13),所述阀套(14)内侧设有至少部分地与所述挡板(111)抵接从而隔断所述第一通道(114)和第二通道(115)的第一突出部(141),所述阀套(14)内侧位于所述第一突出部(141)后侧设有长度大于所述挡板(111)厚度的连通槽(144);所述插头包括与外部软管连接的中空的插头主体(21);当所述接头母体和所述插头装配时,所述插头主体(21)插入到所述接头母体内锁定,所述套筒(13)能向前侧移动从而使得所述阀套(14)能向前侧移动,直至所述连通槽(144)移动至所述第一通道(114)和第二通道(115)外侧,使得所述前主体(112)和后主体(113)导通,此时所述套筒(13)和所述阀套(14)都与所述阀体主体(11)锁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军义,
申请(专利权)人:慈溪市千义液压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