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气装置的夹持构造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69066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00:46
一种换气装置的夹持构造,左压条(143)在安装于左框(103)之前,位于相对于安装位置(图3所示)向顺时针方向(图3中)旋转例如20°左右的规定角度的拆卸位置。而且,左压条(143)通过从拆卸位置旋转至安装位置而被安装于左框(103)。换气装置的突出板部(31A、31B)利用左框(103)的夹持板部(103a)和左压条(143)并经由衬垫(8)的第二板部(82)及填料(173)夹持。衬垫(8)的第一板部(81)插入到在形成于左压条(143)与换气装置的相对面间的间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通过门或拉门的框和压条夹持换气装置的夹持构造
技术介绍
通常,在将换气装置安装于门或拉门上的情况下,如下述专利文献I所记载,通过框和压条夹持来安装换气装置。但是,在现有的安装构造中,存在压条的安装需要大量时间的问题。因此,要求能够容易地安装压条。作为对应于这种要求,提案有将压条向框旋转进行安装的构造。该构造中,在将压条安装于框的情况下,使压条以相对于正规的安装姿势预先倾斜的状态位于拆卸位置。然后,使压条从拆卸位置旋转至安装位置。由此,将压条安装于框。当然,位于安装位置的压条与框协同动作来夹持换气装置。 专利文献I :(日本)实开平2-112890号公报但是,在使压条旋转安装于框的情况下,当使压条从拆卸位置旋转至安装位置时,压条从换气装置离开。因此,存在在压条和换气装置之间产生间隙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创立的,提供一种换气装置的夹持构造,为通过框和可拆装地安装于该框的压条夹持换气装置,而将所述压条以从所述换气装置离开的一端部为中心设置为在安装位置与拆卸位置之间可旋转,所述压条在位于所述安装位置时,与所述框协同动作夹持所述换气装置,且在所述压条从所述拆卸位置旋转至所述安装位置时,位于所述换气装置侧的另一端部从所述换气装置离开规定距离,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换气装置和位于所述安装位置的所述压条的另一端部之间插入具有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的厚度的衬塾。该情况下,优选的是,在所述换气装置的与所述框的相对面设有朝向所述框侧突出的突出部,当所述压条从所述拆卸位置旋转至所述安装位置时,所述压条的另一端部从所述换气装置的与所述框的相对面及所述突出部离开移动规定距离,所述衬垫具有第一板部和与该第一板部的一端部交叉的第二板部,在所述换气装置的与所述框的相对面和所述压条之间插入所述衬垫的第一板部,在所述突出部和所述压条之间插入所述衬垫的第二板部,所述突出部通过所述框和所述压条并经由所述第二板部夹持。另外,优选的是,所述衬垫具有与所述第一板部的端部交叉的第三板部,所述第三板部覆盖所述换气装置的面向室内侧的面中的邻接所述压条的部分。根据具有上述特征构成的本专利技术,由于压条通过旋转操作进行安装,所以可以容易地安装压条。而且,由于在位于安装位置的压条和换气装置之间插入衬垫,所以没有间隙。附图说明图I是从室内侧看到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门的正面图;图2是沿图I的A-A线的局部省略的放大剖面图;图3是沿着图I的B-B线的放大剖面图;图4是用于说明纵压条的安装方法的与图3相同的剖面图;图5是沿图I的C-C线 的放大剖面图;图6是沿图I的D-D线的放大剖面图;图7是表示同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换气装置之一例的正面图;图8是表示省略同实施方式的衬垫的正面图;图9是表示省略同实施方式的衬垫及压条的正面图;图10是沿图7的X-X线的局部省略剖面图;图11是沿图7的Y-Y线的放大剖面图;图12是用于说明压条向装置主体的安装方法的与图10相同的剖面图;图13是沿图9的X-X线的放大剖面图;图14是同实施方式中使用的衬垫的立体图;图15是同衬垫的正面图;图16是同衬垫的平面图;图17是同衬垫的底面图;图18是同衬垫的右侧面图;图19是同衬垫的左侧面图,为表示同衬垫向装置主体的安装状态而由假象线记载装置主体的剖面图;图20是用于说明用于将本专利技术的换气装置安装于门的全工序中的上压条安装工序的图;图21是将压条安装于装置主体之前的状态下表示的沿图20的X-X线的放大剖面图;图22是将压条安装于装置主体之后的状态下表示的沿图20的X-X线的放大剖面图;图23是沿图20的Y-Y线的放大剖面图;图24是沿图20的Z-Z线的放大剖面图;图25是用于说明用于将本专利技术的换气装置安装于门的全工序中的装置主体安装工序的图;图26是沿图25的X-X线的放大剖面图;图27是用于说明用于将本专利技术的换气装置安装于门的全工序中的压条、一对纵压条及下压条的安装工序的图;图28是用于说明用于将本专利技术的换气装置安装于门的全工序中的衬垫安装工序的图;图29是用于说明用于将本专利技术的换气装置安装于门的全工序中的附加压边筋安装工序的图。符号说明I 室内O 室外I换气装置2装置主体8 衬垫8’ 衬垫31A突出板部(突出部)31B突出板部(突出部)81第一板部 82第二板部83装饰板部(第三板部)100 门103 左框(框)104 右框(框)143左压条(压条)144右压条(压条)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最佳方式进行说明。图I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为在门100上安装了换气装置I的实施方式。当然,也可以采用在拉门上安装换气装置I的实施方式。首先,对门100的概略构成进行说明,门100具有使长度方向朝向左右方向水平配置的上框101、在上框101的下方与其平行配置的下框102、使长度方向朝向上下方向配置且分别设于上框101和下框102的左端部间及右端部间的左纵框103及右纵框104。于是,利用这些框101 104,门100形成为上下长的长方形的框状。另外,在左右的纵框103、104间水平挂设有中间框105。由此,门100的内部被区分成上窗孔106和下窗孔107。在上窗孔106设有上复合平板玻璃110。如图21及图22所示,上复合平板玻璃110由在室内外方向(图21及图22中为左右方向)相对配置的一对平板玻璃111、112和分别配置于该一对平板玻璃111、112间的衬垫113及密封部件114构成。代替上复合平板玻璃110也可以使用其它构成的复合平板玻璃,或也可以使用一张平板玻璃。上复合平板玻璃110的上下左右的各端部由面临上窗孔106的上框101、中间框105(对于上复合平板玻璃110而言相当于下框)及左右纵框103、104和分别可拆装地设于这些框101、105、103、104的室内I侧部分的上压条131、下压条132、左压条133及右压条134夹持。此外,上复合平板玻璃110的夹持构造是众所周知的,并且由于与该专利技术的关联性降低,所以对于其详细构造省略说明。另一方面,如图I所示,在下窗孔107设有换气装置I及下复合平板玻璃120。换气装置I将其长度方向朝向左右方向配置,沿中间框105的下面设置。另一方面,下复合平板玻璃120配置于换气装置I的下侧。 换气装置I,其上部由中间框105 (对于换气装置I而言相当于上框)支承,左右两端部由左右的纵框(框)103、104支承。换气装置I的支承构造的详细内容后面叙述。如图2所示,下复合平板玻璃120由在室内外方向(图2中左右方向)相对配置的一对平板玻璃121、122、分别配置于该一对平板玻璃121、122间的衬垫123及密封部件124、经由截断紫外线膜等的薄膜125贴合于室内I侧的平板玻璃122的平板玻璃126构成。代替下复合平板玻璃120,也可以使用其它构成的复合平板玻璃,或也可以使用一张平板玻璃。如图I所示,下复合平板玻璃120的上端部由换气装置I支承。下复合平板玻璃120的左右的两端部及下端部由左右的纵框103、104及下框102支承。下复合平板玻璃120的支承构造的详细内容后面叙述。如图2及图10 图13所示,换气装置I具有装置主体2。装置主体2通过组合由铝等金属构成的多个型材而作为截面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气装置的夹持构造,为通过框和可拆装地安装于该框的压条夹持换气装置,而将所述压条以从所述换气装置离开的一端部为中心设置为在安装位置与拆卸位置之间可旋转,所述压条在位于所述安装位置时,与所述框协同动作夹持所述换气装置,且在所述压条从所述拆卸位置旋转至所述安装位置时,位于所述换气装置侧的另一端部从所述换气装置离开规定距离,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换气装置和位于所述安装位置的所述压条的另一端部之间插入具有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的厚度的衬垫。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松秀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佐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