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室内看很美观的换气装置。换气装置(1)设有在内部形成有从面临室外(O)的外侧面贯通至面临室内(I)的内侧面的换气通路(22)的装置主体(2)和在该装置主体(2)的室内(I)侧的端部的压条(25),其中,在压条(25)的上端部形成装饰板部(25a)。利用该装饰板部(25a)覆盖装置主体(2)的面临室内(I)的内侧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作为门或窗的框的一部分的功能的换气装置。
技术介绍
通常,具有窗孔的门具有水平配置的上下框和分别配置于该上下框的一端部间与另一端部间的左右纵框,在由上下左右的框构成的窗孔安装平板玻璃。这样构成的门所使用的换气装置如下述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那样具有装置主体。装置主体配置于门的窗孔的上端部,且安装于上框的下面。在装置主体的下端部设有一对夹持板部。该一对夹持板部夹持平板玻璃的上端部。由此,将平板玻璃的上端部固定于装置主体上,进而固定于上框上。 在这样构成的换气装置中,例如在为更换平板玻璃而将平板玻璃从门拆卸的情况下,必须要将换气装置从门拆卸。因此,存在平板玻璃的更换需要大量时间的问题。于是,在最近的换气装置中,提案有在装置主体的下部可拆装地设有压条的装置。压条代替一对夹持板部中的室内侧的夹持板部,与室外侧的夹持板部协同动作,夹持固定平板玻璃的上端部。而且,由于将压条可拆装地设于装置主体上,所以仅将压条拆卸即可拆卸平板玻璃,不需要拆卸装置主体。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平板玻璃的更换。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0-130042号公报但是,在装置主体上可拆装地设有压条的换气装置中,由于装置主体和压条分体,所以在压条的上端面和与其相对的装置主体的下端面之间产生间隙。从室内看该间隙成为从装置主体的左右方向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线。而且,间隙的宽度比较宽。因此,存在损害换气装置的美观的问题。另外,在装置主体与压条之间可能进入清扫时的水。当水一旦进入间隙,则间隙的内部产生霉。间隙内产生的霉难以除去,存在除去需要大量时间的问题。进而,由于从室内看到霉,所以存在更加损害换气装置的美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创立的,提供一种换气装置,设有在内部形成有从面临室外的外侧面贯通至面临室内的内侧面的换气通路的装置主体和在该装置主体的室内侧的端部设置的压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压条的上端部,与所述压条一体设有覆盖所述装置主体的面临室内的内侧面的装饰板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在所述装置主体的内侧面与所述装饰板部之间形成有与所述换气通路连通且相对于外部密封的空气室,在所述装饰板部形成有将所述空气室与所述室内连通的贯通孔。根据具有上述特征的本专利技术,由于装置主体被压条的装饰板部覆盖,所以即使在装置主体和压条之间有间隙,其隙间也不能从室内看到。因此,可以提高换气装置的美观。而且,由于清扫时的水不会进入装置主体与压条之间,所以能够防止发霉。因此,不仅能够消除除去霉所需的时间,而且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换气装置美观的降低。另外,通过将压条更换为图案或色彩不同的其它压条,可以改变换气装置的面临室内的面的图案或色彩。附图说明图I是从室内侧观察使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换气装置的门的正面图;图2是沿图I的A-A线的局部省略的放大剖面图;图3是沿着图I的B-B线的放大剖面图;图4是用于说明纵压条的安装方法的与图3相同的剖面图;图5是沿图I的C-C线的放大剖面图;图6是沿图I的D-D线的放大剖面图;图7是表不本专利技术的换气装置之一实施方式的正面图;图8是省略同实施方式的衬垫表示的正面图;图9是省略同实施方式的衬垫及压条表示的正面图;图10是沿图7的X-X线的局部省略的放大剖面图;图11是沿图7的Y-Y线的放大剖面图;图12是用于说明压条向装置主体的安装方法的与图10相同的剖面图;图13是沿图9的X-X线的放大剖面图;图14是同实施方式中使用的衬垫的立体图;图15是同衬垫的正面图;图16是同衬垫的平面图;图17是同衬垫的底面图;图18是同衬垫的右侧面图;图19是同衬垫的左侧面图,为表示同衬垫向装置主体的安装状态而由假象线记载装置主体的剖面的图;图20是用于说明用于将本专利技术的换气装置安装于门上的全工序中的上压条安装工序的图;图21是将压条安装于装置主体之前的状态下表示的沿图20的X-X线的放大剖面图;图22是将压条安装于装置主体之后的状态下表示的沿图20的X-X线的放大剖面图;图23是沿图20的Y-Y线的放大剖面图;图24是沿图20的Z-Z线的放大剖面图;图25是用于说明用于将本专利技术的换气装置安装于门上的全工序中的装置主体安装工序的图;图26是沿图25的X-X线的放大剖面图;图27是用于说明用于将本专利技术的换气装置安装于门上的全工序中的压条、一对纵压条及下压条的安装工序的图;图28是用于说明用于将本专利技术的换气装置安装于门上的全工序中的衬垫安装工序的图;图29是用于说明用于将本专利技术的换气装置安装于门上的全工序中的附加压边筋安装工序的图。符号说明I 室内O 室外I换气装置2装置主体22换气通路22C空气室 25 压条25a装饰板部25b贯通孔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最佳方式进行说明。图I表示使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换气装置I的门100。首先,对门100进行说明,门100具有使长度方向朝向左右方向水平配置的上框101、在上框101的下方与其平行配置的下框102、使长度方向朝向上下方向配置且分别设于上框101和下框102的左端部间及右端部间的左纵框103及右纵框104。于是,利用这些框101 104,门100形成为上下长的长方形的框状。另外,在左右的纵框103、104间水平挂设有中间框105。由此,门100的内部被区分成上窗孔106和下窗孔107。在上窗孔106设有上复合平板玻璃110。如图21及图22所示,上复合平板玻璃110由在室内外方向(图21及图22中为左右方向)相对配置的一对平板玻璃111、112和分别配置于该一对平板玻璃111、112间的衬垫113及密封部件114构成。代替上复合平板玻璃110也可以使用其它构成的复合平板玻璃,或也可以使用一张平板玻璃。上复合平板玻璃110的上下左右的各端部由面临上窗孔106的上框101、中间框105(对于上复合平板玻璃110而言相当于下框)及左右纵框103、104和分别可拆装地设于这些框101、105、103、104的室内I侧部分的上压条131、下压条132、左压条133及右压条134夹持。此外,上复合平板玻璃110的夹持构造是众所周知的,并且由于与该专利技术的关联性降低,所以对于其详细构造省略说明。另一方面,如图I所示,在下窗孔107设有换气装置I及下复合平板玻璃120。换气装置I将其长度方向朝向左右方向配置,沿中间框105的下面设置。另一方面,下复合平板玻璃120配置于换气装置I的下侧。换气装置I,其上部由中间框105 (对于换气装置I而言相当于上框)支承,左右两端部由左右的纵框103、104支承。换气装置I的支承构造的详细内容后面叙述。如图2所示,下复合平板玻璃120由在室内外方向(图2中左右方向)相对配置的一对平板玻璃121、122、分别配置于该一对平板玻璃121、122间的衬垫123及密封部件124、经由截断紫外线膜等的薄膜125贴合于室内I侧的平板玻璃122的平板玻璃126构成。代替下复合平板玻璃120,也可以使用其它构成的复合平板玻璃,或也可以使用一张平板玻璃。如图I所示,下复合平板玻璃120的上端部由换气装置I支承。下复合平板玻璃120的左右的两端部及下端部由左右的纵框103、104及下框102支承。下复合平板玻璃120的支承构造的详细内容后面叙述。如图2及图10 图13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气装置,设有在内部形成有从面临室外的外侧面贯通至面临室内的内侧面的换气通路的装置主体和在该装置主体的室内侧的端部设置的压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压条的上端部,与所述压条一体设有覆盖所述装置主体的面临室内的内侧面的装饰板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松秀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佐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