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933666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3 03:57
一种通风装置的装置主体(10)包括具有第一通风口(12x)的户内第一主壁(12a)和具有第二通风口(15x)的户外第二主壁(15a)。该通风装置还包括支撑在装置主体(10)中从而能够转动的第一和第二操作板(20、30)、以及使第一和第二操作板(20、30)沿分别从第一和第二主壁(12a、15a)分开的方向偏置的第一和第二弹簧(26、36)。具有弹性和透气性的第一和第二填充物(25、35)分别安装在第一和第二操作板(20、30)上。当户外在强风下处于正压时,第一操作板(20)由于户外的风压的作用接近第一主壁(12a),并且仅通过第一填充物(25)进行通风。当户外在强风中处于负压时,第二操作板(30)由于户内的风压的作用接近第二主壁(15),并且仅通过第二填充物(35)进行通风。

Ventilator

A device main body (10) of a ventilation device comprises an indoor first main wall (12a) with a first air vent (12x) and an outdoor second main wall (15a) with a second air outlet (15x). The ventilation device also comprises a support in the device body (10) in which the first and second operating rotating plate (20, 30), and the first and second panels (20, 30) along respectively from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main wall (12a, 15a) the first and second spring from the direction of bias (26, 36). The first and second filling materials (25, 35) with elastic and air permeability are installed on the first and second operating boards (20, 30), respectively. When outdoor is under positive pressure under strong wind, the first operation panel (20) is close to the first main wall (12a) due to the outdoor wind pressure, and it is ventilated only through the first filler (25). When outdoor is under negative pressure in strong wind, the second operation panel (30) is close to the second main wall (15) due to the indoor air pressure, and it is ventilated only through second filler (3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通风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过将建筑内的污浊空气与建筑外的新鲜空气交换来保持良好的户内环境的通风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第一种实施方式公开的通风装置预定结合到普通建筑的窗扇的上横梁中。该通风装置包括水平延伸的装置主体和致动板。装置主体具有主壁,该主壁在其中形成有通风口。致动板的上缘由装置主体以可滑动和可转动的方式支撑在装置主体的主壁附近。致动板通过操作拉环的手动操作水平滑动。由于凸轮机构的作用,致动板在滑动过程中可沿朝向主壁或远离主壁的方向移动。从而可调节形成在主壁上的通风口的开度。在主壁侧的致动板下缘部的表面上布置有不透气填充物。当致动板靠近主壁时,该填充物抵接主壁。从而致动板与主壁之间的接口被密封,使得通风量基本为零。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通风装置预定安装在高层建筑等的墙壁中。在水平延伸的装置主体的主壁之下,致动板平行于主壁布置。通过操作杆的操作,该致动板可向上和向下移动。从而可调节形成在主壁上的通风口的开度。在致动板的相对侧缘上布置有不透气填充物。当致动板向上移动时,该填充物抵接主壁。从而致动板与主壁之间的接口被密封,使得通风量基本为零。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和2的通风装置中,当致动板处于与主壁分开的位置时,若外面有强风吹过,则强风可能侵入建筑内。因而可能向建筑内送入过多空气。为了应对这个问题,如专利文献3和4中所公开的,开发了一种通风装置,该通风装置的通风口能够被强风的风压自动关闭。在专利文献3和4公开的通风装置中,致动板被可转动地支撑在靠近形成有通风口的主壁的户外侧。在没有风吹过时,致动板在自重或弹簧力的作用下保持在与主壁分开的位置。当有强风吹过时,致动板会在风压下克服自重或弹簧力抵接主壁,从而关闭通风口,并防止强风侵入建筑内。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待审查专利申请公告2005-264425专利文献2:日本待审查专利申请公告2010-203707专利文献3:日本待审查技术申请公告S57-185891专利文献4:日本待审查专利申请公告H7-233980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如上所述,在专利文献3和4的通风装置中,当通风装置受到强风时(当建筑外的气压显著高于建筑内的气压时),致动板会关闭通风口,从而防止过多空气通过通风口进入建筑内部。但是,例如当该通风装置安装在与建筑的承受强风的一侧相反的另一侧并且建筑外的气压为负压时(即,与上述的情况相反,建筑内的气压显著高于建筑外的气压),致动板会使通风口保持打开状态,并且建筑内的空气可能会被过度排出。在专利文献3的通风装置中,当风很强并且致动板关闭通风口时,根本不进行通风。在专利文献4的通风装置中,即使当风很强并且致动板关闭通风口时,通风口也不会被完全关闭。通风口的一小部分仍处于打开状态,并且可通过打开部分进行通风。但是,由于风穿过小开口,因此可能产生风噪音。而且,当强风穿过小开口时,在开口附近可能产生紊流(涡流)。致动板可能因紊流而发生振动,从而轻敲主壁,而这可能产生噪音。问题的解决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通风装置,该通风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该装置主体包括具有第一通风口的第一主壁、具有第二通风口的第二主壁、以及通风通道,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通过该通风通道彼此联通;第一致动板,该第一致动板由装置主体可转动地支撑,从而第一致动板可沿朝向或远离第一主壁的方向移动;第二致动板,该第二致动板由装置主体可转动地支撑,从而第二致动板可沿朝向或远离第二主壁的方向移动;第一弹簧,该第一弹簧迫使第一致动板沿远离第一主壁的方向移动;第二弹簧,该第二弹簧迫使第二致动板沿远离第二主壁的方向移动;具有弹性和透气性的第一填充物,该第一填充物布置在第一致动板和位于远离第一致动板的转轴的位置的第一主壁的相对表面之中的至少一个上;以及具有弹性和透气性的第二填充物,该第二填充物布置在第二致动板和位于远离第二致动板的转轴的位置的第二主壁的相对表面之中的至少一个上,其中:第一致动板相对于第一主壁布置在户外侧;第一致动板在建筑外的风压的作用下朝第一主壁移动;第二致动板相对于第二主壁布置在户内侧;并且第二致动板在建筑内的风压的作用下朝第二主壁移动。根据上述特征,当安装有该通风装置的建筑外的气压显著高于建筑内的气压时(例如在受到强风时),承受外部的风压的第一致动板克服第一弹簧的力沿靠近第一主壁的方向移动。从而基本上仅通过第一填充物进行通风,因而防止过多空气进入建筑内。因此相反,当安装有通风装置的建筑内的气压显著高于建筑外的气压时(例如当通风装置布置在与建筑的承受强风的一侧相反的另一侧上时),承受建筑内的风压的第二致动板克服第二弹簧的力沿靠近第二主壁的方向移动。从而基本上仅通过第二填充物进行通风,因而防止过多空气被排到建筑外。如上所述,在风很强时能够进行通风,并避免过多气流。而且,由于填充物的压缩量随着风压的增大而增加,并且填充物的可流通横截面积减小,因此可限制气流量。而且,由于气流穿过第一填充物或第二填充物,因此能防止产生风噪音,并能限制紊流的产生,从而防止产生与致动板的振动相伴的噪音。第一主壁优选布置在户内侧;第二主壁布置在户外侧;并且第一致动板、第二致动板、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布置在第一主壁与第二主壁之间的通风通道中。根据上述特征,由于第一致动板、第二致动板、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容纳在装置主体中,因此能减少麻烦的产生。装置主体优选具有中空的细长结构和封闭该细长结构的相对两端开口的一对封闭件;并且第一致动板、第二致动板、第一致动板的转轴和第二致动板的转轴沿该细长结构的纵向延伸。装置主体优选具有第一止挡件和第二止挡件;并且第一止挡件和第二止挡件分别将第一致动板和第二致动板止挡在相应的预定分开位置,从而限制第一致动板和第二致动板的转动。根据上述特征,第一致动板和第二致动板可被保持在相应的分开位置。第一致动板的转轴优选相对于第一通风口沿垂直于细长结构的纵向的第一方向布置;并且第二致动板的转轴相对于第二通风口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布置。根据上述特征,第一致动板和第二致动板的相反位置使得第一致动板和第二致动板可彼此靠近地布置,从而实现通风装置的小型化。而且,即使当第一致动板和第二致动板彼此靠近地布置时,也能避免结构部件(包括第一致动板、第二致动板、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之间的妨碍,因为第一止挡件和第二止挡件限制第一致动板和第二致动板沿开启方向的转动。第一致动板和第二致动板更优选在相应的预定分开位置处彼此平行。装置主体的一对封闭件之中的每一个优选具有第一止挡件和第二止挡件;所述的一对第一止挡件沿第一致动板的纵向止住第一致动板的相对两端;并且所述的一对第二止挡件沿第二致动板的纵向止住第二致动板的相对两端。根据上述特征,能够可靠地限制第一致动板和第二致动板的转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中,装置主体结合到窗扇中;第一主壁和第二主壁是竖直朝向的;在第一主壁中形成有许多第一通风口,这些第一通风口沿第一主壁的纵向彼此分开地布置;所述通风装置还包括手动致动板,该手动致动板抵接第一主壁的户内侧表面,并由装置主体可滑动地支撑;并且该手动致动板在其中形成有许多控制开口,这些控制开口的间距与第一通风口的间距相同。根据上述特征,当在建筑内进行制冷或供暖时,通过利用手动致动板使通风量变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通风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风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0;50;60),该装置主体包括具有第一通风口(12x;51x;61x;81x)的第一主壁(12a;51a;61a;81a)、具有第二通风口(15x;55x;65x;85x)的第二主壁(15a;55a;65a;85a)、以及通风通道(16),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通过该通风通道彼此联通;第一致动板(20),该第一致动板由装置主体可转动地支撑,从而第一致动板可沿朝向或远离第一主壁的方向移动;第二致动板(30),该第二致动板由装置主体可转动地支撑,从而第二致动板可沿朝向或远离第二主壁的方向移动;第一弹簧(26),该第一弹簧迫使第一致动板沿远离第一主壁的方向移动;第二弹簧(36),该第二弹簧迫使第二致动板沿远离第二主壁的方向移动;具有弹性和透气性的第一填充物(25),该第一填充物布置在第一致动板和位于远离第一致动板的转轴的位置的第一主壁的相对表面之中的至少一个上;和具有弹性和透气性的第二填充物(35),该第二填充物布置在第二致动板和位于远离第二致动板的转轴的位置的第二主壁的相对表面之中的至少一个上,其中:第一致动板相对于第一主壁布置在户外侧;第一致动板在建筑外的风压的作用下朝第一主壁移动;第二致动板相对于第二主壁布置在户内侧;并且第二致动板在建筑内的风压的作用下朝第二主壁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通风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0;50;60),该装置主体包括具有第一通风口(12x;51x;61x;81x)的第一主壁(12a;51a;61a;81a)、具有第二通风口(15x;55x;65x;85x)的第二主壁(15a;55a;65a;85a)、以及通风通道(16),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通过该通风通道彼此联通;第一致动板(20),该第一致动板由装置主体可转动地支撑,从而第一致动板可沿朝向或远离第一主壁的方向移动;第二致动板(30),该第二致动板由装置主体可转动地支撑,从而第二致动板可沿朝向或远离第二主壁的方向移动;第一弹簧(26),该第一弹簧迫使第一致动板沿远离第一主壁的方向移动;第二弹簧(36),该第二弹簧迫使第二致动板沿远离第二主壁的方向移动;具有弹性和透气性的第一填充物(25),该第一填充物布置在第一致动板和位于远离第一致动板的转轴的位置的第一主壁的相对表面之中的至少一个上;和具有弹性和透气性的第二填充物(35),该第二填充物布置在第二致动板和位于远离第二致动板的转轴的位置的第二主壁的相对表面之中的至少一个上,其中:第一致动板相对于第一主壁布置在户外侧;第一致动板在建筑外的风压的作用下朝第一主壁移动;第二致动板相对于第二主壁布置在户内侧;并且第二致动板在建筑内的风压的作用下朝第二主壁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装置,其中:第一主壁(12a;51a;61a;81a)布置在户内侧;第二主壁(15a;55a;65a;85a)布置在户外侧;并且第一致动板(20)、第二致动板(30)、第一弹簧(26)和第二弹簧(36)布置在第一主壁与第二主壁之间的通风通道(16)中。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风装置,其中:装置主体(10;50;60)具有中空细长结构(10a;50a;60a)和封闭该细长结构的相对两端开口的一对封闭件(10b;50b;60b);并且第一致动板(20)、第二致动板(30)、第一致动板的转轴和第二致动板的转轴沿该细长结构的纵向延伸。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风装置,其中:装置主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野寺欣也佐藤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佐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