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墙板,其不同之处在于上层钢丝网片(1)通过钢筋柱(3)连接下层钢丝网片(2),上层钢丝网片(1)和下层钢丝网片(2)之间和外侧固定连接砼(4),在上层钢丝网片(1)和下层钢丝网片(2)的两侧固定连接板侧边外突钢丝(5),在其上端固定连接板顶边外突钢丝(6),采用制作网片、形成网片骨架、制作砼、制作成品的制作方法,因而,重量轻、省时省工、高密、高强、不裂纹、刚度大、不变形、施工简单,并具有高抗震、隔声,特别适合于建筑工程作内隔墙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工程室内隔墙用墙体板及其制作方法,特别是一种薄体、轻质、高抗震、隔声的。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中的室内墙体以砌筑和用长条窄板拼装的形式为主,砌筑的墙体厚、重量大、结构性差、费工、费时、费料、施工麻烦、工期长,用长条窄板拼装的墙体虽然较薄,但易变形,按缝处极易裂缝,且安装麻烦,无法解决笨重的立板和搬运工序;特别是在有较强地震的情况下,这些内墙体将造成严重的倒墙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重量轻、省时省工、高密、高强、不裂纹、刚度大、不变形、施工简单,并具有高抗震、隔声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内墙板,其特征在于上层钢丝网片通过钢筋柱连接下层钢丝网片,上层钢丝网片和下层钢丝网片之间和外侧固定连接砼,在上层钢丝网片和下层钢丝网片的两侧固定连接板侧边外突钢丝,在其上端固定连接板顶边外突钢丝。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板侧边外突钢丝和板顶边外突钢丝外突长度不小于80mm镀锌钢筋。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钢筋柱为镀锌钢筋。本专利技术的制作方法为I)、制作网片上层钢丝网片和下层钢丝网片都有经丝和纬丝形成,经丝和纬丝都有粗、细二种镀锌钢丝组成,其排放顺序为每隔三根细丝是一根粗丝,经焊机焊成网片,细丝的直径彡02,粗丝的直径多03;2)、形成网片骨架将制作的上层钢丝网片和下层钢丝网片之间的粗丝的经纬交叉点处用钢筋柱将二层网片撑拉焊接,钢筋柱的直径>04;3)、制作砼砼的材料选用水泥、5-10_的石子、沙、粉煤灰、水、减水剂混合而成,配合比标号为C20 C25 ;4)、制作成品将镀锌钢筋穿过模具框四周孔,将钢丝网架固定在模具上,然后放在震动平台上再浇注拌好的混凝土料,经震动便形成该大型内隔墙板,撤模后,镀锌钢筋为板侧边外突钢丝和板顶边外突钢丝。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制作网片时,网片的网格不大于60mmX60mm。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制作成品时,将镀锌钢丝网架的四周用镀锌钢筋每隔240mm与模具连接,将混凝土料浇入模内,经震动便形成了薄体混凝土大板,拆模后形成的镀锌钢筋为板侧边外突钢丝和板顶边外突钢丝,它们外突长度不小于80mm。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由于采用了上层钢丝网片通过钢筋柱连接下层钢丝网片,上层钢丝网片和下层钢丝网片之间和外侧固定连接砼,在上层钢丝网片和下层钢丝网片的两侧固定连接板侧边外突钢丝,在其上端固定连接板顶边外突钢丝的结构形式和制作网片、形成网片骨架、制作砼、制作成品的方法,因而,它具有以下优点I、上层钢丝网片和下层钢丝网片与钢筋柱的结合为双向受力结构,因而解决了大型墙板抗弯、抗变形的问题,大大增强了内墙体抗震能力。2、上层钢丝网片和下层钢丝网片与钢筋柱的结合不但超强均衡受力,且比传统用直条筋的方法节约大量的钢材。3、本专利技术可实现工厂生产,免除传统的砌筑和再抹灰工序,可达到节约大量的原材料和人工。4、由于板体薄,建筑使用面积可增加5-8%,可节省大量建筑用地。5、由于工厂化生产,可达到缩短工期,减少施工机具占用时间,节省施工用水、用·电和减少施工现场污染。附图说明图为本专利技术具体结构示意图I、上层钢丝网片 2、下层钢丝网片 3、钢筋柱 4、砼5、板侧边外突钢丝 6、板顶边外突钢丝具体实施例方式上层钢丝网片I和下层钢丝网片2采用的经、纬镀锌钢丝焊接而成,它们之间通过钢筋柱3固定连接在一起,钢筋柱3为镀锌钢筋,在上层钢丝网片I和下层钢丝网片2之间和外侧固定连接5全4,5全4用水泥、5-10_的石子、沙、粉煤灰、水、减水剂混合而成,配合比标号为C20 C25,在上层钢丝网片I和下层钢丝网片2的两侧固定连接板侧边外突钢丝5,在其上端固定连接板顶边外突钢丝6,板侧边外突钢丝5和板顶边外突钢丝6为长度不小于80mm镀锌钢筋。制作方法为I)、制作网片上层钢丝网片I和下层钢丝网片2都有经丝和纬丝形成,经丝和纬丝都有粗、细二种镀锌钢丝组成,其排放顺序为每隔三根细丝是一根粗丝,经焊机焊成网片,网片的网格不大于60_X60mm,细丝的直径彡02,粗丝的直径彡03;2)、形成网片骨架将制作的上层钢丝网,I和下层钢丝网片2之间的粗丝的经纬交叉点处用钢筋柱3将二层网片撑拉焊接,钢筋柱3的直径彡04;3)、制作砼4 & 4的材料选用水泥、5-10_的石子、沙、粉煤灰、水、减水剂混合而成,配合比标号为C20 C25 ;4)、将镀锌钢丝网架的四周用镀锌钢筋每隔240mm与模具连接,将混凝土料浇入模内,经震动便形成了薄体混凝土大板,拆模后形成的镀锌钢筋为板侧边外突钢丝5和板顶边外突钢丝6,它们的外突长度不小于80mm。使用时,将板吊装就位时,将板侧边外突钢丝5伸入未浇注混凝土的柱模内,再将板底两侧地面钻孔,用012以上钢筋头钉紧,防止板底移动,然后将板顶边外突钢丝6伸入梁模内或现浇平板板模内,再于板顶与梁底之间铺15-25mm厚的聚苯板条,之后再浇注混凝土 ;当二块板需要对接连接时,在需要对接处的地面埋植4根06的钢筋,4根钢筋形成方形,再用04钢筋做箍筋,将两板的板边外突钢丝伸入其内,再支模浇砼连为一体。这样安装的墙板与框架梁、柱、板具有极强的构造连接,因此具有高抗震性能等优点,改变传统的砌筑形式和拼装板作为内墙体的做法,对促进住宅产业化、发展建筑部品工厂化,具有十分积极的创新意义,也因此可为未来的建筑工业化和创新化发展开出新路子。·权利要求1.一种内墙板,其特征在于上层钢丝网片(I)通过钢筋柱(3)连接下层钢丝网片(2),上层钢丝网片(I)和下层钢丝网片(2)之间和外侧固定连接砼(4),在上层钢丝网片(I)和下层钢丝网片(2)的两侧固定连接板侧边外突钢丝(5),在其上端固定连接板顶边外突钢丝(6)。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内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板侧边外突钢丝(5)和板顶边外突钢丝(6)外突长度不小于80mm镀锌钢筋。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内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筋柱(3)为镀锌钢筋。4.由权利要求I所述的内墙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1)、制作网片上层钢丝网片(I)和下层钢丝网片(2)都有经丝和纬丝形成,经丝和纬丝都有粗、细二种镀锌钢丝组成,其排放顺序为每隔三根细丝是一根粗丝,经焊机焊成网片,细丝的直径≥02,粗丝的直径≥03; 2)、形成网片骨架将制作的上层钢丝网片(I)和下层钢丝网片(2)之间的粗丝的经纬交叉点处用钢筋柱(3)将二层网片撑拉焊接,钢筋柱(3)的直径≥04; 3)、制作砼(4):砼(4)的材料选用水泥、5-10mm的石子、沙、粉煤灰、水、减水剂混合而成,配合比标号为C20 C25 ; 4)、制作成品将镀锌钢筋穿过模具框四周,将钢丝网架固定在模具上,然后放在震动平台上再浇注拌好的混凝土料,经震动便形成该大型内隔墙板,撤模后,镀锌钢筋为板侧边外突钢丝(5)和板顶边外突钢丝(6)。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墙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作网片时,网片的网格不大于6CtamX6Ctoim。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墙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作成品时,将镀锌钢丝网架的四周用镀锌钢筋每隔240mm与模具连接,将混凝土料浇入模内,经震动便形成了薄体混凝土大板,拆模后形成的镀锌钢筋为板侧边外突钢丝(5)和板顶边外突钢丝(6),它们长度不小于80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墙板,其特征在于上层钢丝网片(1)通过钢筋柱(3)连接下层钢丝网片(2),上层钢丝网片(1)和下层钢丝网片(2)之间和外侧固定连接砼(4),在上层钢丝网片(1)和下层钢丝网片(2)的两侧固定连接板侧边外突钢丝(5),在其上端固定连接板顶边外突钢丝(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丕春,
申请(专利权)人:闫丕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