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加工表面的盘(1),包括主体(2),所述主体(2)具有用于吸尘的孔(3,31)和通道(4),在所述主体(2)的上方钩着一防护件(7,700)。所述防护件(7,700)包括至少一个曲形竖壁(71),该曲形竖壁(71)适于将外围室(20)和中心室(21)划界为双吸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吸室盘。
技术介绍
欧洲专利申请EP-1514644-A1中描述了一种用于加工表面的圆形盘,该圆形盘包括聚氨酯泡沫塑料制成的软质带孔主体,刚性支撑件下沉在该主体内。所述盘还具有孔和腔,且所述盘相对于支撑该盘的便携工具的框架而言是作旋转运动或轨道运动的,作为所述便携工具的一部分的一个机构来完成该运动;所述盘连接至具有适当形状的中心针,该中心针固定至所述刚性支撑件。带孔的维可牢尼龙搭扣薄层覆盖着盘的下表面,以粘贴磨料层,所述磨料层配合要加工的表面使用。所述刚性支撑件的外部边缘具有这样的形状能使得帽所在的防护件能够快速卡 扣安装,所述便携工具配置有所述帽,以通过孔和腔容纳和运输其中产生的粉尘。在加工步骤中,所述盘相对于其所连接的工具的框作旋转或轨道运动,而研磨片与要加工的表面之间产生的粉尘通过吸收系统来移除。粉尘颗粒经过所述孔和腔到达盘的较上部,接着继续在吸管内先由防护件输送,再由吸力帽输送。吸力气流将粉尘带向盘的中心,从这里粉尘可朝向吸管降落,其中帽以及吸力流的方向阻挡了可能发生的侧漏。使用防护件后,能在盘的主体上按需穿孔,并相应地制造任意类型的孔布局(即,孔的直径、数量和位置),以限制进入周围环境的加工粉尘的数量,并增大吸收空气流(或其他的定制类型、甚至出于商业目的的类型)。另外,前述的防护件将粉尘“引导”至吸管,同时不会对交接帽过分施压使之形成不稳定密封,而是为帽自身提供更好地、更平滑的接触和滑动表面,以增强牢固性,减少磨损。所述欧洲专利申请中描述的带防护件的盘的缺点是其与中心吸力区分隔开的最外围区域的吸力较小。因此,穿过盘的最外围孔的粉尘颗粒可能会在盘的主体上或防护件下方的最外围部分沉淀,而该处的吸力最小,甚至不够来移除沉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带防护件的盘,所述防护件提高了盘外围区域的粉尘吸力,所述盘具有位于离盘的中心更远的吸孔。对应于本专利技术,上述目的是通过一种用于加工表面的盘来实现的。所述盘具有带用于吸尘的孔和通道的主体,在所述盘的顶部钩挂有防护件,其中,所述防护件包括至少一个曲形竖壁,该曲形竖壁适于将中心室和边缘室划界为双吸室。附图说明结合以下附图,通过非限制性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特征将更加清晰,其中 图I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的带防护件的盘的俯视图;图2为带有帽的图I的盘沿纵轴的剖视 图3为用于图I的盘的防护件的底面 图4为图3的防护件的侧视 图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带防护件的盘的俯视 图6为图5的盘的纵轴剖视 图7为图6中的圆圈B的放大 图8为图6中的圆圈C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用于加工表面的便携式机械工具,包括圆形盘1,该圆形盘I包括主体2,所述主体2由刚性支撑件10和柔性带孔主体11构成,所述刚性支撑件10由热塑性材料、优选为尼龙制成,所述柔性带孔主体11优选地由聚氨酯泡沫制成,其中所述刚性支撑件10沉入在所述柔性带孔主体11内。所述盘I还具有孔3和腔4,且所述盘I相对于支撑其的便携式工具的框作旋转或环形运动,该运动是由作为便携式工具的一部分的机构(未图示)来驱动的,该机构连接至具有适当形状的中心针5,该中心针5紧固在所述刚性支撑件10上。带孔的维可牢尼龙搭扣薄层6 (或其他适当材料)覆盖盘I的下表面,以粘贴用于要加工的表面的磨料片。圆形防护件7卡扣在盘I的主体2上(图f 4),圆形防护件7上具有帽9 (图2);便携式工具配备所述帽2,以容纳通过孔3和腔4吸收的粉尘并将粉尘输送进吸管。还设置了更多的吸孔31,在此称为“边缘”孔,因为这些孔的位置距离盘I的中心更远。从图3和图4中清楚可见,防护件7通过曲形竖壁71 (可分割为数段)以卡扣的方式钩挂在刚性支撑件10上,所述竖壁71与所述刚性支撑件10的曲形内边缘13相接合。通过使竖壁71的端齿80与刚性支撑件10的边缘13的端齿81相接合,来实现这一固定。竖壁71和边缘13具有与圆形盘相同的曲率半径。防护件7进一步包括具有外边缘74的平坦外部76,以及具有内边缘73的平坦内部79。肋78的末端为平坦部分72,所述平坦部分72位于径向平面上,并延伸至防护件7的内边缘73 ;肋78从竖壁71径向地延伸。防护件7的外边缘74邻接主体2的曲形外边缘15。所述平坦部分72能更有效地处理朝向盘I中心的粉尘,从而有助于吸收粉尘。还设置有内部环形肋75,其与所述平坦部分72相连,以增强牢固性。防护件7与支撑件10的接合确定了双吸室的结构,该双吸室由外围室20和中心室21构成,粉尘从盘I的外围孔31进入该外围室20中,而从孔3进入中心室21中。如图2所示,通过将竖壁71和防护件7的平坦外部76朝盘13以及刚性支撑件10的外边缘15靠近,从而形成了外围吸室20。中心吸室21向内打开,且由竖壁71、防护件7的内部平坦部分70以及支撑件10三者界定形成。来自孔3和外围室20的粉尘通过竖壁71上的开口 22被送入所述室21内。图5到图8展示了盘I的第二个实施例(同一附图标记代表相似部件),其中,防护件700通过连接件(非限制性地,为螺钉连接件100)在靠近针5的、支撑件10的中心部分101处钩挂在盘的刚性支撑件10上。图5到8非限制性地描述了防护件的紧固系统,其特征是,防护件700具有带螺母102的中心环形嘴103,该螺母紧固在螺钉104上,所述螺钉104位于刚性支撑件10的中心部分101的环形边缘105上。图5到8所示的防护件700与图I到4中的防护件7基本相同,除了与支撑件10的连接装置和连接点不同防护件700不再是卡扣在外直径上,而是卡扣在内直径上。因此,曲形竖壁71不再具有连结齿80 ;类似地,曲形内边缘13不具有连结齿81。在图5到8所示的实施例中,外围吸室20是通过将壁71和防护件700的平坦外部76朝刚性支撑件10的表面13和外边缘15靠近而形成的。防护件700完全覆盖吸孔3和31,并具有裂口 701,用于使粉尘经过吸室20和21到达帽9内的空间。中心吸室21向内闭合,且由曲形竖壁71、防护件70的内部平坦部分79、支撑件10以及中心环形嘴103界定形成。来自孔3和31的粉尘被输送进所述吸室20和21,所述室20和21通过壁71的开口 22相互连通。在盘的最外围区域能够更有效地除去所产生的粉尘粉尘经过外围孔31进入外·围室20内,再通过开口 22进入中心室21,接着被输送至帽9中,再进入吸管。因此,盘的下表面除加工表面之外,还能有效地除去所产生的粉尘。所述两个实施例的防护件7和700的曲形壁71通过开口 22调节室20和21之间的真空差。因此,发现在防护件7和700下方更靠外围的区域(S卩,外围室20),粒子的速度加快了。在常规条件下,这种速度的增大决定了相对于所加工表面的环境压力值的压力降的增加,从而引起盘的靠外区域处吸力的增大。外围室20通过从外为空31中吸收粉尘颗粒,从而大致加速了粉尘颗粒的运动。通过开口 22加速的粉尘颗粒优选地到达中心室21。通过不同的孔分布,外围孔31和外围吸室20的组合效果能够使人们根据加工类型和所吸收的粉尘流来确定具有优选吸力的不同配置。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加工表面的盘(1),包括主体(2),所述主体(2)具有用于吸尘的孔(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加工表面的盘(1),包括主体(2),所述主体(2)具有用于吸尘的孔(3,31)和通道(4),在所述主体(2)的上方钩着一防护件(7,700),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件(7,700)包括至少一个曲形竖壁(71),该曲形竖壁(71)能将外围室(20)和中心室(21)划界为双吸室。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盖多·瓦伦蒂尼,
申请(专利权)人:盖多·瓦伦蒂尼,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