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柴胡桂枝干姜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64352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0 18: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柴胡桂枝干姜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其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按重量配比为:柴胡8份、桂枝3份、干姜2份、栝楼根4份、黄芩3份、牡蛎2份、炙甘草2份。其生产过程包括:超音速气流粉碎、醇水提取、超声波粉碎提取、水煎浓缩、超音速喷雾干燥、纳米研磨、高压乳匀、纳米粒制备等。本发明专利技术注重运用纳米载体联用技术所体现出的多协同、多靶向等优点。规模化生产后,可大幅减少生产成本,大幅提高产品质量,可使药物的靶向性、缓控释性更强。可内外给药并举,可按子午流注、人体气血流动规律分别在四个时间段服用。还可以制备成膜剂、透皮剂按子午流注、人体气血流动规律分别贴在人体不同部位,可通过皮肤直接吸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柴胡桂枝干姜汤整合型新剂型,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柴胡桂枝干姜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
技术介绍
中药水煎液复方药效化学反应因化学成分太多,暂时还未被揭示其神秘面纱,但中药方剂中一些神秘黑箱药效作用就藏在中药水煎液中,不能一味最求中药西化、中药现代化而只用单体和有效部位。中药水煎浓缩液不能弃之不用!中药方剂用水煎煮时,由于方剂合煎时的高温以及溶液中复杂的化学环境,可能在溶液中发生固有物质间的络合、水解、氧化、还原等反应,从而生成溶液中原来没有的某些新物质,这些新物质对全方产生增效、减毒或改性等药效作用。加强中药方剂水煎液中新成分形成机制、稳定性及其药效的研究,对提高中药复方和新药水平,逐步缩小中药复方和中药新药与国际间的差距,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研究开发中药新药增加了新途径和新来源。 我国药品管理相关法规规定,改变剂型作为新药研究来管理。制剂水平的落后不仅影响药物疗效的发挥,而且导致药品附加值低,直接影响市场竞争和产业经济效益,是造成我国医药工业产品数量位居世界前列而产值仅相当于一两个跨国制药公司的主要原因之一 O新药、新剂型开发水平能体现一个国家的医药工业的经济与技术实力。我国口服制剂约占各种全身给药制剂的2/3,加快研制和推广口服缓控释制剂是当前急需要做的工作。柴胡桂枝干姜汤处方来源于《伤寒论》。该方的药物组成为柴胡半斤,桂枝3两(去皮),干姜2两,栝楼根4两,黄芩3两,牡蛎2两(熬),甘草2两(炙)。用法用量以水I斗2升,煮取6升,去滓,再煎取3升,温服I升,日3次。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功用和解少阳,兼化痰饮。主治伤寒4-5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胸胁满微结,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及牡疟、劳疟、疟久不愈者。现用于肝炎、窦性心动过速、冠心病心动过缓、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白塞氏综合征、痤疮、乳腺囊性增生等。各家论述①《伤寒明理论》:《内经》曰热淫于内,以苦发之。柴胡、黄芩之苦,以解传里之邪;辛甘发散为阳,桂枝、甘草之辛甘,以散在表之邪;咸以软之,牡蛎之咸,以消胸胁之满;辛以润之,干姜之辛,以固阳虚之汗;津液不足而为渴,苦以坚之,栝楼之苦以生津液。②《古方选注》以桂枝行太阳未罢之邪,重用柴胡、黄芩转少阳之枢,佐以干姜、甘草,开阳明之结,使以花粉,佐牡蛎深入少阴,引液上升,救三阳之热。不必治厥阴,而三阳结邪,一一皆从本经而解矣。用柴胡和少阳之阳,即用黄芩和里;用桂枝和太阳之阳,即用牡蛎和里;用干姜和阳明之阳,即用天花粉和里;使以甘草,调和阴阳,其分两阳分独重柴胡者,以正疟不离手少阳也;阴药独重于花粉者,阴亏之疟,以救液为急务也。③《金鉴》:少阳表里未解,故以柴胡桂枝合剂而主之,即小柴胡汤之变法也。去人参者,因其正气不虚;减半夏者,以其不呕,恐助燥也。加栝楼根,以其能止渴兼生津液也;倍柴胡加桂枝,以主少阳之表;加牡蛎,以软少阳之结。干姜佐桂枝,以散往来之寒;黄芩佐柴胡,以除往来之热,且可制干姜不益心烦也。诸药寒温不一,必需甘草以和之。初服微烦,药力未及;复服汗出即愈者,可知此证非汗出不解也。④《寒温条辨》柴胡除少阳之寒热,桂枝解太阳之余邪,花粉彻阳明之渴热,干姜去胸胁之烦满,甘草调汗下之误伤,此少阳阳明两解之治法也。⑤《金匮玉函经二注》用柴胡为君,发其郁伏之阳;佐以桂枝、干姜,散其肌表之痹;栝楼根、牡蛎为臣,除留热、消瘀血;佐以黄芩助柴胡,治半表半里;甘草以和诸药、调阴阳也。得汗则痹邪散,血热行而病愈耳。⑤《中国医学大辞典》柴胡、桂枝、黄芩,并转少阳之枢,而达太阳之气;牡蛎则启厥阴之气,以解胸胁之结;栝楼根引水液上升,而止烦渴;汗下后,中气必虚,故用甘草理中。临床应用①郁冒《成绩录》一农夫,年三十余,去年起,郁冒时发,有时稍吐血,盗汗,往来寒热,微渴而脐旁动悸,予本方治之而愈。②肝炎《刘渡舟医案》刘某某,男,54岁。患肝炎而腹胀作泻,不欲饮食,胁痛及背。服药无数,效果不显。某君请余为治。脉弦而缓,舌淡苔 白,此乃肝病及脾,脾阳先衰之象。为疏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12g,黄芩4. 5g,炙甘草9g,干姜9g,花粉12g,牡蛎12g。凡4服而腹胀与泻俱止,饮食较前为多,精神亦有好转。后以肝脾共调,佐以健脾利湿之品,肝功化验日趋正常而愈。③窦性心动过速《北京中医》(1988;3:19):康某,男,20岁。半年来胸闷心悸不止,形瘦颧红,左乳下其动应衣,每入夜则身冷寒战,至后半夜身热汗出而解,昼日无寒热,脘痞纳呆,口干唇燥,舌质红,舌体略胖,苦薄白,脉弦细疾数。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心率Iio次/分。予柴胡桂枝干姜汤加龙骨30g,五味子10g。服药3剂后心悸大减,寒热止,纳增,脉转和缓(90次/分)。上方剂量减半,再予3剂而愈。④冠心病心动过缓《北京中医》(1988 ;3 :19):赵某,女,60岁。3年前确诊为冠心病,现心中空虚怔仲,稍动作即心中(个詹)(个詹)大动,不能下地行走,已I月有余,曾服消心痛、活心丹等中西药不效。心电图心率50次/分,ST段III、V5下移O. 05。伴头昏身热,微恶寒,时自汗出,口干苦不欲饮,纳食尚好,神情郁闷,大便时溏时结。体丰,舌略红略胖,苔薄白微黄,脉迟缓。投柴胡桂姜汤加五味子6g,3剂,水煎服。药尽诸症均减,已下地活动,脉和缓¢0-70次/分)。上方去五味子,加川贝10g,炒麦芽15g,继服3剂,追访至今未再发。⑤月经不调《古方便览》一妇人,平素月经不调,其气上冲,两胁急缩,腰痛不可忍,经行之时,脐下疼痛,下如豆汁,一日或半日即止,已十余年。诊之,胸胁苦满,脐上动悸甚,予本方,服之数月,前证得愈。③乳腺囊性增生症《新医药学杂志》(1979 ;1:33)王某,女,39岁。左乳房外上方有一肿块,如核桃大,肿块近处,有黄豆大数粒小肿块,右乳房中上方稍偏外侧,有一肿块如大枣状,触之有痛感,质坚硬,推之可移,边界不清,而两腋下淋巴结不肿大,诊断为乳癖(乳腺囊性增生症),给以本方,服20剂后,两侧乳房肿块全消,自觉症状消失而痊愈。3年后随访,未见复发。药理研究①对内分泌腺的影响《药学杂志》(1980 ;6 =602,607):实验研究证实,本方及单味柴胡可使肾上腺与胸腺等脏器发生重量变化,特别是柴胡的有效成分柴胡皂甙可使肾上腺肥大,造成胸腺萎缩,柴胡皂甙d的作用最显著。②保肝作用《药学杂志》(1984 ;7 :798)实验性肝损害证实,当腹腔注射D-半乳糖胺后,分别给与本方和小柴胡汤等柴胡方剂,能抑制血清转氨酶(GPT、GOT)上升(抑制率60% )。③抗癫痫作用《生药学杂志》(1978 ;4 273):本方加芍药的溶液对软体动物(蜗牛)的神经节细胞有抑制作用,实验表明有抗戊四氮(PTZ)作用,方中芍药、生姜、桂枝有与本方加芍药相同的抗PTZ作用。对小鼠听源性惊厥呈有意义的抑制,证实了在临床上抗癫痫的疗效。本专利技术具有实质的创新性和突破性进展是已找出柴胡桂枝干姜汤现代中药新剂型中西医理论相结合的关键点,本专利技术将及时填补国内外在运用“纳米载体联用技术”和以中西医结合理论研发“柴胡桂枝干姜汤整合型新剂型”领域的空白,产品具有靶向分布广等优点,国内外无相同或类似的文献报道。研发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通过国际一级查新报告和专利检索显示本专利技术的实质性进步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柴胡桂枝干姜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其特征在于:该新剂型有效成分的原料及重量配比——柴胡8份、桂枝3份、干姜2份、栝楼根4份、黄芩3份、牡蛎2份、炙甘草2份。其中,所述各中药富含有机锌、硒等一种或多种微量元素。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洪舒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知微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杨洪舒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