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侯氏黑散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64349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0 18: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侯氏黑散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按重量配比为:菊花40份、白术10份、细辛3份、茯苓3份、牡蛎3份、桔梗8份、防风10份、人参3份、矾石3份、黄芩5份、当归3份、干姜3份、川芎3份、桂枝3份。其生产过程包括:超音速气流粉碎、醇水提取、超声波粉碎提取、水煎浓缩、超音速喷雾干燥、纳米研磨、高压乳匀、纳米粒制备等。本发明专利技术注重运用纳米载体联用技术所体现出的多协同、多靶向等优点。规模化生产后,可大幅减少生产成本,大幅提高产品质量,可使药物的靶向性、缓控释性更强。可内外给药并举,可按子午流注、人体气血流动规律分别在四个时间段服用。还可以制备成膜剂、透皮剂按子午流注、人体气血流动规律分别贴在人体不同部位,可通过皮肤直接吸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侯氏黑散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本专利技术还涉及。
技术介绍
中药水煎液复方药效化学反应因化学成分太多,暂时还未被揭示其神秘面纱,但中药方剂中一些神秘黑箱药效作用就藏在中药水煎液中,不能一味最求中药西化、中药现代化而只用单体和有效部位。中药水煎浓缩液不能弃之不用!中药方剂用水煎煮时,由于方剂合煎时的高温以及溶液中复杂的化学环境,可能在溶液中发生固有物质间的络合、水解、氧化、还原等反应,从而生成溶液中原来没有的某些新物质,这些新物质对全方产生增效、减毒或改性等药效作用。加强中药方剂水煎液中新成分形成机制、稳定性及其药效的研究,对提高中药复方和新药水平,逐步缩小中药复方和中药新药与国际间的差距,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研究开发中药新药增加了新途径和新来源。 我国药品管理相关法规规定,改变剂型作为新药研究来管理。制剂水平的落后不仅影响药物疗效的发挥,而且导致药品附加值低,直接影响市场竞争和产业经济效益,是造成我国医药工业产品数量位居世界前列而产值仅相当于一两个跨国制药公司的主要原因之一 O新药、新剂型开发水平能体现一个国家的医药工业的经济与技术实力。我国口服制剂约占各种全身给药制剂的2/3,加快研制和推广口服缓控释制剂是当前急需要做的工作。侯氏黑散处方来源于《金匮要略》卷上。该方的药物组成为菊花40分,白术10分,细辛3分,获茶3分,牡贩3分,桔梗8分,防风10分,人参3分,帆石3分,黄岑5分,当归3分,干姜3分,弯3分,桂枝3分。用法上为散。每服方寸匕,酒送下,每日I次,初服20日,温酒调服。常宜冷食60日止。药积在腹中不下也,热食即下矣,冷食自能助药力。功用驱风除热,通经活络。主治大风四肢烦重,风癫,中风瘫痪。目前临床将本方广泛运用于痹证、中风、顽麻、痫证、狂证、头痛、眩晕等多种与风邪有关的疾病,疗效卓著。此方临床应用发现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改善血液流变性,加快血流速度,改善微循环等作用,有临床报道该方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亦取得良好效果。方论本证为阳气不足,大风直中脏腑所致。病位主要在脾,病势却在欲化热而尚未化热之际,故四肢烦重与心中恶寒不足并见。《沈注金匮要略》云“直侵肌肉脏腑,故为大风,邪困于脾,则四肢烦重,阳气虚而未化热,则心中恶寒不足”。用侯氏黑散其玄机主要在于补脾胃、祛风邪。试用白术、茯苓、人参、干姜以补脾益气;菊花、防风、细辛、桂枝以祛风散邪。特别重用菊花,以能并去内外之风邪也;当归、川芎养血活血,此“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义;桔梗、矾石降气化痰,以使风邪无所恋;黄芩、牡蛎清热敛阴,以制风邪之所散。全方药味虽多而不杂,配伍虽繁而严谨,可谓步步为营,丝丝入筘。景岳论治中风,首推侯氏黑散。方中菊花清头明目,占全方比例40% ;矾石燥湿祛痰涤痰,因其末色黑,故名黑散。该方中菊花、黄芩清头胸之热、肝经之火,配合潜降虚阳的牡蛎,共奏清肝潜阳之功效;矾石涤痰排垢,配合桂枝有升有降,祛经络之痰;防风、桂枝、细辛搜散阴寒,祛风通络,温阳通脉;茯苓、白术、干姜温中健脾胜湿;人参、当归、川芎活血祛瘀通络。全方治寒、治热、治虚、治实各有所为;治风、治痰、治血、治痹、治火,中风之术尽矣。故临床用其辨证加味治疗脑梗塞疗效满意。各家论述I.《医方集解》:此手太阴、少阴、足厥阴药也。菊花秋生,得金水之精,能制火而平木,木平则风息,火降则热除,故以为君;防风、细辛以祛风;当归、川芎以养血;人参、白术以补气;黄芩以清肺热,桔梗以和膈气,茯苓通心气而行脾湿,姜、桂助阳分而达四肢,牡蛎、白矾酸敛涩收,又能化顽痰,加酒服者,以行药势也。2.《张氏医通》方中用菊花四十分为君,以解心下之蕴热;防、桂、辛、桔以升发腠理;参、苓、白术以实脾杜风;芎、归以润燥熄火;牡蛎、矾石,以固涩肠胃,使参术之性留积不散,助其久功;干姜、黄芩,一寒一热,寒为风之响导,热为火之反间。用温酒服者,令药性·走表以开其痹也。郭雍曰黑散本为涤除风热,方中反用牡蛎、矾石止涩之味,且令冷食,使药积腹中,然后热食,则风热痰垢与药渐而下之也。3.《医方论》:此方刘宗厚与喻嘉言俱谓其风药太多,不能养血益筋骨;汪(i刃I)庵谓用此方者,取效甚多。各执一见。予谓方中四物咸备,不可谓无血药也。若中风初起表邪重者,用之尚可取效,然石膏、细辛二味,必须减去。临床应用尚XX,男,60岁。患者身体肥胖,患高血压十余年,收缩压经常波动在190-220mmHg之间。自觉头昏,手足麻木,步履艰难。近一年多来,语言涩滞,行动迟呆。经常服用“脉通”、“降压灵”等药品,但只能将血压暂时降低,停药后即又回升。后给于侯氏黑散共180克,研为细末,凉开水送下,日服二次,共服半月,服完后血压降至180/120mmHg。此后患者对此药颇具信心,长期服用,血压一直稳定到160-1 IOmmHg之间。结语1、高血压病是慢性疾患,非短时间能治愈。如证状不太迫切时,可将本方研为散剂,日服12-15克,缓缓收功,以资巩固疗效。如病情严重,刻不容缓时,除配合西药降压外,可将此方用水煎服,菊花量可用60克,其它药按比例类推。美尼尔氏综合征患者,男,42岁,机关干部。2002年5月8日晨3时许,因连续I周饮酒熬夜,而突发头晕、目眩,伴耳鸣、恶心。急来我院急诊,初诊为“美尼尔氏综合征”,予低分子右旋醣酐、步复迈等扩血管药物治疗后,症状暂时控制,但I天后即复发,故求中医治疗。刻诊头晕、眼花、耳鸣、胸闷、恶心、乏力、四肢麻木、语声低微、汗出不止、恶风、手足欠温,舌质淡、苔白、脉浮大。证属肝肾亏虚、风阳上扰而致眩晕。治仿侯氏黑散养血补脾,化痰熄风。处方桂枝IOg,菊花15g,白术15g,获茶IOg,防风IOg,细辛5g,当归10g,川芎10g,桔梗10g,黄芩10g,牡蛎30g,首乌15g,阿胶15g,黑芝麻15g,白矾研末冲月艮lg。7剂,水煎服。服后眩晕止,诸症平。继以杞菊地黄丸养阴滋肾以善其后,并嘱其禁酒及劳欲,调理3个月未再复发。按该患者系中年男子,肝肾阴虚,酒湿生痰,终致风、火、痰上扰空窍,发为眩晕。以往治法常以镇肝熄风汤或天麻钩藤饮之属,虽亦可获一定疗效,但药后常易复发。因思脑为髓海,空窍之内隧隙颇多,而风气上扰无处不到,难以尽除,必须采用填补空隙之法,方可使空窍之风,无隙可乘。故用仲景侯氏黑散养血熄风,填补隧隙,佐以首乌、龟板、阿胶、黑芝麻等补肾填精而收全功。慢性结肠炎患者,女,50岁。自1995年起出现间歇性腹痛、腹泻,常便中带血,经检查诊断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曾多次住院治疗,予抗生素、激素及药物灌肠、穴位注射及中药奢苓白术散、痛泻要方、乌梅丸等加减均未见明显好转,于2003年5月人我科治疗。乙状结肠镜检查肠粘膜上覆盖灰白色渗出物,肠腔狭窄,管腔内见成片的豆粒大小肉芽组织增生,结肠段消失。症见腹痛,先痛后泻,泻后痛减,情绪激动后加重,矢气频做,肠鸣音亢进,舌质红,苔薄,脉 弦。证属肝风内动,肝气乘脾,治以平肝熄风,培土填塞。予侯氏黑散防风30g,白术30g,菊花IOg,桔梗IOg,人参IOg,获茶15g,当归IOg,川弯10g,干姜IOg,桂枝15g,细辛5g,牡虫厉30g,龙骨30g,赤石脂20g,五味子15g,白帆,研末冲服lg。水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侯氏黑散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新剂型有效成分的原料及重量配比——菊花40份、白术10份、细辛3份、茯苓3份、牡蛎3份、桔梗8份、防风10份、人参3份、矾石3份、黄芩5份、当归3份、干姜3份、川芎3份、桂枝3份。其中,所述各中药富含有机锌、硒等一种或多种微量元素。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洪舒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知微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杨洪舒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