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桂枝附子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64350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0 18: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桂枝附子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按重量配比为:桂枝9份、芍药9份、生姜9份、大枣3份、甘草6份、附子6份。其生产过程包括:超音速气流粉碎、醇水提取、超声波粉碎提取、水煎浓缩、超音速喷雾干燥、纳米研磨、高压乳匀、纳米粒制备等。本发明专利技术注重运用纳米载体联用技术所体现出的多协同、多靶向等优点。规模化生产后,可大幅减少生产成本,大幅提高产品质量,可使药物的靶向性、缓控释性更强。可内外给药并举,可按子午流注、人体气血流动规律分别在四个时间段服用。还可以制备成膜剂、透皮剂按子午流注、人体气血流动规律分别贴在人体不同部位,可通过皮肤直接吸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桂枝附子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本专利技术还涉及。
技术介绍
中药水煎液复方药效化学反应因化学成分太多,暂时还未被揭示其神秘面纱,但中药方剂中一些神秘黑箱药效作用就藏在中药水煎液中,不能一味最求中药西化、中药现代化而只用单体和有效部位。中药水煎浓缩液不能弃之不用!中药方剂用水煎煮时,由于方剂合煎时的高温以及溶液中复杂的化学环境,可能在溶液中发生固有物质间的络合、水解、氧化、还原等反应,从而生成溶液中原来没有的某些新物质,这些新物质对全方产生增效、减毒或改性等药效作用。加强中药方剂水煎液中新成分形成机制、稳定性及其 药效的研究,对提高中药复方和新药水平,逐步缩小中药复方和中药新药与国际间的差距,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研究开发中药新药增加了新途径和新来源。我国药品管理相关法规规定,改变剂型作为新药研究来管理。制剂水平的落后不仅影响药物疗效的发挥,而且导致药品附加值低,直接影响市场竞争和产业经济效益,是造成我国医药工业产品数量位居世界前列而产值仅相当于一两个跨国制药公司的主要原因之一 O新药、新剂型开发水平能体现一个国家的医药工业的经济与技术实力。我国口服制剂约占各种全身给药制剂的2/3,加快研制和推广口服缓控释制剂是当前急需要做的工作。桂枝附子汤处方来源于《伤寒论》。该方的药物组成为桂枝三两45g(去皮)、芍药三两45g、甘草二两30g (炙)、生姜三两45g (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15g (炮)。现代用量桂枝(9克)、芍药(9克)、生姜(9克)、大枣(3枚)、甘草(6克)、附子(3-6克)。功用祛风除湿,温经散寒。主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现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属于风寒湿邪而成者。方论桂枝与附子同用首见于《伤寒论》,一般认为取方中桂枝辛温、附子辛热之性,其中桂枝温通阳气,畅达经气,祛风散寒,走皮肤和营卫,入关节温津血。附子温壮阳气,驱逐寒湿,与桂枝相用,共同达到振奋阳气,驱散风寒湿邪的目的。并用两药又加生姜、大枣、甘草,其中生姜与桂枝相用,调和营卫,倍增振奋阳气,驱散寒湿;与附子相和,助阳而散寒,大率补中益气,与桂姜合用,温阳以补阳。甘草益气补中,与大率相用,益气助阳,与桂、附、姜相伍,温阳益气补阳,调和诸药,诸药相伍,温阳、助阳、补阳,祛风胜湿散寒,以治疗阳虚肌痹证。桂枝附子汤配伍得当,治法严谨,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理论,对该方的临床应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各家论述柯琴曰是方以附子加入桂枝汤中,大补表阳也。表阳密,则漏汗自止,恶风自罢矣。汗止津回,则小便自利,四肢自柔矣。汗漏不止与大汗出同,从而化变病则异。①《注解伤寒论》不呕不渴,里无邪也;脉得浮虚而涩,身有疼烦,知风湿但在经也。与桂枝附子汤,以散表中风湿。风在表者,散以桂枝、甘草之辛甘;湿在经者,逐以附子之辛热;姜、枣辛甘,行营卫、通津液,以和表也。②《伤寒论类方》此即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但彼桂枝用3两,附子用I枚,以治下后脉促、胸满之症;此桂枝加I两,附子加2枚,以治风湿身疼、脉浮涩之症。I方而治病迥殊,方名亦异,分两之不可忽如此,义亦精矣。③《伤寒论方解》:加桂、附,是因冲逆、恶寒、身体烦疼、四肢掣痛诸症较重的关系。桂枝、甘草与大枣同用,可以平冲逆,能治心下悸或脐下悸;桂枝、甘草与生姜同用,辛甘发散,能解表而散水气,以防水溃入胃。附子如只用I枚的小剂量,那只是为回阳设;如用到2枚或3枚之多,那便是取其温经止痛了。临床报道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炎马维智用桂枝附子汤原方治疗经过Jones诊断标准得以确诊的类风性关节炎患者,并与水杨酸制剂相比较,该方疗效和达到疗效的时间与水杨酸制剂相近;日本学者今田屋章等经过临床实践认为本方加味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一定疗效。腰膝痛、坐骨神经痛、产后痹痛万友生曾报道治疗腰膝痛患者,本方3剂取效,用·于坐骨神经痛属于风寒湿痹者亦有一定疗效。产后身痛亦称产后关节痛、产后痛风,多因产后气血俱虚、营卫失调、风寒湿邪、乘虚而入,使气血凝滞不通所致。曹云云报道用该方加味治疗妇女产后身痛,总有效率达95%。寒疝、阳痿早泄王占玺道曾治诊断为寒疝患者和阳痿早泄患者,用桂枝附子汤加味治疗而愈。真心痛、低血压、心动过缓现代药理研究也证明桂附有很好的强心作用。用该方加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一定疗效。儿科病王其仙报道桂枝附子汤加味用以治疗小儿虚寒泄泻、虚寒喘咳、虚寒关节痛、虚寒呕吐、虚寒腹痛、胃痛等,有很好的疗效。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日本赤泽好温报道,用本方加味治疗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取得较好效果。其他除以上报道外,还有用桂枝附子汤加味治疗乙型肝炎、喉炎、支气管炎、甲状腺机能减退症、心肌炎、多发性神经炎等报道。药理研究日本学者报道,通过实验研究证明,本方加白术、白芍、茯苓,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抗炎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免疫反应和一些化学介质的作用有关,并可避免皮质醇及非皮质醇类抗炎药的显著不良反应;还报道该方通过实验证明,对氧化苦接触性皮炎(迟发型超敏反应)有抑制作用。对于高岭土-角叉菜胶诱发的足水肿(急性渗出性炎症模型)有显著抑制作用,而对右旋糖酐诱发的足水肿无影响;邱明义等通过附子汤、桂枝附子汤、芍药甘草汤的抗炎镇痛作用的比较研究,证明桂枝附子汤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抗炎作用不明显。近年来,采用中医经典方及其加减方治疗风湿痹证以其疗效好、副作用小而倍受欢迎,在痹证的防治中越来越显出优势,因此对中医古方的开发和中药新药的研究也倍受关注。象桂枝附子汤这样的经典方是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精髓的具体体现,而该方又在中医临床不同的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历两千年而不衰。因此,对其全方进行进一步开发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当然中医古方(复方)的研究又恰恰是中医药现代研究的难点之一。我国近年来在中药复方药理的研究上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化学药物和国外某些复方药理研究相比较有较大的差距。这就需要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从中医药理论出发,建立起符合中医病证的动物模型、实验手段和方法,加大中医古方的研究开发力度,使这些古方得到更充分合理的应用。本专利技术具有实质的创新性和突破性进展是已找出桂枝附子汤现代中药新剂型中西医理论相结合的关键点,本专利技术将及时填补国内外在运用“纳米载体联用技术”和以中西医结合理论研发“桂枝附子汤整合型新剂型”领域的空白,产品具有靶向分布广等优点,国内外无相同或类似的文献报道。研发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通过国际一级查新报告和专利检索显示本专利技术的实质性进步和新颖性。利用国内外数据库进行了查新检索,综合国内外文献阅读、分析对比得到以下结论“联用技术研发纳米药物整合型新剂型”项目,其创新点1)采用富含微量元素的中药纳米粉体、药物单体、有效部位、有效部位群、中药浸膏、水煎浓缩液等以不同药物载体制备出不同粒径大小的纳米球、纳米囊、聚合物胶束、固体酯质纳米粒、磁性纳米粒、免疫纳米粒、纳米乳剂、混悬剂、囊泡、药质体、微胶囊、毫微粒、毫微球、毫微襄等,然后混匀分别装入软、硬胶囊中同时联合使用并制备成一种整合型新剂型或根据以上方法制备成其他类型的整合型新剂型;2)运用纳米载体联用技术和中西医结合 理论研发“纳米药物整合型新剂型”,产品具有靶向分布广、缓控释性能强等特点;在国内文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桂枝附子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新剂型有效成分的原料及重量配比——桂枝9份、芍药9份、生姜9份、大枣3份、甘草6份、附子6份。其中,所述各中药富含有机锌、硒等一种或多种微量元素。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洪舒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知微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杨洪舒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