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吕锡明专利>正文

应急遥控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61568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6 14: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源,尤其是一种应急遥控电源,属于遥控电源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电源本体及与所述电源本体匹配的遥控器;通过变压器及整流桥得到+12V电压,所述+12V电压通过第一稳压电路对电池组充电电路内的电池组进行充电,电池组能够通过第二稳压电路提供芯片工作所需的+5V工作电压,电源本体通过第三接头接收遥控器的遥控信号,控制芯片通过按键与第三接头实现对遥控器的学习码学习辨识,提高了整个遥控电源工作的可靠性;控制芯片对遥控器输入的遥控信号解析后,控制第四接头、第五接头的工作状态,通过电池组的持续供电,能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安防系统工作的可靠性,结构紧凑,适用范围广,使用成本低,安全可靠。(*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源,尤其是一种应急遥控电源,属于遥控电源的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改善,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人们对居住环境的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家庭安全防护系统中,最常用的是将金属材料焊接成框式结构的防盗栅栏固定在门窗外,要求较高的住宅区还会在门窗外安装红外感应器、磁感应器、热敏感应器及气体报警器等装置。常用的防盗报警方式主要存在以下不足门窗与安防系统为分体式单独设计,传感元件裸露在外,易遭破坏误报率高,功能单一,操作繁琐,安装复杂,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目前,遥控电源在正常供电情况下均能进行遥控操作,但是当外部电源被切断后,遥控电源便不能为整个安防系统提供工作电源。换言之,当遥控电源的外部电源被人为切断后,整个安防系统将立即停止工作。因此,如何在不同情况下提供可靠性地电源是整个安·防系统的关键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应急遥控电源,其结构紧凑,提高电源工作的可靠性,使用成本低,安全可靠。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应急遥控电源,包括电源本体及与所述电源本体匹配的遥控器;所述电源本体包括变压器,所述变压器的二次绕组通过整流桥整流后与第一稳压电路的IN端相连,所述第一稳压电路的OUT端与第十一电阻的一端相连,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通过第十三电阻与第一稳压电路的ADJ端相连,且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通过第三二极管与电池组充电电路的阳极端相连,电池组充电电路的阴极端接地,第一稳压电路的IN端通过第一电容接地;第一稳压电路的ADJ端与第七三极管的集电极端相连,第七三极管的发射极端通过第二十四电阻接地,第七三极管的基极端通过第二十二电阻分别与第五二极管的阴极端、第四三极管的基极端、第五三极管的基极端及第二十三电阻的一端相连;第二十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端与第一指示灯的一端相连,第一指示灯的另一端与第二指示灯的一端相连,第二指示灯的另一端与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端相连,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端与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端相互连接后通过第十六电阻与运算放大器的正极电源端相连;第一指示灯与第二指示灯相互连接的一端与运算放大器的负极电源端相连;运算放大器的负极电源端与第六二极管的阳极端、第二十六电阻的一端及第二稳压电路的GND端相连;第六二极管的阴极端与运算放大器的反相端相连,运算放大器的反相端通过第十九电阻与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端及运算放大器的正极电源端相连;第二十六电阻的另一端通过可变电阻与第十七电阻串联后与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端相连,可变电阻的调节端与运算放大器的同相端相连;第三三极管的基极端通过第十四电阻与第一稳压电路的IN端相连;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端与第二稳压电路的IN端相连,第二稳压电路的IN端通过第二电容与第二稳压电路的GND端相连,第二稳压电路的OUT端通过第三电容与第二稳压电路的GND端相连;第二稳压电路的OUT端与控制芯片的VCC端、接收头的VCC端相连,且第二稳压电路的OUT端通过第四电容、第二电阻、第四电阻分别与控制芯片的RST端、控制芯片的TDX/P3. I端、第五接头的一端相连;第五接头的另一端接地;控制芯片的RST端通过第一电阻接地;控制芯片的GND端及接收头的GND端均接地;控制芯片的T0/P3. 4端通过第三电阻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端相连,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端接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端通过继电器调节第四接头与第二稳压电路的OUT端的连接;控制芯片的Pl. 7端与接收头的DAT端相连。所述整流桥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四二极管及第七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阳极端与第四二极管的阳极端相互连接后与第一稳压电路的IN端相连,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端与变压器二次绕组的一端相连,且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端与第二二极管的阳极端相连,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端与第七二极管的阴极端相连连接后接地;第七二极管的阳极端与 变压器二次绕组的另一端相连,且第七二极管的阳极端与第四二极管的阴极端相连;所述整流桥将变压器二次绕组的电压整流后输出+12V的电压。所述控制芯片的XTAL2端与控制芯片的XTALl端通过晶振相互连接;控制芯片的XTAL2端与第五电容的一端相连,控制芯片的XTALl端与第六电容的一端相连,第五电容的另一端与第六电容的另一端相互连接后接地;控制芯片的TXD/P3. I端与按键的一端相连,按键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端通过继电器的线圈与第二稳压电路的OUT端相连,且第二稳压电路的OUT端通过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第四接头的一端相连,第四接头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稳压电路米用LM317。所述第二稳压电路米用7805。本技术的优点通过变压器及整流桥得到+12V电压,所述+12V电压通过第一稳压电路对电池组充电电路内的电池组进行充电,电池组能够通过第二稳压电路提供芯片工作所需的+5V工作电压,电源本体通过第三接头接收遥控器的遥控信号,控制芯片通过按键与第三接头实现对遥控器的学习码学习辨识,提高了整个遥控电源工作的可靠性;控制芯片对遥控器输入的遥控信号解析后,控制第四接头、第五接头的工作状态,通过电池组的持续供电,能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安防系统工作的可靠性,结构紧凑,适用范围广,使用成本低,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I所示本技术包括电源本体及与所述电源本体匹配的遥控器;通过遥控器能调节电源本体输出状态。所述电源本体包括变压器B,所述变压器B的二次绕组通过整流桥整流后与第一稳压电路U8的IN端相连,本技术实施例中整流桥包括第一二极管Dl、第二二极管D2、第四二极管D4及第七二极管D7,所述第一二极管Dl阳极端与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端相互连接后与第一稳压电路U8的IN端相连,第一二极管Dl的阴极端与变压器B 二次绕组的一端相连,且第一二极管Dl的阴极端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端相连,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端与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端相连连接后接地;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端与变压器B 二次绕组的另一端相连,且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端与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端相连;所述整流桥将变压器B 二次绕组的电压整流后输出+12V的电压。变压器B的一次绕组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接头J1、第二接头J2相连,变压器B的一次绕组通过第一接头J1、第二接头J2与外部交流电源相连。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稳压电路U8米用LM317芯片,所述第一稳压电路U8的OUT端与第十一电阻Rll的一端相连,第十一电阻Rll的另一端通过第十三电阻R13与第一稳压电路U8的ADJ端相连,且第十一电阻Rll的另一端通过第三二极管D3与电池组充电电路BTl的阳极端相连,电池组充电电路BTl的阴极端接地,第一稳压电路U8的IN端通过第一电容Cl接地;第一稳压电路U8的ADJ端与第七三极管Q7的集电极端相连,第七三 极管Q7的发射极端通过第二十四电阻R24接地,第七三极管Q7的基极端通过第二十二电阻R22分别与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端、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端、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端及第二十三电阻R23的一端相连;第二十三电阻R23的另一端接地。第一稳压电路U8将整流桥整流后的+12V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急遥控电源,包括电源本体及与所述电源本体匹配的遥控器;其特征是:所述电源本体包括变压器(B),所述变压器(B)的二次绕组通过整流桥整流后与第一稳压电路(U8)的IN端相连,所述第一稳压电路(U8)的OUT端与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相连,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通过第十三电阻(R13)与第一稳压电路(U8)的ADJ端相连,且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通过第三二极管(D3)与电池组充电电路(BT1)的阳极端相连,电池组充电电路(BT1)的阴极端接地,第一稳压电路(U8)的IN端通过第一电容(C1)接地;第一稳压电路(U8)的ADJ端与第七三极管(Q7)的集电极端相连,第七三极管(Q7)的发射极端通过第二十四电阻(R24)接地,第七三极管(Q7)的基极端通过第二十二电阻(R22)分别与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端、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端、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端及第二十三电阻(R23)的一端相连;第二十三电阻(R23)的另一端接地;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端与第一指示灯(D8)的一端相连,第一指示灯(D8)的另一端与第二指示灯(D9)的一端相连,第二指示灯(D9)的另一端与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端相连,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端与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端相互连接后通过第十六电阻(R16)与运算放大器(U10A)的正极电源端相连;第一指示灯(D8)与第二指示灯(D9)相互连接的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10A)的负极电源端相连;运算放大器(U10A)的负极电源端与第六二极管(D6)的阳极端、第二十六电阻(R26)的一端及第二稳压电路(U2)的GND端相连;第六二极管(D6)的阴极端与运算放大器(U10A)的反相端相连,运算放大器(U10A)的反相端通过第十九电阻(R19)与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端及运算放大器(U10A)的正极电源端相连;第二十六电阻(R26)的另一端通过可变电阻(R21)与第十七电阻(R17)串联后与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端相连,可变电阻(R21)的调节端与运算放大器(U10A)的同相端相连;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端通过第十四电阻(R14)与第一稳压电路(U8)的IN端相连;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端与第二稳压电路(U2)的IN端相连,第二稳压电路(U2)的IN端通过第二电容(C2)与第二稳压电路(U2)的GND端相连,第二稳压电路(U2)的OUT端通过第三电容(C3)与第二稳压电路(U2)的GND端相连;第二稳压电路(U2)的OUT端与控制芯片(U1)的VCC端、接收头(J3)的VCC端相连,且第二稳压电路(U2)的OUT端通过第四电容(C4)、第二电阻(R2)、第四电阻(R4)分别与控制芯片(U1)的RST端、控制芯片(U1)的TDX/P3.1端、第五接头(J5)的一端相连;第五接头(J5)的另一端接地;控制芯片(U1)的RST端通过第一电阻(R1)接地;控制芯片(U1)的GND端及接收头(J3)的GND端均接地;控制芯片(U1)的TO/P3.4端通过第三电阻(R3)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端相连,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端接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端通过继电器(T1)调节第四接头(J4)与第二稳压电路(U2)的OUT端的连接;控制芯片(U1)的P1.7端与接收头(J3)的DAT端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锡明
申请(专利权)人:吕锡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