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母线上引连铸法用的结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6101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铜母线上引连铸法用的结晶器,铜液的牵引结晶通道的截面呈腰鼓形,即矩形截面的长边为向外凸出的弧线,采用所述结晶器连续铸造出的铜坯料被牵引穿过拉拨模的正矩形孔后,形成的铜母线成品表面平整光滑,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使用所述的结晶器,使铜母线的生产可采用连续铸造法,从而降低铜母线的生产成本。(*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上引连续铸造条状铜材的结晶器。变电站使用的大电流导线为片状的铜条,称为铜母线。生产铜母线的传统方法是将电解铜熔炼铸锭,然后二次加热后热轧(或热挤压)成铜母线坯,再经拉拨成铜母线。该方法设备投资大,能耗大,产品成本高。目前,生产截面为圆形的铜导线,已较普遍地采用了上引连铸法,即用引杆穿过结晶器插入熔融的铜液中,引杆向牵引,凝在引杆端部的铜液随之进入结晶器中结晶、冷凝,又相当于引杆,连续上引可铸出很长的铜杆。该方法设备投资小,成本低。由于连续铸造的铜材结晶较粗大、疏松,必须使铸造的坯料穿过一个拉拨模的孔,通过拉拨、压缩改善铜材的物理性能并保证尺寸精度。对于圆形截面的铜材坯料,拉拨后截面仍为圆形,该拉拨工艺没有困难。但对于矩形截面的铜坯,拉拨后其矩形截面的长边必然向内凹陷变成凹鼓形,而不符合铜母线的技术标准。因而目前尚无其他厂家可采用上引连铸法生产铜母线。本技术之目的是给出一种铜母线上引连铸法所用的结晶器,以使铜母线的生产可采用上引连铸法,从而降低铜母线生产的设备投资及生产成本。所述的铜母线上引连铸法用的结晶器,由铜液的牵引结晶通道外包有冷却水道构成,其铜液的牵引结晶通道的截面呈腰鼓形,即短形截面的长边为向外凸出的弧线。由于铜液的牵引结晶通道的矩形截面的长边向外凸出,连续铸造出的铜坯截面基本呈矩形、但表面略凸出,坯料被牵引穿过拉拨模的正矩形孔后,形成的铜母线成品的表面平整光滑,没有凹陷。使用所述的结晶器,使铜母线的生产可以采用上引连铸法,从而大大降低生产线的设备投资。经检测,采用所述结晶器生产的铜母线,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附图说明图1所述结晶器的剖视图。图2铜液的牵引结晶通道的截面图。铜液的牵引结晶通道1的上部由金属板构成,通道1的下端由石墨构成可浸入铜液中。牵引结晶通道1外包有冷却水道2。牵引结晶通道1的横截面呈腰鼓形,即矩形截面的长边3向外凸出为弧线。权利要求1.铜母线上引连铸法用的结晶器,由铜液的牵引结晶通道(1)外包有冷却水道(2)构成,其特征在于,铜液的牵引结晶通道(1)的截面呈腰鼓形,即矩形截面的长边(3)为向外凸出的弧线。专利摘要铜母线上引连铸法用的结晶器,铜液的牵引结晶通道的截面呈腰鼓形,即矩形截面的长边为向外凸出的弧线,采用所述结晶器连续铸造出的铜坯料被牵引穿过拉拨模的正矩形孔后,形成的铜母线成品表面平整光滑,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使用所述的结晶器,使铜母线的生产可采用连续铸造法,从而降低铜母线的生产成本。文档编号B22D11/04GK2235335SQ95213250公开日1996年9月18日 申请日期1995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1995年5月30日专利技术者王思协, 龙庆成, 涂相淙 申请人:番禺依默克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铜母线上引连铸法用的结晶器,由铜液的牵引结晶通道(1)外包有冷却水道(2)构成,其特征在于,铜液的牵引结晶通道(1)的截面呈腰鼓形,即矩形截面的长边(3)为向外凸出的弧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思协龙庆成涂相淙
申请(专利权)人:番禺依默克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