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O型圈套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60899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6 1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蓄电池O型圈套封装置,包括蓄电池传送带,设有:O型圈筛分振动盘;与所述O型圈筛分振动盘的物料出口相连接的O型圈传送槽;架设在所述蓄电池传送带上方的支撑架;与所述支撑架滑动配合的移动座,该移动座上设有竖直导轨;用于从O型圈传送槽向蓄电传送O型圈的拾取臂,该拾取臂与所述竖直导轨滑动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蓄电池O型圈自动套封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可以高效率的进行O型圈安装,同时,不会对极柱和O型圈造成伤害。(*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蓄电池生产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蓄电池O型圈套封装置
技术介绍
铅酸蓄电池的主要组成是正极板、负极板、电解液、隔膜、电池槽和盖,其中正极板和负极板均由板栅和活性物质构成;板栅用于支持活性物质,并同时起到导电作用,一般使用铅锑合金,也可使用纯铅或其他铅合金;在充电状态时,正极板活性物质为二氧化铅,负极活性物质为海绵状铅,在放电状态时, 正极和负极的活性物质均为硫酸铅。正极板和负极板交替排列放置,并在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放置隔膜,若干正极板和负极板构成极群,极群装在绝缘的电池槽内,边极板一般为负极板,正极板和负极板上均带有极耳,相同极性的极耳焊接在一起形成汇流排,相邻的不同极性汇流排通过跨桥连接,汇流排上设有伸出电池盖的极柱,用于外接电源或用电设备。极柱外需设有密封结构,防止蓄电池中的点解液溢出。申请号为200620016996. 6的技术公开了一种蓄电池极柱密封结构,包括蓄电池极柱、中盖板及其上的极柱孔,还包括极柱螺母、极柱孔螺母和O型圈;蓄电池极柱有一极柱外螺纹区,该极柱外螺纹区下方是极柱平台;所述极柱孔有一极柱孔平台,还有极柱孔内螺纹区;所述O型圈的内缘位于极柱平台上,被旋于极柱外螺纹区的极柱螺母压紧;0型圈的外缘位于极柱孔平台上,被旋于极柱孔内螺纹区的极柱孔螺母压紧。现有技术中,操作人员利用专用套筒将O型圈套中蓄电池极柱上,依靠手工将O型圈摇下去,操作费时费力,同时,很容易对极柱和O型圈造成损害,一方面增加耗材,另一方面增加不良品率,导致生产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紧凑的蓄电池O型圈自动套封装置,可以高效率的进行O型圈安装,同时,不会对极柱和O型圈造成伤害。一种蓄电池O型圈套封装置,包括蓄电池传送带,设有O型圈筛分振动盘;与所述O型圈筛分振动盘的物料出口相连接的O型圈传送槽;架设在所述蓄电池传送带上方的支撑架;与所述支撑架滑动配合的移动座,该移动座上设有竖直导轨;用于从O型圈传送槽向蓄电池传送O型圈的拾取臂,该拾取臂与所述竖直导轨滑动配合。O型圈在O型圈筛分振动盘内排列,仅水平放置的O型圈可以进入所述的O型圈传送槽,所述拾取臂沿所述移动座上的竖直导轨下降,拾取O型圈后上升,然后随移动座沿水平导轨滑动至蓄电池上方,将拾取臂上的O型圈套封在蓄电池的极柱上。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架上设有水平导轨,所述移动座与该水平导轨滑动配合。所述移动座沿所述水平导轨滑动,可以保证移动座沿水平导轨滑动的平稳性,同时利于控制移动座的移动距离。作为优选,所述拾取臂包括与所述竖直导轨滑动配合的升降座、竖直连接在所述升降座底部的套筒、螺纹配合在所述套筒顶部的压帽、穿设在所述套筒底部的顶针、位于所述顶针伸入套筒一端与压帽之间的弹簧;其中所述套筒内壁与顶针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轴向限位部件。所述压帽将弹簧封装在套筒内,所述弹簧在O型圈套封时,使套筒可以相对顶针 移动,所述拾取臂反复做升降运动,套筒将顶针上套的O型圈套装在极柱上;所述轴向限位部件防止顶针被弹簧从套筒底端挤出。作为优选,所述轴向限位部件为位于所述套筒底端开口部位的内凸缘,以及位于所述顶针伸入套筒一端的膨胀头。所述膨胀头被内凸缘卡在套筒内部,使所述顶针不会被弹簧从套筒底端开口挤出。作为优选,所述顶针延伸出套筒一端的端头部位与O型圈内缘紧配合。所述顶针延伸出套筒一端的端头部位为粗糙的表面,顶针伸入O型圈后,与O型圈紧密配合,防止O型圈在移动座移动过程中从顶针上脱落。作为优选,所述顶针延伸出套筒一端的端头部位设有与O型圈内缘相配合的增摩螺纹。所述顶针延伸出套筒一端的端头部位设有增大与O型圈摩擦力的增摩螺纹,防止O型圈在移动座移动过程中从顶针上脱落。套筒可直接固定在移动座底部,也可通过压帽与移动座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压帽与所述升降座螺纹连接。可以使所述压帽不容易从移动座上脱落,提高连接的稳定性。本技术蓄电池O型圈自动套封装置,结构紧凑,代替了传统的手工逐个安装O型圈,可以高效率的进行O型圈安装,同时,不会对极柱和O型圈造成损伤。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O型圈套封装置拾取臂拾取O型圈时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O型圈套封装置拾取臂安装O型圈时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O型圈套封装置移动座及拾取臂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O型圈套封装置中套筒、顶针及弹簧部位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蓄电池O型圈套封装置做详细描述。如图I、图2、图3所示,一种蓄电池O型圈套封装置包括蓄电池传送带11,架设在蓄电池传送带上方的支撑架10,与支撑架10滑动配合的移动座4,移动座4上设有竖直导轨7,与竖直导轨7滑动配合的拾取臂,O型圈筛分振动盘9以及与O型圈筛分振动盘9物料出口相连接的O型圈传送槽12。支撑架10横跨在蓄电池传送带11的上方,支撑架10上设有水平导轨13,移动座4可沿水平导轨13水平移动,移动座4上设有竖直导轨7。如图3、图4所示,拾取臂包括升降座3、位于升降座3底部竖直布置的套筒2、与套筒2螺纹配合的压帽14、穿设在套筒2底部的顶针以及位于顶针I伸入套筒2 —端与压帽14之间的弹簧8 ;升降座3与竖直导轨7滑动配合,移动座4上设有驱动气缸5,升降座3与该驱动气缸5的活塞杆相连,可在驱动气缸5的驱动下沿竖直导轨7做升降运动;套筒2通过压帽14与升降座3的底部螺纹连接,升降座3沿竖直导轨7滑动,从而带动套筒2以及顶针升降,弹簧8可以在升降座3升降时,使顶针I相对套筒2产生相对位移,顶针I将O型圈置于于极柱上方,套筒2将O型圈下压套在极柱上。顶针I与O型圈接触的端部设有增摩螺纹,增加顶针I与O型圈之间的摩擦力,防止O型圈从顶针I上滑落。套筒2的底端开口部位设有内凸缘,顶针I伸入套筒2的一端具有膨胀头,内凸缘将膨胀头卡在套筒内部,使顶针I不会被弹簧8从套筒2底端开口挤出。·本技术蓄电池O型圈套封装置工作时,O型圈在筛分振动盘9的振动下排列,仅水平放置的O型圈进入O型圈传送槽12,移动座4沿水平导轨13移动至O型圈传送槽12的上方,驱动气缸5驱动升降座3下降,顶针I插入O型圈内,驱动气缸5驱动升降座3上升,移动座4沿水平导轨13移动至传送带上的蓄电池极柱上方,驱动气缸5驱动升降座3下降,顶针I将O型圈置于极柱上方,升降座3反复升降微小距离,套筒2下压O型圈使其脱离顶针I并套在极柱上,蓄电池进入下一工序,升降座3上升,进入下一次循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举例,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蓄电池O型圈套封装置,包括蓄电池传送带(11 ),其特征在于,设有 O型圈筛分振动盘(9); 与所述O型圈筛分振动盘(9)的物料出口相连接的O型圈传送槽(12); 架设在所述蓄电池传送带(11)上方的支撑架(10 ); 与所述支撑架(10 )滑动配合的移动座(4),该移动座(4)上设有竖直导轨(7 ); 用于从O型圈传送槽(12)向蓄电池传送O型圈的拾取臂,该拾取臂与所述竖直导轨(7)滑动配合。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蓄电池O型圈套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0)上设有水平导轨(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蓄电池O型圈套封装置,包括蓄电池传送带(11),其特征在于,设有:O型圈筛分振动盘(9);与所述O型圈筛分振动盘(9)的物料出口相连接的O型圈传送槽(12);架设在所述蓄电池传送带(11)上方的支撑架(10);与所述支撑架(10)滑动配合的移动座(4),该移动座(4)上设有竖直导轨(7);用于从O型圈传送槽(12)向蓄电池传送O型圈的拾取臂,该拾取臂与所述竖直导轨(7)滑动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正望佘仁松陈志平代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天能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