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连铸钢及有色金属坯料的结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5899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钢及有色金属连铸方坯、矩形坯、板坯及圆坯结晶器,其型腔(3)的浇入端(1)与出口端(2)形状不同,型腔中上部有一与坯形相同的过渡面(8),过滤面(8)以上型腔由角弧面(11)、基本曲面(9)通过连接弧面(12)连接形成压缩变形区;过渡面(8)以下型腔角部凸出,角弧面11、基本曲面(9)通过连接曲面(13)连接形成收缩容让区。型腔在液面波动区采用直筒或小锥度段,以减小振痕;波动区以下为抛物线型。该结晶器对温度、成分及拉速度变化较为适应。(*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钢的方坯连铸、板坯连铸、多边形坯及圆形坯连铸的结晶器,亦可用于铜、铝及其他有色金属的连续铸锭,该结晶器具有一个两端开口、断面形状不同的型腔。从连铸技术进行工业化生产以来,采用了各种型式的结晶器。目前普遍采用的是筒单直锥筒形中空结晶器,其锥度按经验选定,计算公式为T=B1-B0B1×L×100=0.7~1.0%/m]]>式中T为锥度,B1为入口宽度,B0为出口宽度,L为结晶器管腔长度,单位为米。该公式适用于长度为0.7~0.8m的结晶器。这种结晶器由于锥度计算不能完整反映钢及有色金属在结晶器内凝固及温降过程中的收缩实质,因此在实际运用中,为避免锥度过大,导致凝固面两侧对结晶器相邻两侧壁的过大压力,从而形成过大的拉坯阻力,引起拉漏,因此通常实用的结晶器锥度往往比金属实际收缩值略小。这样在凝固过程中,随坯壳增厚和表面温度降低,面部收缩先将坯壳角部拉离结晶器角部型腔形成角部气隙,进一步冷却将使面部离开结晶器冷却面,铸坯周围形成环形气隙,使传热条件恶化,金属的凝固系数急剧下降。对用于钢坯连铸的结晶器,综合凝固系数只有18~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钢及有色金属连铸的方坯、矩形坯、多边形坯、板坯及园坯结晶器,它是一个从浇入端(1、01)至出口端(2、02)的中空型腔(3、03),沿着型腔(3、03)周边具有数个曲面,在型腔(3、03)的中上部有一过渡面(8、08),其结构特征在于:在所述方坯、矩形坯、多边形坯、板坯结晶器,沿着型腔(3)周边间隔分布4个或4个以上的基本曲面(9),型腔(3)的每一角部还具有一固定半径的角弧面(11),在过渡面(8)以上部分,每一角弧面(11)与其相邻两边的基本曲面(9)通过连接弧面(12)相连接,形成一个压缩变形区,在过渡面(8)以下部分,角弧面(11)与基本曲面(9)通过与角弧面(11)相切的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冷继元唐晓虎
申请(专利权)人:冶金工业部马鞍山钢铁设计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