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强夯机的减震系统及具有其的强夯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252943 阅读:3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5 17: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强夯机的减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油缸,所述油缸包括具有内腔的缸体和将内腔分隔成有杆腔和无杆腔的活塞;分别通过第一和第二油路通道与有杆腔和无杆腔连通的第一和第二蓄能器;可分别用于控制第一和第二油路通道中的液压油油压的第一和第二溢流阀;第一和第二节流阀,所述第一和第二节流阀的进口分别与第一和第二蓄能器的所述一端连通且出口之间连接有泄流通道;第一和第二单向阀,第一和第二单向阀的出口分别与第一和第二油路通道连通且进口之间连接有回油通道,泄流通道内的压力低于回油通道内的压力。该减震系统可对强夯机臂架进行更加有效地减震,从而延长强夯机和臂架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强夯机。(*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强夯机的减震系统及具有其的强夯机
技术介绍
强夯机主要用于强夯施工,强夯机一般使用一根高度钢丝绳连接脱钩器与车架,通过提升钢丝绳来调节夯锤的起升高度,强夯作业时夯锤到达一定高度后,可控制脱钩器释放下方的夯锤,由于夯锤载荷的释放从而对臂架造成强烈的冲击,臂架减震目前多采用机械弹簧装置,但机械弹簧装置所能提供的弹力有限,在双向振动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提供臂架所需的阻尼力,无法得到较好的减震效果,进而影响臂架的使用寿命和整车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强夯机的减震系统,所述减震系统可对强夯机的臂架进行更有效地减震,延长强夯机和臂架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减震系统的强夯机。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强夯机的减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油缸,每一个所述油缸均包括具有内腔的缸体和可移动地设在所述内腔内的活塞,所述活塞将所述内腔分隔成有杆腔和无杆腔;第一和第二蓄能器,所述第一蓄能器通过第一油路通道与所述有杆腔连通且所述第二蓄能器通过第二油路通道与所述无杆腔连通;第一和第二溢流阀,所述第一和第二溢流阀可分别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和第二油路通道中的液压油油压不高于预先设定的阈值;第一和第二节流阀,所述第一和第二节流阀的进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蓄能器的所述一端连通,且所述第一和第二节流阀的出口之间连接有泄流通道;第一和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一和第二单向阀的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油路通道连通,且所述第一和第二单向阀的进口之间连接有回油通道,其中所述泄流通道内的压力低于所述回油通道内的压力。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强夯机的减震系统,可在强夯机进行打夯操作释放夯锤后,有效地对臂架的双向震动即往复震动提供阻尼力,快速衰减臂架的震幅,使强夯机能够快速进入下次打夯操作,提高打夯效率,同时减少臂架震动对强夯机的影响,提高强夯机工作环境的稳定性、舒适性和安全性,从而延长强夯机和臂架的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另外,本减震系统结构简单、构造合理,不需增加电气元件以及额外能源,无需复杂的操作过程控制和动力供给,节约了能源,进一步降低了成本。此外,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减震系统适应性强,且可制作成独立的模块使用,对现有强夯机只需在臂架的防后倾杆上设置本系统即可。另外,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强夯机的减震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缸为两个,每一个所述油缸的所述有杆腔与所述第一油路通道相连通,每一个所述油缸的所述无杆腔与所述第二油路通道相连通。有利地,所述第一油路通道与所述有杆腔的上部连通且所述第二油路通道与所述无杆腔的下部连通。由此可充分利用有杆腔和无杆腔的腔室内的空间。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溢流阀为先导式溢流阀或直动式溢流阀,所述第二溢流阀为先导式溢流阀或直动式溢流阀。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减震系统还包括第一和第二油箱,其中所述回油通道的末端与所述第一油箱连通,所述泄流通道的末端与所述第二油箱连通。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强夯机,包括车体;臂架,所述臂架的下端可枢转地设在所述车体上;至少一个防后倾杆,每一个所述防后倾杆分别设在所述臂架与所述车体之间;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减震系统,其中所述减震系统的所述活塞·杆的自由端与所述防后倾杆的后端相连;平衡组件,所述平衡组件设在所述车体上以平衡所述臂架;提升组件,所述提升组件包括吊钩和设在所述吊钩下方、用于吊持夯锤的脱钩器,其中所述强夯机的提升绳的前端与所述吊钩相连;和用于控制所述提升组件工作的控制单元。可选地,所述防后倾杆为两根,所述减震系统的所述油缸为两个。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两根防后倾杆沿水平方向间隔开地设置在所述臂架与所述车体之间。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平衡组件包括人字架,所述人字架设在所述车体上且位于所述臂架的后侧并与所述臂架间隔开;臂架拉绳,所述臂架拉绳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臂架的上端和所述人字架的上部相连。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强夯机,通过设置减震系统,在打夯操作时可更好地对臂架进行减震,快速衰减臂架的震幅,提高打夯效率,延长强夯机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I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强夯机的减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和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强夯机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 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 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下面参考图I-图2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强夯机1000的减震系统100,减震系统1000用于对强夯机1000的臂架300进行有效减震。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减震系统100,包括至少一个油缸I、第一蓄能器2a、第二蓄能器2b、第一溢流阀3a、第二溢流阀3b、第一节流阀4a、第二节流阀4b、第一单向阀5a和第二单向阀5b。如图I所示,每一个油缸I均包括具有内腔的缸体11可移动地设在内腔内的活塞12,活塞12将内腔分隔成有杆腔13和无杆腔14,其中活塞12上设有活塞杆15,活塞杆15的自由端从有杆腔13内延伸出。具体地,在本技术的一个示例中,油缸I为两个,且沿水平方向(即图I中的A方向,图2中垂直于纸面方向)间隔开设置。第一蓄能器2a通过第一油路通道6a与有杆腔13连通且第二蓄能器2b通过第二油路通道6b与无杆腔14连通。具体而言,当活塞杆15带动活塞12向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强夯机的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油缸,每一个所述油缸均包括具有内腔的缸体和可移动地设在所述内腔内的活塞,所述活塞将所述内腔分隔成有杆腔和无杆腔;第一和第二蓄能器,所述第一蓄能器通过第一油路通道与所述有杆腔连通且所述第二蓄能器通过第二油路通道与所述无杆腔连通;第一和第二溢流阀,所述第一和第二溢流阀可分别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和第二油路通道中的液压油油压不高于预先设定的阈值;第一和第二节流阀,所述第一和第二节流阀的进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蓄能器的所述一端连通,且所述第一和第二节流阀的出口之间连接有泄流通道;第一和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一和第二单向阀的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油路通道连通,且所述第一和第二单向阀的进口之间连接有回油通道,其中所述泄流通道内的压力低于所述回油通道内的压力。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启文栗秀花倪晋杰梁兴龙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