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包钢水缓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48720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5 07: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间包钢水缓冲装置,安装在钢包长水口正下方的中间包底部,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外壁为矩形椭圆状筒体结构,中心内壁为上下连通的同心椭圆形开口,且下口椭圆形大于上口椭圆形;底部到下口以及下口到上口的连接处均呈弧形过渡;下口椭圆形在长轴方向的两侧壁各开一侧孔。钢水注入该装置后,碰到底部和上下口的内壁后,钢流的动能逐渐衰减,从而降低钢液向上的动能和速度,冲击力明显下降,防止中间包液面“眼圈”的形成,减少钢液的二次氧化和卷渣。(*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冶金连铸
,具体涉及一种中间包钢水缓冲装置
技术介绍
连铸中间包是钢包与结晶器之间的一个过渡性容器。其主要功能是存储、分流钢包注入的钢水,降低钢水静压力和去除夹杂物。在连铸过程中,来自钢包的注流会带来以下问题(I)速度高,动能大,对中间包底部工作衬的冲击严重,会大幅降低中间包使用寿命;(2)钢包注流相当于“喷射泵”,如果密封不好会把周围空气卷入钢液,破裂成为直·径很小的气泡,形成附加环流,加重钢水的二次氧化;(3)钢包注流进入中间包的冲击区,是一个高度湍流的区域,导致中间包钢液面形成“眼圈”,造成钢液的二次氧化和中包渣卷入。针对以上问题,目前常见的解决办法有以下几种(I)为了解决钢水注流对中间包底部工作衬冲击的问题,目前常见的办法是在中间包冲击区底部加装一块冲击板以保护中间包底部工作衬,如专利号CN201020691022.4的《连铸中间包长寿命双浇位冲击板》。(2)为了解决钢水高速流动所带来的二次氧化和卷渣等问题,常用的方法是使用各种形状的湍流抑制器,它不仅可使钢液由长水口注入中间包后再返回自身,从而降低中间包注流区的湍动能,抑制表面卷渣,而且还能延长钢液在中间包内的停留时间,有利于夹杂物的上浮。另外,湍流抑制器还有减弱钢包注流对中间包冲击区包衬耐火材料的冲刷,提高中间包使用寿命的作用。如专利号为CN03211065. O的《连铸中间包湍流控制器》,专利号为CN201020147751. 3的《一种中间包湍流控制器》等。但以上这些方法使得中间包内部结构复杂,加工时成型难度大,制作成本高,安装使用时费时费力,不利于现场的推广应用。此外,有的装置不能有效地保护中间包的侧壁,会降低中间包的使用寿命和对钢水形成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既能防止钢水注流对中间包底部冲击,又能有效降低钢水湍动能和流速的中间包钢水缓冲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中间包钢水缓冲装置,安装在钢包长水口正下方的中间包底部,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外壁为矩形椭圆状筒体结构,中心内壁为上下连通的同心椭圆形开口,且下口椭圆形大于上口椭圆形;底部到下口以及下口到上口的连接处均呈弧形过渡;下口椭圆形在长轴方向的两侧壁各开一侧孔。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装置采用耐侵蚀耐火材料制成。按上述技术方案,装置的各椭圆形长短轴比为I. 1:Γ .3:10按上述技术方案,下口椭圆形和上口椭圆形的相同轴长度比为I. I: f I. 2: I。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侧孔直径为30 50mm。按上述技术方案,筒体的底部厚10(Tl50mm。该装置制作好后,安装在钢包长水口正下方的中间包底部,与中间包工作衬一起烘烤干燥备用。采用此装置后,钢包的钢水通过中间包注入该装置后,碰到底部和上下口的内壁后,钢流的动能逐渐衰减,从而降低钢液向上的动能和速度,冲击力明显下降,防止中间包液面“眼圈”的形成,减少钢液的二次氧化和卷渣。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中间包底部冲击板和湍流抑制器合二为一,既能防止钢水注流对中间包底部的冲击,提高中间包使用寿命,又具有良好的防湍流效果;(2)防湍流效果好,能有效减少钢液的二次氧化和卷渣;(3).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安装方便。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结构示意图(俯视图);图2是图I的A-A剖视图(长轴剖视);图3是图I的B-B剖视图(短轴剖视);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如下底部I、侧孔2、下口 3、上口 4。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3,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实施的中间包钢水缓冲装置,安装在钢包长水口正下方,外壁呈矩形椭圆状筒体结构,筒体的底部I厚约10(Tl50mm,主要起冲击板的作用;根据中间包内腔的结构不同,装置的长短轴比约为I. 1:Γ . 3:1,筒体的中心设置上下连通的同心椭圆形开口,下口 3大于上口 4;下口 3和上口 4的相同轴长度比约为I.I: Γ1. 2:1 ;底部I到下口 3以及下口 3到上口 4的连接处均呈弧形过渡,防湍流效果好,能有效减少钢液的二次氧化和卷渣;下口 3在长轴方向的两侧壁各开一直径约为3(T50mm的侧孔2 (如图2和3),该孔的作用一是降低浇铸结束时该装置内部的残钢量,二是增加钢液流动的范围以提高中间包钢水温度场的均匀性。该装置采用耐侵蚀耐火材料制成。该装置制作好后,安装在钢包长水口正下方的中间包底部,与中间包工作衬一起烘烤干燥备用;除此之外,其他的连铸操作与常规操作相同。采用此装置后,钢包的钢水通过中间包注入该装置后,碰到底部I和上下口的内壁后,钢流的动能逐渐衰减,从而降低钢液向上的动能和速度,冲击力明显下降,防止中间包液面“眼圈”的形成,减少钢液的二次氧化和卷渣。权利要求1.中间包钢水缓冲装置,安装在钢包长水口正下方的中间包底部,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外壁为矩形椭圆状筒体结构,中心内壁为上下连通的同心椭圆形开口,且下口椭圆形大于上口椭圆形;底部到下口以及下口到上口的连接处均呈弧形过渡;下口椭圆形在长轴方向的两侧壁各开一侧孔。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采用耐侵蚀耐火材料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的各椭圆形长短轴比为I. 1:1 I. 3: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下口椭圆形和上口椭圆形的相同轴长度比为 I. 1:1 I. 2:1。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孔直径为3(T50mm。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筒体的底部厚10(Tl50mm。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中间包钢水缓冲装置,安装在钢包长水口正下方的中间包底部,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外壁为矩形椭圆状筒体结构,中心内壁为上下连通的同心椭圆形开口,且下口椭圆形大于上口椭圆形;底部到下口以及下口到上口的连接处均呈弧形过渡;下口椭圆形在长轴方向的两侧壁各开一侧孔。钢水注入该装置后,碰到底部和上下口的内壁后,钢流的动能逐渐衰减,从而降低钢液向上的动能和速度,冲击力明显下降,防止中间包液面“眼圈”的形成,减少钢液的二次氧化和卷渣。文档编号B22D41/00GK202684061SQ20122035383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0日专利技术者彭著刚, 杨治争, 王延峰, 高文芳, 张剑君, 陈俊孚, 曹同友, 孙伟, 朱万军 申请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中间包钢水缓冲装置,安装在钢包长水口正下方的中间包底部,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外壁为矩形椭圆状筒体结构,中心内壁为上下连通的同心椭圆形开口,且下口椭圆形大于上口椭圆形;底部到下口以及下口到上口的连接处均呈弧形过渡;下口椭圆形在长轴方向的两侧壁各开一侧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著刚杨治争王延峰高文芳张剑君陈俊孚曹同友孙伟朱万军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