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晶体钢连铸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4821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连铸生产薄包晶体钢板的方法,这些包晶体钢的特点为含碳量在0.1%和0.15%之间,有时在0.09%和0.16%之间,该方法的特征在于铸模至少在模子的第一段的锥度为0.02/米和0.06/米之间;铸模振动频率应该在300次/分和500次/分之间;上下行程则在±2.5毫米和±4毫米之间,总行程为5毫米至8毫米;且限制初次和二次冷却。(*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独立权利要求所述包晶体钢连铸法。包晶体钢指含碳量在0.10%至0.15%的钢,偶尔也指含碳量在0.09%—0.16%的钢。本专利技术方法应用于连铸具有高的机械和技术特性的特种钢薄板的生产领域。薄板指厚度小于90毫米到95毫米,宽度在800毫米与2500—3000毫米之间的钢板。本专利技术方法的目的在于减小包晶钢发生疵点、表面凹凸不平、且极易发生裂缝和凹痕的特点,这些缺陷使包晶钢无法以满意的质量获得大规模的使用。包晶体钢,即含碳量在0.1%至0.15%(即使含碳量范围有时扩大到0.09%到0.16%)的低碳钢具有若干由其成分造成的冶金特性,从而若想获得良好的质量,铸造过程就得极为精细。这类钢所遇到的典型缺陷是存在着表面不平和凹痕,这种缺陷在包晶体钢的含碳量为0.1%到0.13%时特别严重。这种缺陷主要是由在冷却阶段、特别是温度在1493℃到T’时所发生的同素异形转化而引起的。1493℃是包晶温度,在此温度下,组分B的液体(其含碳量为0.51%)以及组分H(其含碳量为0.10%)的固态δ相开始成核并生成组分J(含碳量为0.15%)的γ相。此种转化在恒温下继续到液相完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连铸生产薄包晶体钢板的方法,包晶体钢特点是其含碳量在0.1%至0.15%之间,有时甚至在0.09%至0.16%之间,该方法的特征在于:铸模至少在其第一段的锥度为0.02/米至0.06/米,铸模的振动频率应该在300次/分至500次/分,而上下行程在±2.5毫米和±4毫米之间,总行程则在5毫米至8毫米,并且限制初次和二次冷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恩伯托梅罗尼多蒙尼科W奴萨安多卡伯尼
申请(专利权)人:丹尼利机械厂联合股票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IT[意大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