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铸中间包挡渣墙,墙体的下方设有流钢口,顶部设有吊环,墙体呈等腰梯形结构,墙体的中间包渣线区部位埋设有密度大于其余部分的含碳加强板,含碳加强板的厚度为墙体厚度的1/2~1/3,且含碳加强板的两侧均包裹在墙体中;该含碳加强板中部的厚度大于上下两端的厚度,且含碳加强板的前后表面从上到下呈弧形过度,墙体上贯穿其前后表面的流钢口的大小在沿其内钢水流动的方向上不断变小。挡渣墙通过浇注料和含碳加强板共同成型,在挡渣墙渣线区域形成两种材质复合的整体结构,有助于提高挡渣墙的抗冲刷与抗侵蚀能力。采用这种挡渣墙后,可以明显提高中间包挡渣墙的使用寿命,方便脱模,提高产品的成品率。(*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连铸中间包挡渣墙,墙体的下方设有流钢口,顶部设有吊环,墙体呈等腰梯形结构,墙体的中间包渣线区部位埋设有密度大于其余部分的含碳加强板,含碳加强板的厚度为墙体厚度的1/2~1/3,且含碳加强板的两侧均包裹在墙体中;该含碳加强板中部的厚度大于上下两端的厚度,且含碳加强板的前后表面从上到下呈弧形过度,墙体上贯穿其前后表面的流钢口的大小在沿其内钢水流动的方向上不断变小。挡渣墙通过浇注料和含碳加强板共同成型,在挡渣墙渣线区域形成两种材质复合的整体结构,有助于提高挡渣墙的抗冲刷与抗侵蚀能力。采用这种挡渣墙后,可以明显提高中间包挡渣墙的使用寿命,方便脱模,提高产品的成品率。【专利说明】一种连铸中间包挡渣墙
本技术涉及一种复合结构连铸中间包挡渣墙,特别是一种在渣线区域预埋含碳加强板的复合结构挡渣墙。 技术背景 挡渣墙,又称堰,是用耐火浇注料制成的预制件,它横跨整个中间包宽度,从中间包上部延伸至距中间包底部一定距离,钢水可从其下方流过。挡渣墙是连铸中间包的重要组成成分,它可以改变钢液在中间包的流动状态,延长钢液在中间包内的停留时间,促进钢液中的夹渣物上浮排出。在使用时,钢液从钢包流入中间包中,经稳流器流向中间包两头,被挡渣墙所阻挡。在这一过程中,挡渣墙直接受到高温钢液的剧烈冲刷,同时钢液在流动过程中,钢水与钢渣分离,钢水从挡渣墙下方流走,钢渣漂浮在钢水上,直接与挡渣墙渣线区接触。因此挡渣墙渣线区域受钢水冲刷和钢渣侵蚀最为严重。实践证明,挡渣墙渣线区域是整个挡渣墙内部结构的薄弱环节,在用后的挡渣墙中被侵蚀损坏最为严重,挡渣墙渣线区域的抗侵蚀能力对挡渣墙的使用寿命有直接的影响。 传统的连铸中间包挡渣墙选用单一材质结构的挡渣墙耐火浇注料,一般材质选用高铝质、刚玉质、铝镁质、镁质或镁硅质等;在成型时,只需将该浇注料加水搅拌均匀后,浇入到符合尺寸要求的模具中震动成型,经过养护脱模烘烤等工艺制成预制件。 这种连铸中间包挡渣墙的特点是:挡渣墙选用单一材质结构耐火浇注料浇注成型,成型工艺简单。 这种连铸中间包挡渣墙的缺点是:在挡渣墙使用过程中,由于挡渣墙渣线区域受到钢渣直接接触,渣线区域被钢液侵蚀的速度远远高于挡渣墙的其他部位,渣线区域会首先被侵蚀,随着渣线区域的侵蚀程度逐渐发展扩大,会导致整个挡渣墙的损毁;这样由于渣线区域被提前损坏,从而降低了整个挡渣墙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在渣线区预埋含碳加强板的复合材质结构的中间包挡渣墙,来增强挡渣墙的抗侵蚀能力,延长挡渣墙的使用寿命,同时,方便脱丰旲,提闻广品的成品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连铸中间包挡渣墙,包括一墙体,墙体的下方设有流钢口,顶部设有吊环,所述的墙体呈等腰梯形结构,且其上底面的长度大于下底面的长度,墙体上部对应于中间包渣线区的部位埋设有密度大于其余部分的含碳加强板,含碳加强板沿墙体的长度方向由一端延伸至另一端,所述含碳加强板的厚度为墙体厚度的1/2?1/3,且含碳加强板的两侧均包裹在墙体中;该含碳加强板中部的厚度大于上下两端的厚度,且含碳加强板的前后表面从上到下呈弧形过度,所述墙体上贯穿其前后表面的流钢口的大小在沿其内钢水流动的方向上不断变小。 所述含碳加强板的高度为墙体高度的1/3?1/4,且含碳加强板的顶端距离墙体顶端的高度为墙体高度的1/6?1/10。 所述流钢口的个数至少为两个,且左右对称设置。 墙体后表面的流钢口的面积大小为前表面流钢口面积大小的1/3?1/2。 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1.本技术的含碳加强板,其含碳材质本身具有优越的抗渣侵蚀性能,再加上是机压成型,强度高、密度大,这样在挡渣墙渣线区中预埋含碳加强板能够大大提高挡渣墙的抗侵蚀能力,同时,挡渣墙渣线区中预埋的含碳加强板,还可以提高挡渣墙渣线区域的高温抗折强度,减少渣线区开裂的情况发生,从而延长挡渣墙的使用寿命。 2.本技术采用的复合结构挡渣墙,可以提高整个中间包的使用寿命,增加中间包通钢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3.本技术采用横截面积不断变小的流钢口,使流钢口的的侧面具有一定的坡度,能够方便脱模,防止出现裂纹,提高产品的成品率。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左视图; 附图标记:1、墙体,2、流钢口,3、吊环,4、含碳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本技术所作实施方式的限制。对于所述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动,仍处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 一种连铸中间包挡渣墙,包括一墙体1,设置在墙体I下方的流钢口 2和设置在墙体I顶部的吊环3,所述的墙体I呈等腰梯形结构,且其上底面的长度大于下底面的长度,墙体I上部对应于中间包渣线区的部位埋设有密度大于其余部分的含碳加强板4,含碳加强板4沿墙体I的长度方向由一端延伸至另一端,且含碳加强板4的两侧均包裹在墙体I中;该含碳加强板4为机压成型,其中部的厚度大于上下两端的厚度,且含碳加强板4的前后表面从上到下呈弧形过度,所述含碳加强板4的厚度为墙体I厚度的1/2?1/3,含碳加强板4的高度为墙体I高度的1/3?1/4,且含碳加强板4的顶端距离墙体I顶端的高度为墙体I高度的1/6?1/10。所述墙体I上贯穿其前后表面的流钢口 2的大小在沿其内钢水流动的方向上不断变小,该流钢口 2的个数至少为两个,且左右对称设置,且墙体I后表面的流钢口 2的面积大小为前表面流钢口 2面积大小的1/3?1/2。 通过在渣线区预埋使浇注料与含碳加强板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含碳加强板材质可以是镁碳质、铝碳质、铝镁碳质等含碳材料,以镁碳质为最佳;含碳加强板的数量依据挡墙的宽度来定,数量可以是以I块、2块或者更多,以2块为最佳;含碳加强板的高度hi可根据挡渣墙高度匕和渣线区域大小而定;含碳加强板的厚度S1可根据挡渣墙的厚度62而定,一般是挡渣墙厚度的1/2?1/3 ; 本技术的一种连铸中间包挡渣墙的具体制备成型过程为: 1、将挡渣墙的制备磨具平放固定在震动台上,准备好预先混好的铝镁浇注料作为墙体的主料和镁碳质机压板; 2、将铝镁浇注料加入搅拌锅中,按要求加水,搅拌均匀; 3、开启震动台,然后将搅拌好的铝镁浇注料加入到磨具中,待加入的浇注料高度为挡墙厚度1/2-7/20时,将表面震平后,停止震动; 4、将含碳加强板,即含碳机压板平稳放入模具内浇注料上,然后在镁碳质的含碳加强板四周布满料,并在含碳加强板的上面放约50mm后的料,轻振动至平;压上定位盖板后,边振动边上料至表面泛浆而冒气泡极少、浇注体表面无无凸起颗粒,浇注程度刚到模具限位尺寸; 5、最后按照挡墙的生产工艺,包括养护、脱模、烘烤工艺进行。【权利要求】1.一种连铸中间包挡渣墙,包括一墙体(1),墙体(I)的下方设有流钢口(2),顶部设有吊环(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墙体(I)呈等腰梯形结构,且其上底面的长度大于下底面的长度,墙体(I)上部对应于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铸中间包挡渣墙,包括一墙体(1),墙体(1)的下方设有流钢口(2),顶部设有吊环(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墙体(1)呈等腰梯形结构,且其上底面的长度大于下底面的长度,墙体(1)上部对应于中间包渣线区的部位埋设有密度大于其余部分的含碳加强板(4),含碳加强板(4)沿墙体(1)的长度方向由一端延伸至另一端,所述含碳加强板(4)的厚度为墙体(1)厚度的1/2~1/3,且含碳加强板(4)的两侧均包裹在墙体(1)中;该含碳加强板(4)中部的厚度大于上下两端的厚度,且含碳加强板(4)的前后表面从上到下呈弧形过度,所述墙体(1)上贯穿其前后表面的流钢口(2)的大小在沿其内钢水流动的方向上不断变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祥魁,余海涛,李玉香,崔庆阳,李有奇,毛晓刚,寇志奇,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利尔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