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尘脱硫圆形循环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47521 阅读:2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5 06: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除尘脱硫圆形循环沉淀池,所述除尘脱硫圆形循环沉淀池包括圆形外围、水泵以及控制器;所述圆形外围包围的区域内,周向分布有多个小沉淀池,包括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第N-1沉淀池以及第N沉淀池,相邻两个沉淀池通过隔墙分割,所述第N-1沉淀池与第N沉淀池相隔的隔墙上设有溢流口,所述第一沉淀池上设置进水口;所述水泵的进水口与第N沉淀池相通;所述圆形外围包围的区域中心设有污泥集中池,所述小沉淀池底部设有污泥口,所述污泥口与污泥集中池相通,污泥口处设有阀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阀门电连接。通过污泥集中池将污泥清理,操作方便,人工劳动强度小,区别于传统的矩形沉淀池采用抓斗起重机清灰或人工清灰。(*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大气污染防治
,涉及各种锅炉和炉窑的烟气除尘脱硫处理工艺领域,特别涉及用于除尘液、脱硫液的水处理的除尘脱硫圆形循环沉淀池
技术介绍
常见的除尘脱硫沉淀池为矩形,池体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矩形沉淀池内设置有若干个钢筋混凝土浇筑的溢流隔墙,隔墙顶部设有溢流口。隔墙将矩形沉淀池分隔成若干口沉淀池。第一口沉淀池设有进水口,通过沟渠或管道与除尘脱硫设备的排水口连接。最后一口沉淀池内设置有循环泵进水管道,与循环泵进口连接。矩形沉淀池为一组单独设置或两组并连设置。采用机械清灰的矩形沉淀池设置有抓斗式起重机。矩形沉淀池的工作原理如下由除尘脱硫设备的排水口排出的含有粉煤灰及脱硫渣等杂质的循环水通过沟渠或管道流入矩形沉淀池的进水口 ;循环水在第一口沉淀池内在重力沉降的作用下,大部分的粉煤灰及脱硫渣等杂质沉入池底,循环水中较清洁的部分通过隔墙顶部的溢流口进入下一口沉淀池再次沉淀;以此类推,循环水经过若干口的沉淀池后,含有的大部分杂质被分离出来,较清洁的循环水流入最后一口沉淀池,被循环泵抽出后送入除尘脱硫设备再次使用。当矩形沉淀池内的粉煤灰及脱硫渣等杂质累积到一定的数量时,由于杂质堆积在池底,使沉淀池的有效深度减少,造成沉淀池的沉淀效果下降。此时必须对矩形沉淀池进行清灰,将杂质从沉灰池中捞出,恢复沉淀池的沉淀效果。安装有抓斗起重机的矩形沉淀池,通过操作行车上的抓斗,将每一口沉淀池内的杂质捞出。带有大量水分的粉煤灰及脱硫渣等杂质的污泥被抓斗捞出后,置放于沉淀池旁的空地上进行晾晒。晒干后的污泥由卡车运出工厂,进行填埋处理。没有安装抓斗起重机的矩形沉淀池,则通过工人使用铁铲、锄头等工具进行人工清灰。设置有两组并联的矩形沉淀池时,为不影响除尘脱硫循环水处理系统的正常的使用,当其中一组矩形沉淀池清灰时,则关闭该组沉淀池的进水口,使用备用的矩形沉淀池。上述结构的沉淀池,在使用的过程中暴露出了诸多的缺陷首先,除尘脱硫循环水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并且含有颗粒状的粉煤灰杂质。矩形沉淀池的池体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耐磨耐腐蚀性能差。由于除尘脱硫液中含有大量的粉煤灰颗粒和酸性物质,在长期冲刷和腐蚀的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池体较容易被破坏,进而出现池体漏水甚至坍塌等问题。如果池体表面铺贴花岗岩板材进行防腐,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加池体寿命,但是造价过于昂贵。其次,矩形沉淀池采用抓斗起重机或人工方式进行清灰时,将扰动循环水,使沉淀在池底的污泥被搅动、循环水变浑浊,造成沉淀池失去沉淀效果,对整个除尘脱硫系统造成影响。如果采用两组并联的沉淀池,按一备一用运行,虽然可以解决清灰时沉淀效果下降的问题,但是需增加一套沉淀池的投资成本。再次,不论是采用抓斗起重机清灰还是人工清灰,清灰时操作复杂,人工劳动强度大,且除淤时需耗费较多的人力,除淤作业时间长,排出的淤泥量多且含水量大,不易处理,并造成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清污功能好,清污操作简单,耗费人工少,作业时间短;清污作业时不需排掉沉淀池中的水,节约水;清理出的污泥为沉淀池中较为浓稠的部分,且清污量小,污泥易处理,不污染环境;不需停机操作,不影响沉淀池正常工作的除尘脱硫圆形循环沉淀池。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除尘脱硫圆形循环沉淀池,所述除尘脱硫圆形循环沉淀池包括圆形外围、水泵;所述圆形外围包围的区域内,周向分布有多级沉淀池,包括第一级沉淀池、第二级沉淀池、第N-I级沉淀池以及第N级沉淀池,相邻两级沉淀池通过隔墙分割,所述第N-I级沉淀池与第N级沉淀池相隔的隔墙上设有溢流口,所述第一级沉淀池上设置进水口 ;所述水泵的进水口与第N级沉淀池相通; 所述圆形外围包围的区域中心设有污泥集中池,各级沉淀池底部设有污泥口,所述污泥口与污泥集中池相通,污泥口处设有阀门;还包括一排污泵,所述排污泵用于排出污泥集中池中的污泥。为了使小沉淀池底部沉淀的淤泥能够顺利的流出所述的淤泥口,所述多级沉淀池底面从内往外水平高度逐渐升高,所述污泥口设置于各沉淀池底面最低位置。优选的,所述夹角的角度具体的为30° 75°。在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小沉淀池的数量能够根据实际的需要设置其具体的个数,除尘脱硫圆形循环沉淀池的圆形外围较大时就能设置更多级的沉淀池,在现有技术中,应用于除尘脱硫的沉淀池,所述沉淀池的数量为51个为最优的选择,即能将污水中的灰洛等更好的沉淀。排污泵可以直接置放于污泥集中池的底部,从而在需要将污泥集中池中的污物排出时,直接开启排污泵开始排污;所述排污泵还可以应用手动滑轮、电动葫芦或其他起重设备安装在污泥集中池的敞口上的支架处。当不需要抽出污泥时,所述起重设备将排污泵吊起,排污泵悬挂于敞口处,当需要将污泥集中池底部的污泥排出时,将污泥泵放下至污泥集中池中,进行排污的操作,该技术方案不同于现有技术的将污泥泵长期置放于污泥池的底部。在本技术的某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污泥集中池为倒锥形体,并在所述的锥形体底部设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与外界相通,在排污口处设置污泥泵,通过排污口与所述的污泥泵,将污泥集中池中的污泥排出到外界,也可以将所述的淤泥回收,并将回收的污泥晾晒,经过处理后再次循环利用。进一步的,所述污泥集中池的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本技术的某种改进技术方案中,第N-3级沉淀池、第N-2级沉淀池、第N-I级沉淀池或第N级沉淀池的外围上设有水位控制外排口,设置水位控制外排口后,可以防止沉淀池水位过高造成无序溢流。在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中,第N-2级沉淀池或第N-I级沉淀池为过滤池,所述过滤池内安装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水平横向安装于过滤池内,当除尘脱硫液进入过滤池后,由上至下穿过过滤网时,水中的杂质被拦截在过滤网上,清洁的除尘脱硫液由过滤网下部的隔墙上的过流口流入下一级沉淀池。所述除尘脱硫圆形循环沉淀池的材料为花岗岩,采用花岗岩材料砌筑,能够耐磨耐腐蚀,花岗岩圆形沉淀池的特殊结构,能够保证池体受理均匀,池体牢固结实,寿命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中采用矩形的沉淀池,矩形的沉淀池在清理污泥时,沉淀池将不能正常使用,必须设置两套独立的沉淀池轮流使用,需要人工除淤,工作效率低,制造成本闻,而且其占地面的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采用所述沉淀池采用圆形的构造,并在其中心设置污泥集中池。圆形沉淀池在清理污泥时,对除尘脱硫液的正常沉淀影响较小,因此不需要设置两套独立的沉淀池系统,圆形沉淀池的有效面积比矩形沉淀池小很多,并且圆形的沉淀池占 地面积小,特别适合场地较小的情况使用;其次,圆形沉淀池设有污泥集中池,可以采用污泥泵随时将污泥抽入污泥处理系统,抽污泥时,直接将污泥集中池底部的污泥抽出,或者可以通过污泥集中池的排污口将污泥排出,对除尘脱硫液的正常沉淀影响较小,不容易造成水质混浊;再次,通过污泥集中池将污泥清理,操作方便,人工劳动强度小,区别于传统的矩形沉淀池采用抓斗起重机清灰或人工清灰,存在清灰时操作复杂,人工劳动强度大的缺陷。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除尘脱硫圆形循环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所示除尘脱硫圆形循环沉淀池的A-A剖面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除尘脱硫圆形循环沉淀池的污泥集中池上设置污泥泵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的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除尘脱硫圆形循环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脱硫圆形循环沉淀池包括圆形外围、水泵以及控制器;所述圆形外围包围的区域内,周向分布有多级沉淀池,包括第一级沉淀池、第二级沉淀池、第N?1级沉淀池以及第N级沉淀池,相邻两级沉淀池通过隔墙分割,所述第N?1级沉淀池与第N级沉淀池相隔的隔墙上设有溢流口,所述第一级沉淀池上设置进水口;所述水泵的进水口与第N级沉淀池相通;所述圆形外围包围的区域中心设有污泥集中池,各级沉淀池底部设有污泥口,所述污泥口与污泥集中池相通,污泥口处设有阀门;还包括一排污泵,所述排污泵用于排出污泥集中池中的污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培爱陈熹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圣达科技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