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增稠沉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47516 阅读:3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5 06: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增稠沉降器,包括壳体、位于壳体顶部的搅拌电机和位于壳体内的搅拌器,所述搅拌器包括搅拌转轴和搅拌桨,所述搅拌转轴与搅拌电机连接,所述壳体顶部设有进料口,壳体底部设有出料口,壳体侧壁上部设有溢流口,所述壳体内设有从壳体顶部中心向下延伸且下端开口的进料筒体,所述进料口通过进料管与进料筒体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进料方式为从壳体中部进料,与现有设备从壳体一侧进料的方式相比,优点在于维持了搅拌扭矩平衡,不破坏沉降状态,从而使得溢流液带晶少,并且使高效增稠沉降器底部的固液比增加到70%-80%,加大了上下工序的缓冲能力,并有利于离心机连续运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固液分离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蛋氨酸生产过程中分离副产品硫酸钠使用的高效增稠沉降器
技术介绍
增稠沉降器是蛋氨酸副产品硫酸钠单元的主要设备,使用增稠沉降器对硫酸钠浆料进行增稠沉降,增稠沉降器底部的晶浆下一步进入离心机离心分离得到硫酸钠,而增稠沉降器上部的溢流液中含有要回收的蛋氨酸。将现有的增稠沉降器用于硫酸钠浆料的增稠沉降,其溢流液中带有较多的悬浮晶体,不仅影响硫酸钠的生产能力,还要影响蛋氨酸单元中蛋氨酸产品质量以及产能,并且现有的增稠沉降器沉降效率太低,停车清洗频率过高,使离心机生产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甚·至无法连续稳定运行。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增稠沉降器进行改进,要求增稠沉降器底部的晶浆浓度越高越好,有利于离心机连续运转,并且溢流液中不允许有较多的悬浮晶体,另外增稠沉降器要减少清洗频率才能保证生产的连续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增稠沉降器,使得溢流液带晶少,并且高效增稠沉降器底部的晶浆浓度高,有利于离心机连续运转。本技术的高效增稠沉降器,包括壳体、位于壳体顶部的搅拌电机和位于壳体内的搅拌器,所述搅拌器包括搅拌转轴和搅拌桨,所述搅拌转轴与搅拌电机连接,所述壳体顶部设有进料口,壳体底部设有出料口,壳体侧壁上部设有溢流口,所述壳体内设有从壳体顶部中心向下延伸且下端开口的进料筒体,所述进料口通过进料管与进料筒体连通。进一步,所述搅拌桨为框式搅拌桨,所述框式搅拌桨的外形轮廓与壳体下部内腔匹配;进一步,所述壳体下部内腔为锥形,所述框式搅拌桨的外形轮廓也为锥形,并且框式搅拌桨的外形轮廓与壳体下部内腔之间的间隙为5 15_ ;进一步,所述壳体底部还设有热水冲洗口 ;进一步,所述壳体底部还设有排污口 ;进一步,所述壳体外伴有蒸汽伴热;进一步,所述出料口的出料角度为100° 120° ;进一步,所述壳体的长径比为I :0. Γ 1. 1,所述壳体的上部为圆筒体,下部为椎体,并且圆筒体与椎体的高度比为2 3 :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在壳体内设置了从壳体顶部中心向下的进料筒体,并且进料口通过进料管与进料筒体连通,使得进料方式为从壳体中部进料,与现有设备从壳体一侧进料的方式相比,优点在于维持了搅拌扭矩平衡,不破坏沉降状态,从而使得溢流液带晶少,并且使高效增稠沉降器底部的固液比增加到70%-80%,加大了上下工序的缓冲能力,并有利于离心机连续运转;另外,本技术设置了外形轮廓与壳体下部内腔匹配的框式搅拌桨,使得搅拌时不留搅拌死角,可以防止物料粘壁,减少停车清洗频率,保证生产的连续运行。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的高效增稠沉降器,包括壳体I、位于壳体I顶部的搅拌电机2和位于壳体I内的搅拌器,所述搅拌器包括搅拌转轴3和搅拌桨4,所述搅拌转轴3与搅拌电机2连接,所述壳体I顶部设有进料口 5,壳体I底部设有出料口 6,壳体I侧壁上部设有溢流口 7,所述壳体I内设有从壳体I顶部中心向下延伸且下端开口的进料筒体8,所述进料口 5通过进料管9与进料筒体8连通;浆料从进料口 5加入,然后通过进料管9和进料筒体8从壳体I中部进料,溢流液从溢流口 7溢出,在高效增稠沉降器底部沉降的晶浆从出料口 6排出,搅拌器是为了使高效增稠沉降器底部的晶浆不至于“座死”,保证晶浆排放顺畅,搅拌速度不宜过快,避免干扰增稠过程,搅拌速度为 l_3r/min,优选 2r/min。本技术的进料方式为从壳体中部进料,与现有设备从壳体一侧进料的方式相t匕,优点在于维持了搅拌扭矩平衡,不破坏沉降状态,从而使得溢流液带晶少,并且使高效增稠沉降器底部的固液比增加到70%-80%,加大了上下工序的缓冲能力,并有利于离心机连续运转。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搅拌桨4为框式搅拌桨,所述框式搅拌桨的外形轮廓与壳体I下部内腔匹配;使得搅拌时不留搅拌死角,可以防止物料粘壁,减少停车清洗频率,保证生产的连续运行。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I下部内腔为锥形,所述框式搅拌桨的外形轮廓也为锥形,并且框式搅拌桨的外形轮廓与壳体I下部内腔之间的间隙为5 15_。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I底部还设有热水冲洗口 10 ;为防止固化硫酸钠堵死出料口 6,利用热水冲洗口 10对出料口 6进行定期清洗。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I底部还设有排污口 11。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I外伴有蒸汽伴热;壳体I内的浆料中含有要回收的蛋氨酸,为防止蛋氨酸晶体析出,影响硫酸钠的产品质量,并降低蛋氨酸的产能,所以要采取蒸汽伴热保温措施。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料口 6的出料角度为100° 120° ;根据硫酸钠晶体的安息角,并结合现场实际生产情况,将晶体出料角度设置在100° 120°之间较为合理,优选110。。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I的长径比为I :0. 9^1 :1. I,所述壳体I的上部为圆筒体,下部为椎体,并且圆筒体与椎体的高度比为2 3 1 ;根据进料固液比以及沉降之后的晶浆固液比,并结合上下工序缓冲能力,设计了上述壳体的尺寸。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 过参照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做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高效增稠沉降器,包括壳体(I)、位于壳体(I)顶部的搅拌电机(2)和位于壳体(1)内的搅拌器,所述搅拌器包括搅拌转轴(3)和搅拌桨(4 ),所述搅拌转轴(3 )与搅拌电机(2)连接,所述壳体(I)顶部设有进料口(5),壳体(I)底部设有出料口(6),壳体(I)侧壁上部设有溢流口(7),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I)内设有从壳体(I)顶部中心向下延伸且下端开口的进料筒体(8 ),所述进料口( 5 )通过进料管(9 )与进料筒体(8 )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效增稠沉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桨(4)为框式搅拌桨,所述框式搅拌桨的外形轮廓与壳体(I)下部内腔匹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增稠沉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I)下部内腔为锥形,所述框式搅拌桨的外形轮廓也为锥形,并且框式搅拌桨的外形轮廓与壳体(I)下部内腔之间的间隙为5 15mm。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效增稠沉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I)底部还设有热水冲洗口(10)。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效增稠沉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I)底部还设有排污口(11)。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效增稠沉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I)外伴有蒸汽伴热。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效增稠沉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6)的出料角度为100。 120。。8.根据权利要求I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高效增稠沉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I)的长径比为I :0. 9^1 :1. 1,所述壳体(I)的上部为圆筒体,下部为椎体,并且圆筒体与椎体的高度比为2 3 :1。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增稠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增稠沉降器,包括壳体(1)、位于壳体(1)顶部的搅拌电机(2)和位于壳体(1)内的搅拌器,所述搅拌器包括搅拌转轴(3)和搅拌桨(4),所述搅拌转轴(3)与搅拌电机(2)连接,所述壳体(1)顶部设有进料口(5),壳体(1)底部设有出料口(6),壳体(1)侧壁上部设有溢流口(7),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有从壳体(1)顶部中心向下延伸且下端开口的进料筒体(8),所述进料口(5)通过进料管(9)与进料筒体(8)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玉成周明权黄宝玉杨勇梁顺太柳亚玲李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紫光天化蛋氨酸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