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注黑色金属带的装置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4542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浇铸黑色金属带的方法及装置。熔融黑色金属浇注熔池(30)支托于一对激冷且通常水平放置的浇铸辊(22)上,在两个浇铸辊之间形成有一个辊缝(27)。浇铸辊(22)相互反向旋转以使凝固的金属带(12)从辊缝(27)向下移动。金属带(12)沿一输送道(10)通过,该输送道使金属带离开辊缝在金属带封闭罩(38)内成自由环(29),在该封闭罩内金属带被限定通过该输送道(10)。金属带(12)从辊缝向下移动形成自由环(29),通过一对受到冷却的非接触式吸热器(101),从金属带出来的热辐射到吸热器上,通过非接触式吸热器吸收在金属带离开浇注熔池(30)之后因金属完全凝固所产生的凝固热。吸热器(101)形成冷却套(100)形式的相对侧壁,它构成封闭罩(38)的上部并装有冷却水通道(102)。(*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采用带坯连铸机特别是双辊式连铸机的金属带的连铸。在双辊式连铸机中,熔融金属被注入一对反向旋转且受到冷却的水平浇铸辊中,熔融金属在旋转的浇铸辊表面上形成凝固壳,凝固壳汇集在两个浇铸辊之间的辊缝中,并向下移动离开浇铸辊的辊缝,从而形成凝固金属带。这里的术语“辊缝”通常是指浇铸辊最接近的区域。将熔融金属从大包中注入较小的中间包中,再通过位于辊缝上方的金属浇注水口直接流入浇铸辊之间的辊缝中,从而在紧挨缝辊上方的浇铸辊表面中形成一个沿辊缝长度方向延伸的熔融金属浇注熔池。尽管也曾有人提出用其他部件(如电磁隔板),但通常该浇注熔池被限定在与浇铸辊两端以滑动方式连接的二个侧板或堰板之间,从而堵住浇注熔池的两端,防止熔融金属外流。在离开连铸机后,热带坯被输送到卷取机,在卷取机上被卷取成卷。在被送至卷取机之前,可以对热带坯进行在线处理,如控温压延、压轧(reductionrolling)、充分的热处理,或这些处理方法的组合。一般来说,卷取机和任何在线处理设备都对金属带施加相当的必须承受的张力。此外,必须使双辊连铸机的浇注速度与后面的在线处理和卷取速度协调起来,特别是在开始浇注直到实现稳定的浇注速度期间,上述的那些速度存在相当大的差别。为了满足这些要求,有人建议把离开连铸机的热带坯自由悬挂成无张力的环,经该环穿过一组或多组夹送辊进入该生产线的张力区域,在这里对金属带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处理或卷取。夹送辊阻碍下道工序设备产生的张力,同时也把金属带送入下道工序设备中。特别是在带钢的浇铸中,通常将离开带钢连铸机的带钢封闭于封闭罩内以达到控制氧化铁皮生成的目的。例如,带钢可以穿过一个充有惰性气体以防止氧化铁皮生成的密封罩或者是穿过一个采用通过带钢氧化而使氧气被排除的密封罩,这种方法已在我们的澳大利亚专利申请42235/96中做了说明。在直接浇铸薄金属带时所遇到的一个特殊问题,就是在金属带离开连铸机时金属带的中心部分熔融金属的凝固并不完全。离开连铸机时的金属带有一个要继续凝固的粘稠状中心区,从而释放出凝固潜热,导致已凝固金属的再加热,使金属带已凝固的外壳强度变弱和减薄。当在双辊连铸机上浇铸带钢时,带钢以1400℃左右的高温离开辊缝,直到带钢离开辊缝并与激冷浇铸辊脱离接触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存在有相当的没有凝固的中心粘稠区。在离开辊缝的金属带悬挂成自由环的情况下,辊缝附近刚刚新形成的金属带要支撑该环重量的相当大的部分,由于中心粘稠区的继续凝固所造成的再加热使金属带已凝固的外壳强度变弱,这完全足以导致横向裂纹,甚至使金属带在这一区域完全断裂。由于为达到控制氧化铁皮的目的而将金属带密封于一封闭罩内而使金属带再加热问题变得更加恶化,因为在金属带离开辊缝之后,金属带里金属凝固的凝固潜热不能通过辐射而排放到较冷的环境中,封闭罩内积蓄了热量。在封闭罩内,通过把冷却介质(如水)直接射到金属带上来解决这一问题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会达到浇铸辊表面和影响在浇铸辊与浇注熔池之间所建立的稳定温度和热传递条件,并且也将产生氧化铁皮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提供一种完全非接触的冷却装置来提供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解决办法。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浇铸黑色金属带的方法,它包括把熔融黑色金属浇注熔池支托于一对激冷且通常为水平放置的浇铸辊上,在两个浇铸辊之间形成有一个辊缝;反向旋转浇铸辊以使凝固的金属带从浇铸辊之间的辊缝向下移动;金属带沿一输送道通过,该输送道使金属带离开辊缝,在金属带封闭罩内成自由环形式,在该封闭罩内金属带被限定通过该输送道;以及金属带从辊缝向下移动形成自由环,通过一对受到冷却的非接触式吸热器,从金属带来的热辐射到该吸热器,从而将金属带离开浇注熔池之后因金属完全凝固所产生的凝固热从金属带中排除。最好,吸热器制造成两个板状结构,放置在浇铸辊之间的辊缝下面,且每边各放一个,以便在该环的金属带从辊缝向下通过时吸热器面向金属带的侧面。进一步,最好侧板由在该板状结构中所设置的冷却水通道中通入的冷却水进行冷却,而不是把冷却水喷射到封闭罩内。该板状结构可以形成长形冷却套形式的相对侧壁,它构成该封闭罩的上部,以便把从辊缝向下移动的金属带包围在该自由环中。封闭罩可密封起来,以控制含有氧气的空气进入,从而在金属带通过该输送道时控制金属带上氧化铁皮的生成。另外,该封闭罩也可以充有非氧化性气体。本专利技术也提供一种用于浇铸黑色金属带的装置,它包括一对一般呈水平放置的浇铸辊,在它们之间形成了一个辊缝;金属浇注装置,它用于将熔融黑色金属注入两个浇铸辊之间的辊缝中,从而形成一个依托于浇铸辊上的熔融金属浇注熔池;冷却浇铸辊的装置;使浇铸辊互相反向旋转从而使浇铸的金属带从辊缝向下移动的装置;金属带封闭罩,用于接收从辊缝向下移动的金属带;金属带导向装置,引导金属带从辊缝向下移动,通过位于封闭罩内的输送道,该输送道将金属带从辊缝引导成封闭罩中的自由环;一对受到冷却的非接触式吸热器,它放置于辊缝的下面,且每边各放一个,以吸收从离开辊缝的金属带侧面辐射出来的热。最好吸热器在浇铸辊下面至少延伸0.4米长。为了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充分的解释,将参照附图对一具体实施例予以详细叙述,其中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所制造和操作的带钢连铸连轧设备的垂直剖视图;图2表示安装在该设备中的双辊式连铸机的主要部件;图3是双辊式连铸机的局部平面图;图4是沿图3中线4-4的剖视图;图5是沿图4中线5-5的剖视图;图6是沿图4中线6-6的剖视图;图7是图2中所示的设备局部放大图;图8是在根据本专利技术安装冷却套前后双辊式连铸机的典型凝固壳厚度值;以及图9表示恰好位于冷却浇铸辊之间的辊缝下面的区域冷却套对带钢温度的影响。图示的连铸连轧设备包括由11总体表示的双辊式连铸机,该双辊式连铸机生产出连铸带钢12,带钢12通过输送道10穿过导向台13到达夹送辊机架14,在离开夹送辊机架14之后,带钢立即进入由轧机机架16组成的热轧机15,在热轧机15中带钢被热轧以减薄厚度,经过这种轧制的带钢通过由一对夹送辊20A组成的夹送辊机架20而离开轧机,并到达输出辊道17,在输出辊道17上通过水喷嘴18进行强制冷却,然后到达卷取机19。双辊式连铸机11包括一个主机机架21,它支撑一对呈平行布置的有浇铸表面22A的浇铸辊22。在浇铸操作期间,大包23中的熔融金属通过由耐火材料制成的大包水口24而加入到中间包25中,然后通过金属浇注水口26而注入到浇铸辊22之间的辊缝27中。这样被注入到辊缝27中的熔融金属在辊缝的上面形成一个熔池30,且该熔池通过浇铸辊两端的一对侧封堰板或侧板28限定,侧封堰板或侧板28通过带有安装在侧板把持器28A上的液压缸32的一对推杆31而作用于浇铸辊的阶梯式端部,熔池30的上表面(通常叫作弯月面)可升高至高于浇注水口的底端,以便浇注水口的底端浸入到熔池中。浇铸辊22是水冷的,以便在转动的浇铸辊表面上形成凝固壳并汇集于浇铸辊之间的辊缝27处,从而生产出凝固的金属带12,凝固的金属带12从浇铸辊之间的辊缝向下移动。在浇铸操作的开始,会产生一小段有缺陷的金属带直到浇铸状况稳定。在连铸达到稳定之后,浇铸辊稍微离开,然后又再次靠近,以使金属带的该头部以澳大利亚专利申请27036/92所述的方法剪断,从而使后面浇铸的金属带形成一个无缺陷的头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浇铸黑色金属带的方法,它包括:把熔融黑色金属浇注熔池(30)支托于一对激冷且通常为水平放置的浇铸辊(22)上,在两个浇铸辊之间形成有一个辊缝(27);反向旋转浇铸辊(22)以使凝固的金属带(12)从浇铸辊(22)之间的辊缝(27)向下移动;金属带(12)沿一输送道(10)通过,该输送道使金属带离开辊缝(27),在金属带封闭罩(38)内成自由环(29)形式,在该封闭罩内金属带被限定通过该输送道;其特征在于:使金属带(12)从辊缝(27)向下移动形成自由环(29),通过一对受到冷却的非接触式吸热器(101),从金属带(12)出来的热量辐射在该吸热器上,从而排除在金属带离开浇注熔池(30)之后因金属完全凝固所产生的凝固热。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沃尔特布莱杰德深濑久彦拉玛B马哈帕特拉
申请(专利权)人:卡斯特里普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