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引铸造方法是在横金属型7和上金属型8的周突部8a之间形成第一吸引口10。在形成腔室9的上端部的上金属型8的周突部8a上形成脱型杆插入孔11。该孔11里插入脱型杆12。该孔11与杆12之间形成第二吸引口。或不用脱型杆12,配置具有通气性的烧结金属形成很多通气孔作为第二吸引口。第二吸引口14的吸引负压比第一吸引口10的负压设定得高,由于第二吸引口14的高负压,能够防止上金属型8的低温型面部8b的空气残留。(*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吸引铸造方法及吸引铸造装置。过去,在从金属型的浇口,用负压把熔融金属吸入腔室的吸引铸造方法中,例如汽车用轮毂的吸引铸造装置中,有图6及图7所示的构造。该构造中,在保温炉101的上部设置一个下支承板102,并设置炉侧浇口103,在下支承板102上部设置与前述炉侧浇口103相连的金属侧浇口104和金属型105,该金属型105的外围用箱体106和上盖107围起来,用吸引泵108把箱体106、107内减压(负压),通过横金属型109和上金属型110之间的间隙D1及上金属型110和脱型杆111之间的间隙D2,把腔室112内减压到相同压力P1,把保温炉101内的熔融金属113,通过炉侧浇口103、金属型浇口104,吸引充填到腔室112内。另外,下支承板102上固定着上支承板114。固定在该上支承板114的油压缸115,通过可动支承板116,能升降驱动上盖板107及上金属型110。前述炉侧浇口103和金属型侧浇口104的结合面117上,用前述吸引泵108,比前述腔室112内的负压更高的负压,作用在结合面,设置了吸引装置118。防止从结合面117空气流入浇口内的技术,已在特公平3-7465号公报上发表。但是在前述的金属型中,在其金属型温度低的部分,出现熔融金属的流动性下降的问题,例如前述金属型105中,比横金属型109温度低的上金属型110的型面部上,熔融金属的流动性比横金属型109的型面部还差,如图7所示,在上金属型110的型面和铸件119之间产生空间A。因此,这个空间A成为隔热层,产生如图7所示的铸造缺陷(气孔)B的问题。另外,如前述在结合面117上作用高负压的装置中,也是因为腔室112内全区域的压力相同,象前述产生的空间A内空气不能排出去,仍然发生前述的铸造缺陷B出现的问题。因此,在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防止前述空间A产生,防止出现铸造缺陷的吸引铸造方法及铸造装置作为目的。为了解决前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从金属型的浇口,用负压使熔融金属流入腔室内的吸引铸造方法中,在低温型面部作用比腔室内负压更高负压的吸引铸造方法。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低温型面部作用比腔室内负压更高的负压,使该面上的熔融金属的流动性良好,防止该面上空气残留。因而,能防止前述面上发生空间,不发生气孔等铸造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从金属型浇口,利用负压把熔融金属流入到腔室内的吸引铸造装置中,设置把腔室内成为负压的第一吸引装置和在低温型面部作用比腔室内负压更高负压的第二吸引装置的吸引铸造装置。在本专利技术的装置中,可以实现前述第一个专利技术的方法。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专利技术,其特征是在下金属型、横金属型、与该横金属型内套合的上金属型构成有底状腔室,横金属型和上金属型之间设置吸引口,从该吸引口在腔室内作用负压,靠该负压把熔融金属流入腔室内的吸引铸造法中,在上金属型上,形成前述腔室上端部的部分上设置一个与前述吸引口不同的另一个吸引口,从该另一个吸引口,比腔室内负压更高的负压作用于金属型的侧面周围型面部的吸引铸造方法。在本专利技术中,例如,由下金属型、横金属型和上金属型形成汽车用轮毂的环状腔室的装置中,上金属型的低温型面部上作用高负压,根据与前述第一专利技术相同,防止产生铸造缺陷部。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个专利技术,其特征是下金属型、横金属型、该横金属型内套合的型部及从该型部向侧面突出的、具有周突部的上金属型构成有底状腔室,在横金属型和上金属型的周突部之间,形成连通前述腔室的第一吸引口,在形成前述腔室的上端部的前述金属型周突部,形成连通腔室的脱型杆插入孔,在该脱型杆插入孔插入脱型杆,同时,该脱型杆插入孔和脱型杆之间形成间隙,把该间隙作为第二吸引口,在前述横金属型外侧,设置连通前述第一吸引口的第一箱体,在前述上金属型上,设置连通前述第二吸引口的第二吸引口,前述第一箱体内和第二箱体内,使后者的负压比前者更高,为此设置一个减压装置的吸引铸造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专利技术,其特征是下金属型、横金属型、该横金属型内套合的型部及从该型部向侧方突出的,具有周突部的上金属型构成有底状腔室,在横金属型和上金属型的周突部之间,形成连通前述腔室的第一吸引口,在形成前述腔室的上端部的前述上金属型周突部,形成连通腔室的很多通气孔的同时,在该通气孔下端配置具有通气性的烧结金属作为第二吸引口,在前述横金属型的外侧,设置连通前述第一吸引口的第一箱体,在前述上金属型设置连通第二箱体的前述第二吸引口,前述第一箱体内和第二箱体内,后者的负压高于前者,为此设置一个减速压装置的吸引铸造装置。在上述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及第五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装置,能够实现前述第三专利技术的方法。另外,正如前述,利用脱型杆插入孔,作用高负压的时候,没有必要设置专用排气孔。如果利用前述脱型杆插入孔时,长期使用后,随着该杆的上下滑动,由于与插入孔壁面的接触,孔径会扩大,恐怕金属融液进入间隙。对此,象第五专利技术那样,在其下端配置具有通气性的烧结金属,利用通气孔作用高负压时,不产生孔径扩大的情况,万一出现这种情况,只要更换前述烧结金属,就能经常维持良好的状态,还是比较理想的。下面对附图给予简单地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剖面图。图2为表示图1中吸引口的重要部位放大图。图3为表示图1中第一吸引口的剖面放大图。图4为表示图1中减压装置的管路图。图5为表示图1中不采用脱型杆的另一种吸引口的实施例2的重要部位放大图。图6为表示过支部及引铸造装置的剖面图。图7为图6中重要部位剖面放大图。图中,5.金属型;6.下金属型;7.横金属型;8.上金属型;8a.周突部;9.腔室;10.第一吸引口;11.脱型杆插入孔;12.脱型杆;14.第二吸引口;15.第一箱体;17.第一负压室;19.第二箱体;20.第二负压室;22.减压装置;30.通气孔;31.烧结金属。根据图1和图5所示比较理想的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状态。图1~图4表示实施例1。图示实施例是把本专利技术适用于汽车轮毂的铸造例。在图1中,保温炉1内充满铝熔液。前述保温炉1的上部设置下支承板3,在那里安装炉侧烧口4。金属型5由下金属型6、横金属型7、横金属型7内从上部套合的上金属型8组成,在其内部形成有底环状腔室9。该腔室9形成汽车轮毂形状。前述下金属型6形成与前述炉侧浇口4相连接的金属型侧浇口6a。前述下金属型6的周围上面与横金属型7的下面之间是平坦面的接触,而横金属型7的上面和上金属型8的周突部8a的下面是能通气地重合,也就是如图3所示,在上金属型8的周突部8a的下面上,形成断面为V形,开口角θ为60~90°,深H为0.5~1mm的径向槽,形成第一吸引口10。该第一吸引口10形成放射状,数量由所需数而定,在一般的轮毂成形中,在园周上形成数十条。除该第一吸引口10以外的部分都是重合的。前述横金属型7与上金属型8形成的腔室9的上端部的金属型8的周突部8a上,脱型杆插入孔11在上下方向上贯通,该脱型杆插入孔11的内端口紧靠上金属型8的侧周壁面8b。该脱型杆插入孔11沿圆周方向,其数量根据需要决定。在前述脱型杆插入孔11中插进脱型杆12,能上下活动,而该脱型杆12的上端用件13相连。前述脱型杆插入孔11的内径和脱型杆12外径是根据其间隙要求而定,由这个间隙形成第二吸引口14。图示实施例中,脱型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引铸造方法,是从金属型的浇口,用负压使熔融金属流入腔室内,其特征在于作用在低温型面部的负压比腔室内负压为更高负压。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阪部春之,泽田智和,升田隆一,漆谷广行,
申请(专利权)人:中央精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